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五月,侯希逸以平定安史之亂功封平盧、淄青二鎮節度使,統領青、淄(治今山東淄川)、齊(治今山東濟南市)、沂(治山東臨沂)、密(治今山東諸城)、海(治今江蘇連雲港西南海州鎮)之州。 為淄青鎮割據之始。
淄青鎮在李正已管轄時達到全盛階段。無論是版圖、兵力還是經濟實力,在唐朝各鎮中都是首屈一指。淄青鎮保持了當時最強大的軍鎮軍力,擁兵10萬餘人,而其他強鎮充其量也不過3萬或5萬人。在幾次討伐叛亂的軍事行動中,各方軍鎮都以淄青軍的進退為憑據。淄青鎮也長時期維持著繁榮富裕的經濟狀況,並通過各種渠道開展商業貿易活動。同時,淄青節度使還身兼唐朝的海運押新羅渤海兩蕃使,負責山東與遼東和朝鮮的口岸貿易、海道運輸以及國事往來等事務。
淄青鎮的統轄範圍,並非固定不變。侯希逸任節度使,僅轄有青(治今山東青州)、淄(治今山東淄博南)、齊(治今山東濟南)、沂(治今山東臨沂)、密(治今山東諸城)、海(治今江蘇連雲港)等六州。李正己任節度使時,增擴了登(治今山東蓬萊)、萊(治今山東萊州)、德(治今山東陵縣)、棣(治今山東惠民南)四州,達十州之地。大曆十一年(756年),李正己會合諸道平定汴宋留後李靈曜的反叛,又得曹(治今山東曹縣北)、濮(治今山東鄄城北)、兗(治今山東兗州)、鄆(治今山東東平西北)、徐(治今江蘇徐州)五州,轄境擴至最大,達十五州之多。建中年間四鎮之亂中,淄青鎮失去了德、棣、徐三州。此後,直至元和十四年(819年)被朝廷平定,淄青節度使一直控制淄、青、齊、登、萊、兗、海、沂、密、鄆、曹、濮等十二州之地,大致相當於今山東省幾乎全部及江蘇省部分地區。
相關詞條
-
臨淄
山東臨淄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周代齊國故都,漢代齊王首府,三國為青州治所,隋、唐為大郡駐地,此後為縣。臨淄原名營丘,因東臨淄河,被齊...
位置面積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自然環境 自然資源 -
淄河鎮
淄河,名字源於貫穿淄博東部的一條河流。然而,近年來,隨著馬鞍山、夢泉、湧泉、聚峰、孟良台等景區的開發建設,“淄河”二字越來越響亮,不僅名震淄博,而且蜚聲...
歷史沿革 區域管轄 歷史文化 經濟狀況 旅遊 -
淄青節度使
淄青節度使全稱淄青平盧節度使,是唐朝在今山東地區設定的節度使,762年—819年和882年—903年割據山東。
簡介 成立 李氏割據 分割 歷代節度使 -
淄青之戰
淄青之戰,淄青是淄川、青州一帶,是指成剛小說《再扶漢室》中主要人物簡至光在經營三齊過程中,主要的一系列戰役總稱。青州號稱是三齊最為重要的城池,西面的歷下...
戰役介紹 介紹 相關文章節選 -
臨淄花邊
臨淄花邊又稱抽紗,是山東臨淄傳統手工藝品。它歷史悠久,工藝精巧,為中國同類工藝品之冠,素有“抽紗之王”的美稱。臨淄花邊大套,多年來,以其玲瓏剔透,美觀大...
發展 長條小花邊 棒棰長條花邊 青州府花邊 -
臨淄縣城
秦置臨淄縣,治所在今淄博市臨淄區北,為臨淄郡治。西漢屬齊國。三國魏、晉屬齊國。北齊天保七年(556)省入益都縣。 臨淄縣是我國古代齊國的古都,人口較多,...
簡介 歷史沿革 -
臨淄城遺蹟
臨淄城包括臨淄齊國故城和臨淄舊縣城兩部分。臨淄齊國故城,自公元前9世紀50年代姜氏第七代國君獻公由薄姑(今博興境內)遷都於此,至公元前221年秦滅齊為止...
簡介 古城構成 晏嬰冢 荒台故址 城牆排水道口 -
青城鎮[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下轄鎮]
詞條為消歧義詞條,介紹的城鎮有:1、甘肅省榆中縣青城鎮;2、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鎮;3、山東省高青縣青城鎮;4、山西省和順縣青城鎮。
甘肅省榆中縣青城鎮 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鎮 山東省高青縣青城鎮 山西省和順縣青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