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08年

公元707年,唐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景龍元年,乾支紀年為丁未羊年。日本慶雲四年。

簡介

公元707年是景龍二年

歷史紀事

朔方道大總管張仁願在黃河北岸造三受降城(西受降城在今內蒙古杭錦後旗烏加河北岸,狼山口南,中受降城在今包頭西,東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南)。從此突厥不敢渡山攻掠。置修文館大學士、直學士、學士,選文學之士任職。時安樂,長寧公主、上官婕妤(婉兒)等用事,賄賂公行,用錢三十萬即可降墨敕除官,斜封付中書省,號“斜封官”。帝與皇后、公主都大造佛寺。突騎旋娑葛自立為可汗,陷安西。唐不得憶冊為十四姓可汗。

文化紀事

杜審言卒

審言(六四六至七0八)字必簡,襄陽人,杜甫祖。舉進士,累遷洛陽丞。武后時,官膳部員外郎;中宗朝官修文館直學士。少時與李嶠、崔融、蘇味道共稱“文章四友”。性狂傲,嘗語人曰:“吾文章當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有輯本《杜審言集》傳世。

雜譚逸事

皇后衣笥裙上有五色雲起

景龍二年(七0八)二月,宮中言(韋)皇后衣笥裙上有五色雲起,中宗令圖之以示百官,宰相韋巨源請布之天下。於是諛者俱進符瑞之說。迦葉志忠以為帝、後未受(天)命之前必有民謠,如唐高祖受命之前,天下歌《桃李子》(李氏為天子);太宗受命前,天下歌《秦王破陣樂》;高宗受命前,天下歌《堂堂》(唐再受命);則天受命前,天下歌《娥媚娘》(武后小名);應天皇帝(指中宗)受命前,天下已歌《英王石州》(中宗曾封英王);順天皇后(指韋後)受命前,天下已歌《桑條韋》(本系采桑曲)。由此可知,(韋)皇后是天降國母,如螺祖主蠶桑之事。太常卿鄭愔附合之,二人皆受厚賞。右補闕趙延禧上疏,證明周、唐同源,符命歸一。說:高宗曾封陛下為周王,故陛下繼則天乃是天命。於是,擢延禧為諫議大夫。

張仁願築三受降城

唐朔方軍與北突厥本以黃河為界,河之北有拂雲堆,堆上建有拂雲祠,突厥將入寇,必先往祠祈禱,然後秣馬料兵渡河。景龍元年(七0七),默啜率其大軍西擊突騎施,唐朔方道大總管張仁願欲乘河北空虛,先奪取漠南地(今內蒙伊克昭盟),於黃河北岸搶築三受降城,使之東西相應,而後據之,斷突厥南進之路,即所謂拒敵於國門之外。太子少師唐休璟以為“兩漢以來,皆北阻大河;今築城寇境,恐勞民費功,終為虜有。”仁願固請不已,中宗許之。景龍二年(七0八)初,仁願請留歲滿戌兵助其功。鹹陽戌兵二百人逃歸,仁願擒之,皆斬於城下,於是軍中驚懼,兩月而功成。三受降城,以拂雲祠所在為中城(唐時五原郡治九原東,今內蒙烏拉特前旗與包頭市之間);東城在唐時榆林郡治北岸,今內蒙托克托以南;西城在唐時五原郡永豐北,今內蒙杭錦後旗烏加河北岸。中城距東西二城各約四百里,均在當時河曲的北岸。三城既成,皆據要津,仁願又置烽候一千八百所,使東西呼應。自此,向北拓地三百餘里,突厥不復敢渡河畋牧,朔方無復寇掠,可減戌兵數萬人。

置修文館諸學士

武德四年(六二一)始置修文館於門下省,九年改名弘文館,均有學士之設。神龍元年(七0五)避孝敬皇帝諱(弘),改名昭文館,二年(七0六)復稱修文館。景龍二年(七0八)四月,上官婕妤(婉兒)勸中宗置大學士四人以象四時,直學士八人以象八節,學士十二人以象十二時,選公卿以下善為文者李嶠等為之。其後每游幸禁苑或宗戚宴集,學士無不畢從,賦詩屬和,使上官昭容(即婉兒)第其甲乙,優者賜金帛。同預宴者,惟中書、門下及長參王公親貴數人而已。至大宴方召八座、九列、諸司五品以上參加。於是天下都紛紛以文辭相尚,朝廷敦品守節習經之臣就越來越少了。

斜封官

安樂、長寧公主及韋後妹郕國夫人、上官婕妤、婕妤母鄭氏、尚宮(女官名)柴氏及賀婁氏、女巫第五英兒及隴西夫人趙氏等皆依勢賣官,雖屠沽奴僕,用錢三十萬,就可以弄到皇帝用墨筆書寫的任官便條,從側門用斜封交付中書省,當時人稱“斜封官”(與中書省黃紙朱筆正封的敕命不同)。這類官都屬於員外、同正(所謂“與正員同”)、檢校、試、攝、判、知之類,達到數千人。因此,西京與東都各設兩個吏部侍郎,稱為“四銓”(對吏部三銓而言),專辦選注斜封官,每年參選者數萬人。由於斜封官並不由中書、門下兩省直接授與,所以兩省不敢參奏,即宣示有關部門處理。當時只有吏部員外郎李朝隱前後批駁了一千四百餘人。弄得怨謗紛然,但朝隱一無所懼。

安樂公主奢靡驕橫

長寧公主、上官婕妤等多造第宅,勝於宮掖。安樂公主尤驕橫,嘗請中宗賜給長安昆明池(漢武帝作),中宗因該池是百姓種蒲養魚基地,故不許。公主賭氣,乃另奪民田作“定昆池”,方四十九里。池中累石象華山,引水象天河,欲以勝昆明,故取名“定昆”。公主有一裙,值錢一億。織成花卉鳥獸,小如粟粒。正視旁視,日下月下,顏色各不相同。公主初嫁武崇訓,崇訓死,以武延秀美姿容,公主愛之,遂選為駙馬。景龍二年(七0八)十一月二十一日成禮,借用皇后儀仗,分禁兵盛其護衛,由安國相王坐車陪送。二十二日,大赦天下,以延秀為太常卿,兼右衛將軍。二十三日,中宗宴群臣於兩儀殿,命公主出拜公卿,公卿皆伏地叩頭。

武平一請抑外戚

中宗時,武、韋專擅,過於則天時。景龍二年(七0九)十月,修文館直學士、起居舍人武平一(父載德,武后時封潁川郡王)上表請抑損外戚權寵。但不敢明言韋氏,惟請抑損己家。中宗優詔不許。

突騎施娑葛被逼叛唐

突騎施娑葛既代其父烏質勒為酋長統軍,其父舊將阿史那(突厥姓)闕啜(闕、部落名、啜、官名)忠節(人名)不服,常相攻擊,忠節軍弱,不能支,唐安西大都護郭元振奏準,令忠節入朝宿衛,遷其部眾居瓜、沙等州。忠節行至中途,唐右威衛將軍周以悌勸忠節勿入朝,不如送賄宰相宗楚客,請發安西兵並引吐蕃兵共擊娑葛。(另求阿史那獻為突厥可汗以招降十姓;使郭虔瓘發拔汗那國兵相助)元振聞之,急上長疏駁周以悌之謀,尤恐引吐蕃兵以擊娑葛,一旦吐蕃得志,十姓、四鎮將不復為朝廷所有。宗楚客既受賄,不從。於是,楚客特遣御史中丞馮嘉賓持節安撫忠節,使侍御史呂守素處置四鎮,以將軍牛師獎為安西副都護,發甘、涼以西兵,兼征吐蕃兵以討娑葛。景龍二年(七0八)十月娑葛聞其謀,自立為可汗,發五千騎出安西,五千騎出撥換,五千騎出焉耆,五千騎出疏勒,大舉入寇。元振在疏勒,柵於河口,堅守不出。忠節迎嘉賓於計舒河口,娑葛遣兵襲之,擒忠節,殺嘉賓。又擒呂守素於僻城,縛於驛柱,剮而殺之。既而敗牛師獎,師獎戰歿。娑葛遂陷安西,斷四鎮路,遣使求宗楚客頭。楚客又以周以悌代郭元振統眾,征元振入朝;以阿史那獻為十姓可汗,置軍焉耆以討娑葛。娑葛遺元振書稱:“我與唐本無惡感,只與闕啜有仇,宗尚書(楚客本官是兵部尚書)受闕啜金,想擊破奴(娑葛自稱“奴”)的部落;馮中丞、牛都護又相繼而來,奴豈能坐而待死?近聞(阿)史(那)獻要來,白白驚擾地方軍民,再沒有太平日子好過!請大使(指元振)考慮著辦。”元振將娑葛書轉奏,楚客怒,奏言元振有異圖,召還,將罪之。元振使自己的兒子(名鴻)從小路向朝廷奏報,請求留在西域,不敢還朝。於是朝廷流周以悌於白州(廣西博白縣),復元振官,赦娑葛罪,冊立為十四姓可汗。

國爹

御史大夫竇從一(本名懷貞,自避韋後父玄貞諱改)諂附武、韋,朝廷特寵之。景龍二年(七0八)十二月除夕,召中書,門下與學士、諸王、駙馬入閣守歲,設庭燎,置酒奏樂。酒酣,中宗謂竇從一日:“聞卿喪偶已久,朕甚憂之。今晚是除夕,將為卿舉行婚禮。”從一喏喏連聲拜謝。一忽兒,內侍們高舉燈籠,抬著步障(活動屏風),交舉著金縷羅扇自西廊上殿,扇後跟著一婦人,身穿禮服,頭戴花釵,中宗令她與從一對坐,命從一朗誦好幾首《卻扇詩》(類《催妝詩》,誦後請新娘移開遮面羅扇)。扇既卻,新人去花釵、換常服而出,仔細一看,認得是皇后的老乳母王氏,蠻丫頭出身,於是,皇上和侍臣都大笑起來。詔封王氏為莒國夫人,嫁與竇從一為妻。當時俗稱乳母之夫為“阿爹”(“爹”字音義同。爹”),以後從一謁見皇上或寫表狀,都自稱“翊聖皇后阿爹”(“翊聖”是韋後封號),時人戲呼之為“國爹”(猶“國丈”、“國舅”之類),從一聞之,欣然有自得之色。

迎僧伽至長安

僧伽(六二八至七一0)本西竺高僧,高宗時至長安、洛陽行化。後歷吳楚間,手執楊枝,神變無方,人或謂之觀音化身。後於泗州構伽藍居之,中宗親為書額曰“普光王寺”。景龍中迎至長安,尊為國師,居薦福寺。中宗及百僚皆稱弟子,延入內道場,占對休咎,若合符契。景龍末卒。

命法藏禱雨

本年中夏,旱,命沙門法藏集百法師於薦福寺以法禱之,得雨,由是中宗禮法藏為菩薩戒師。法藏本康居人。自稱姓康,字賢首,始游長安,參與義淨譯壇,為武后講新華嚴經,撰《義門捷徑易解》,號金師子章。中宗時居洛都佛授記寺,號康藏國師,有《般若心經疏》,為華嚴宗第三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