公元818年

公元818年

公元818年。戊戌年(狗年);唐元和十三年;南詔全義三年;吐蕃彝泰四年;日本弘仁九年;渤海國太始元年。渤海國宣王大仁秀繼位。

歷史紀事

(圖)麟德殿復原圖麟德殿復原圖

1.孔惟晊襲封文宣公

元和十三年(八一八)正月五日,詔以文宣公孔丘三十八代孫孔惟晊襲封文宣公。

2.李師道奏請納質獻地
元和十三年(八一八)正月,淄青(今山東東平東北)節度使李師道得知朝廷官軍平定淮西吳元濟叛亂,憂懼不知所措。判官李公度等勸其向朝廷送交質子,貢獻土地以贖割據之罪。師道聽從其言,遣人奉表上報朝廷,請以其長於入朝為質,並獻沂(今山東臨沂)、密(今山東諸城)、海(今江蘇連雲港西)三州。憲宗準奏,廿一日,遣左常侍李遜至鄆州宣慰。

3.命六軍修麟德殿

元和十三年(八一八)正月,憲宗命左右羽林、龍武、神武六軍修麟德殿。右龍武統軍張奉國、大將軍李文悅以為淮西叛亂剛剛平定,不宜營繕太多。二人轉請宰相,欲勸阻憲宗。宰相裴度因上奏言及此事,憲宗大怒。二月十三日,貶張奉國為鴻臚卿。十八日,貶李文悅為右武衛大將軍,兼威遠營使。於是疏浚龍首池,建承暉殿,大興土木。

4.渤海宣王大仁秀

(圖)唐憲宗在位唐憲宗在位

元和十三年(八一八)二月,渤海簡王大明忠卒,其叔父大仁秀立為國王,改元建興。遣使來唐告喪。五月十八日,以大仁秀為銀青光祿大夫、檢校秘書監、忽汗州都督,冊封為渤海國王。

5.程權舉族入朝
元和十二年(八一七)十月,朝廷平定淮西吳元濟叛亂後,橫海(今河北滄州東南)節度使程權內心不安,以為父子世襲橫海節度使,與河朔三鎮割據無異。十三年二月,程權遣使上奏,請舉族入京,歸順朝廷,由朝廷另任命節度使。憲宗準奏。橫海將士習於割據自擅,不願程權離任。掌書記林蘊對將士曉明利害,權方得出境。三月,以華州刺史鄭權為德州刺史、橫海軍節度使。六月,以程權為邠寧(今陝西彬縣)節度使。

6.王承宗納質獻地
元和十二年(八一七)十月,朝廷平定淮西吳元濟叛亂後,成德(今河北正定)節度使王承宗自以割據跋扈,憂懼不安。平民柏耆求見韓愈,願帶宰相裴度書信前往成德,勸說王承宗歸順朝廷。韓愈代裴度寫信遣柏耆前往成德。王承宗見裴度信後愈懼,請求魏博(今河北大名)節度使田弘正上奏朝廷赦己之罪,願以二子入朝為質,獻德(今山東陵縣)、棣(今山東惠民東)二州,向朝廷上供租稅,並由朝廷任命官吏。憲宗準奏。十三年四月一日,魏博遣使送王承宗二子王知感、王知信以及德、棣二州圖印至長安。廿七日,憲宗詔復王承宗官爵。

7.譚忠劉總歸順朝廷
幽州自安史之亂後割據。元和十三年(八一八)四月,大將譚忠勸節度使劉總歸順朝廷。他認為,自元和(806)以來,西川劉辟、浙西(今江蘇鎮江)李錡、魏博田季安、澤潞(今山西長治)盧從史、淮西吳元濟皆憑險割據,以為根深蒂固,朝廷無力制裁,然最終皆被削平,身死家亡。當今天子養兵蓄銳,必欲平定天下。成德王承宗懼加兵征討,已歸順朝廷,獻德、棣二州二城。幽州何去何從,當速為決策。劉總認為譚忠言之有理,遂專意歸順朝廷。

8.賜六軍辟仗使
自安史亂後,置左右龍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六軍辟仗使,以宦官充任,職責如同藩鎮監軍,但無印。元和十三年(八一八)二月,右龍武統軍張奉國、大將軍李文悅諫阻憲宗修麟德殿被貶。四月十五日,詔賜六軍辟仗使印兩枚,使其監察禁軍六軍軍政,掌軍權。

(圖)憲宗李純——元和中興 憲宗李純——元和中興

9.憲宗平定淄青

淄青鎮(今山東東平西北)自代宗永泰元年(七六五)李正己為節度使時割據,轄十二州之地,在割據藩鎮中,面積最大。節度使兼海陸運使、押新羅、渤海兩蕃等使,有魚鹽之饒,兵強馬壯,實力雄厚,屢與河朔藩鎮連兵,反叛朝廷。憲宗元和九年(八一四),官軍征討淮西吳元濟,淄青節度使李師道出兵聲援淮西,派刺客暗殺宰相武元衡,燒河陰(今鄭州西北)轉運院倉儲,還密謀在東都製造流血事件,後被留守呂元膺發現撲滅。十二年十月,淮西平定,李師道憂懼朝廷加兵征討,上奏表示願以其子入朝為質,並奉獻三州土地。憲宗準奏。但不久李師道反悔,憲宗遂發武寧(今江蘇徐州)、陳許(今河南許昌)、魏博(今河北大名)等五道兵討伐。師道信用左右奴婢,疑忌部將,內部不和。因而諸道兵馬屢戰屢捷。十三年十二月,武寧節度使李愬攻克淄青戰略要地金鄉(今屬山東)。次年正月,魏博節度使田弘正大敗師道大將劉悟於東阿(今山東東阿西南)。師道兵勢日衰,疑忌大將劉悟,密派使者殺悟,奪其兵權。悟反殺師道使者,密與田弘正通謀,歸順朝廷。二月八日,劉悟率軍夜襲鄆州,殺李師道及其黨羽二十餘家,淄青遂定。憲宗分淄青為三道,分兵鎮守。淄青割據近六十年,至此歸朝。

10.罷諸道所兼支度、營田使
自開元(七一三至七四一)以來,諸道節度使皆兼支度、營田二使,總攬一道軍政、財政,以致地方權力極度膨脹。元和中,憲宗相繼發兵平定淮西諸鎮叛亂,十三年(八一八)七月廿七日,詔罷諸道節度使所兼支度、營田二使,以削減節度使職權。

11.皇甫鎛程異拜相
淮西吳元濟叛亂平定後,憲宗日漸驕侈,屢興土木。戶部侍郎、判度支皇甫鎛、鹽鐵轉運使程異揣摸憲宗心意,阿諛奉迎,多次以節餘錢物為名,進奉皇帝揮霍,頗得寵愛。皇甫鎛又以厚禮行賄宦官吐突承璀,與之相互勾結。元和十三年(八一八)九月廿三日,皇甫鎛、程異並拜為宰相,仍兼任判度支、鹽鐵轉運使。制書下達後,朝野震驚。宰相裴度等認為,皇甫鎛、程異不過專掌錢穀官吏,奸佞小人,天下聞名,若一旦置於相位,恐為天下所笑。憲宗不聽。裴度恥與小人為伍,因上表請求自退。憲宗以裴度為朋黨,不予理睬。

12.靈武奏破吐蕃
元和十三年(八一八)十月,吐蕃出兵侵掠河曲(今寧夏、內蒙黃河沿岸)。十二日,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節度使奏稱,擊破吐蕃二萬人於定遠城(今寧夏平羅南)。十一月,攻破吐蕃長樂州(今寧夏銀川西))外城,焚房屋器械。

13.郝玼收復原州
元和十三年(八一八)十月十四日,平涼(今屬甘肅)鎮遏兵馬使郝玼大破吐蕃二萬餘眾,收復原州(今寧夏固原)城,俘獲羊馬不計其數。

14.柳泌權知台州刺史
憲宗晚年喜好神仙,詔天下徵求方士。宗正卿李道古欲獻媚求寵,經宰相皇甫鎛推薦山人柳泌,稱其能煉製長生藥。元和十三年(八一八)十月廿四日,詔柳泌住興唐觀煉藥。柳泌言於憲宗,稱天台山(今屬浙江)系神仙所居之地,多有靈草,如為該地長吏,即可採集。憲宗信其言,十一月七日,以柳泌權知台州(今浙江臨海)刺史。諫官紛紛上言,以為自古君王好方士,但未有使其為官治民之先例。憲宗聲言:以一州民力使朕長生,臣下又何所惜!群臣皆不敢再言。

15.河陽兵赴鎮橫海中道潰歸
元和十三年(八一八)十一月廿三日,以河陽(今河南沁陽)節度使烏重胤為橫海(今河北滄州東南)節度使。重胤以河陽精兵三千赴橫海,河陽兵不願離鄉,途中潰歸,但未敢回城,屯駐城北,欲將大掠。時令孤楚赴任河陽為節度使,單騎出城,慰問士卒,率將士返還河陽,遂免不測。

16.憲宗遣使迎佛骨
元和十三年(八一八)十一月,功德使上奏,言鳳翔法門寺塔有佛指骨,相傳三十年一開,開則歲豐人安。來年應開,請遣使迎奉。十二月一日,憲宗遣宦官率僧侶數人赴鳳翔迎佛骨。

17.寬宥李師道將士
元和十三年(八一八),諸道官兵討伐淄青(今山東東平西北)李師道。十二月廿九日,魏博(今河北大名)、義成(今河南滑縣)兩軍送所擒獲淄青將士四十七人,憲宗命送兩軍陣前效力,並下令:李師道將士父母若有願回故土者,皆優給資裝放回;朕所欲誅者,唯李師道一人。淄青軍中聞訊,降者相繼。

18.李愬金鄉大捷
元和十三年(八一八)十二月,武寧(今江蘇徐州)節度使李愬率軍討伐淄青(今山東東平西北)李師道,雙方交戰十一次,訴軍皆勝。六日夜,李愬攻克金鄉(今山東),破敵軍二萬人。次年正月十三日,乘勝攻拔魚台(今山東)。李師道性情儒弱,聞兵敗即憂懼成疾,其左右遂蒙蔽不以實情上報。金鄉系淄青戰略要地,官軍攻取後,師道至死竟不知。

19.程異奏罷諸道茶鹽店
元和十三年(八一八),鹽錢使程異奏稱,諸道自用兵征討淮西,因軍費不足,奏請置茶、鹽店徵稅。按今年正月一日朝廷赦文,罷兵之後,即當禁斷。但諸道尚未執行,繼續收稅,實為重斂。請按赦文停罷諸道所置茶、鹽店。憲宗準奏,詔諸道據赦文執行。

20.鄭餘慶詳定《格後敕》

元和十三年(八一八)八月,鳳翔節度使鄭餘慶等詳定《格後敕》三十卷,右司郎中崔郾等六人參與修訂。是年,刑部郎中許孟容、蔣義等奉詔刪定,刑部侍郎劉伯芻等考定,仍為三十卷。

人物生卒

(圖)路易一世路易一世

1.埃斯拜的埃芒加德卒

埃斯拜的埃芒加德 (c. 778年 – 818年10月3日)是法蘭克王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后,是路易一世皇帝的妻子。她是法蘭克人,Ingram的女兒,埃斯拜巴伐利亞的Hedwig伯爵。她的家庭也被稱為Robertians。794年/795年,埃芒加德嫁給了虔誠者路易,他是Aquitania國王,法蘭克國王,義大利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她於818年10月3日死於法國的Angers。她死之後幾年,她丈夫又娶了Judith of Bavaria,她為他生了禿頭查理。

2.於由

於由,字允元,河南(今洛陽)人。以父蔭入仕,歷華陰尉、長安縣令。出任湖州刺史,疏浚西湖,灌田三千頃。改蘇州刺史,廢管內淫祠,有政績。遷陝虢(今河南三門峽西)觀察使。貞元十四年(七九八),任山南東道節度使。十六年,奉詔出兵討淮西吳少誠,遂乘機廣募士卒,修造軍器,聚斂財賦,恣意誅殺,割據自專。元和(806至820)初,憲宗伐叛,由懼而入朝。八年,賄賂宦官梁守謙等,謀求出鎮,事發,改授太子賓客,元和十三年(818)八月憂死。

3.渤海王大明忠卒

平盧李師道獻沂、密、海三州,成德王承宗獻德、棣二州。幽州劉總專意歸朝廷。橫海程權自以世襲滄、景,心不自安,全族歸朝。李師道反悔,不肯獻地。命宣武(韓弘)、魏博(田弘正)、義成(滑州、李光顏)、武寧(徐州、李塑)、橫海(滄州、烏重胤)討之,諸軍屢勝。用戶部侍郎、判度支皇甫縛、衛尉卿、鹽鐵轉運使程異為宰相。鎛判度支,刻扣軍士糧料,以朽敗之繒帛給軍,人情怨恨。以山人柳泌權知台州刺史,覓天台山“靈草”。為帝合長生藥。渤海王大明忠死,從父大仁秀立。

4.許孟容卒
元和十三年(八一八)四月九日,前東都留守許孟容卒。許孟容,字公范,京兆長安人。少以文詞知名,舉進土甲科,授秘書省校書郎。歷藩鎮幕僚,濠州(今安徽鳳陽東北)刺史。貞元十四年(798),遷給事中,以直諫聞名。元和初,遷吏部侍郎、尚書右丞。四年,拜京兆尹,彈壓神策軍不法將吏,豪右斂跡。改兵部侍郎,權知禮部貢舉,拜吏部侍郎。十年六月,宰相武元衡被刺,孟容至中書泣言國恥,建議起裴度為相,捕賊伐叛。後出使宣慰淮西行營諸軍,拜東都留守。卒年七十六歲。

5.袁滋
元和十三年(八一八)六月十三日,湖南觀察使袁滋卒。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今河南確山)人。少依元結讀書,歷藩鎮幕府,貞元(七八五至八0四)中入朝,為侍御史。十年擢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持節出使南詔,冊封異牟尋為南詔王。以功進諫議大夫,遷尚書右丞,出為華州刺史,招集流民,為政清簡。永貞元年(八0五),拜同平章事。元和元年(八0六),劉辟叛亂,出任西川節度使,畏懼不進,貶逐外州。歷義成(今河南滑縣)、山南東道(今湖北襄樊)節度使。十一年,接替高霞寓為唐隨鄧(今河南泌陽)節度使,與吳元濟通和,貶撫州(今眉江西)刺史。十年遷鎮湖南。卒年七十歲。撰有《雲南記》,已佚。

6.權德輿
元和十三年(八一八)八月廿七日,前山南西道(今陝西漢中)節度使權德輿卒。權德輿,字載之,天水略陽(今甘肅張家川西)人,少有詩名,十五歲時以文數百篇編為《童蒙集》十卷。始以河南幕府入仕,貞元(785-804)初,德宗聞其名,召為太常博士,轉左補闕。十年,遷起居舍人、兼知制誥,歷中書舍人。十七年,以本官知禮部貢舉,拜禮部侍郎,掌貢舉三年,號為得人。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五年冬,以禮部尚書同平章事,無所作為,罷守本官,改刑部尚書,修《長行敕》三十卷。十一年,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卒年六十歲。有《權載之文集》五十卷傳世。

7.五坊使楊朝汶賜死
宦官楊朝汶為五坊使,放貸五坊官錢,五坊小兒隨意捕捉百姓,百姓轉相誣告,遂捕近千人。百般拷問,收取利息。御史中丞蕭俛聞訊彈劾,裴度等亦以此事上奏。憲宗袒護宦官,認為此等小事,“朕自處之”;對淄青用兵之事,急待商議。裴度認為,用兵事小,朝廷憂患不過山東之地;而五坊使暴橫,恐亂京畿。憲宗無奈,退朝後面召楊朝汶,罵曰:“以汝之故,令吾羞見宰相!”元和十三年(八一八)十月,賜朝汶死,釋放所捕百姓。

(圖)公元818年約翰八世公元818年

8.衛次公
元和十三年(818)十月十三日,前淮南(今江蘇揚州)節度使衛次公卒。衛次公,字從周,河東(今山西太原南)人。舉進士,補崇文館校書郎,改渭南(今陝西)尉。後入山南西道(今陝西漢中)幕府。貞元八年(七九二),征為左補闕,兼翰林學士。二十一年正月,德宗卒,參與擁立順宗,以本官知制誥,兼禮部貢舉,拜中書舍人。元和初(806-829),鄭絪罷相,次公黜為太子賓客,改尚書右丞。六年,出任陝虢(今河南陝縣)都防禦觀察處置使,奏蠲累年所欠賦稅三百萬貫,為時所稱,入朝為兵部侍郎。時憲宗用兵淮西,以次公屢請罷兵,出鎮淮南。卒年66歲。

9.教皇若望八世出生

教皇若望八世,又譯約翰八世,是位女性,於公元818年生於英國。青少年時代去德國科隆讀書,在那愛上了一位修道士,接觸了基督教。為了陪愛人去希臘工作時更方便,她扮成男裝到了希臘,以男人姿態出現。數年後丈夫去世了,她覺得把精神寄托在宗教上很好,便虔誠地愛上宗教而去了羅馬。憑她卓越的神學造詣當上了大學教授,又當上羅馬教廷公證人,人們稱呼她為約翰神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