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3年

公元233年

公元233年,中國歷史上仍屬三國紛爭時期。合肥新城經歷了四年的建造,終於公元233年完工。孫權屢次進犯,終未能得。同年,孫權派人前往朝鮮和東南亞各國,與他們建立了友好的關係。也是在這一年,著名史書《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出生了。

大事記

(圖)公元233年孫權

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合肥新城”破土動工,到青龍元年(公元233年),“合肥新城”基本建成。孫吳曾於公元230年、233年、234年、253年4次進攻“合肥新城”,但終未能拿下合肥。
曹植病故於魏明帝太和六年(即公元232年),青龍元年(即公元233年),歸葬於魚山
公元233年,魏國征東將軍滿寵奉詔在合肥城西三十里建立新城以抗孫吳。
黃鶴樓,人稱“天下第一樓”。故址在湖北省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磯頭。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33年)。歷代屢毀屢建。解放後建長江大橋時拆除,後移址重建。
漢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國除,改稱北海郡;魏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改郡為國;青龍元年(公元233年),改國為郡,又營陵縣地。
公元233年(嘉禾2年),遼東的公孫淵遣使前來,以藩國之體謁見孫權。
蜀建興11年公元233年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閣,屯集糧食。
魏明帝青龍元年(公元233年)農曆六月,鮮卑軻比能與步度根和親,帶兵一萬騎在陘北迎接步度根。畢軌進軍陰館,派蘇尚,董弼追趕鮮卑。
公元233年,公孫淵向孫權奉表稱臣,至此,今大連地區又成吳國領地。孫權又派張彌、許晏、賀達等率兵近萬人乘兵船駛往遼東今旅順海口。

(圖)公元233年三國鼎立圖

公元233年,魏都督揚州諸軍事滿寵,便在城西約十五公里處的雞鳴山東麓,建一新城。這座城就是有名的合肥新城。
公元233年,孫權派船到高麗(現在的朝鮮),高麗王贈“上馬數百匹”,吳使因“船小載馬八十匹而還。”隨後,東吳又和扶南(現在的高棉)、林邑(現在的越南)等國家建立了聯繫。
魏明帝青龍元年(公元233年),在司馬懿主持下,又將成國渠向東伸展100多里,到涇水入渭附近。
吳嘉禾二年(公元233年)三月,孫權又派張彌等帶大量珍寶財貨、水軍萬人送宿舒、孫綜回遼東。
公元233年(嘉禾二年),公孫淵反覆無常和東吳翻臉,孫權欲被征,被部下勸阻,於是討伐曹魏合肥等地,均無功而返。
蜀漢建興十一年(公元233年),蜀漢床降都督張翼,由於立法嚴苛,引起南夷豪帥劉胄的反叛,諸葛亮便派參軍馬忠去接替張翼,馬忠率軍打敗並斬殺了劉胄。
由於父系世襲制度尚未形成,或尚未完善,達光王國莽紀拉扎王朝混亂地傳襲了25世,直至公元233年被尚穆達王朝替代。這中間,不斷有王族之外的“賢能之人”入朝執掌政權。
青龍元年(公元233年),司馬懿阻擊諸葛亮於渭南(陝西渭南)。西蜀丞相蔣琬主持朝政。
蜀漢以後,赤水河一帶邊民仍屬平夷所轄,建興十一年(公元233年),馬忠代理康降都督時,將平夷縣府遷往今雲南曲靖,建治味縣,至南北朝北周保定四年。
據《宋書·志第十八·符瑞志中》記載,公元233年,就是魏明帝青龍元年正月,青龍出現在一個名叫摩陂井的地方。魏明帝得到訊息後立即帶領朝中全體大臣前往觀賞。

出生

(圖)公元233年
陳壽撰寫了《三國志》

陳壽(233-297年),字承祚,西晉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時候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後,歷任著作郎、長平太守、治書待御史等職。280年,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三國志》。《三國志》是一部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其中,《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歷史。

逝世

虞翻,字仲翔,生卒公元164年-233(70歲)。終屬吳,揚州會稽餘姚(今浙江餘姚)。太守王朗命為功曹。孫策征會稽,虞翻時遭父喪,衰絰詣府門,朗欲就之,翻乃脫衰入見,勸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戰敗績,亡走浮海。翻追隨營護,到東部侯官,侯官長閉城不受,翻往說之,然後見納。權與張昭論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語神仙,世豈有仙人(也)!”權積怒非一,遂徙翻交州。在南十餘年,年七十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