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

公元223年

公元223年,中國歷史上仍屬三國紛爭時期,漢昭烈劉備剛剛飲恨白帝城,後主劉撣即位。著名的建築黃鶴樓始建於公元223年,三國時期,建成後曾經是名流與詩人聚會,吟詩之地。歷代以來屢建屢毀,災難頻仍。然而,黃鶴樓被中國歷代許多著名詩人吟詩頌讚,一直享有“天下絕景”的盛譽,與湖南的岳陽樓,江西的勝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公元223年,惠陵與漢昭烈廟的修建,開始了這一景點的開端和創建。

大事記

(圖)公元223年始建於公元223年的黃鶴樓

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至吳亡(公元280年)實施的曆法。東漢末劉洪撰。規定一回歸年為365 145/589,一朔望月為29 773/1457,首次推算出近點月為27.5508日,一個近點月內月球的近地點進動3o4′,並創立定朔算法。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孫權為實現“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來於此),築城為守,建樓以嘹望。至唐朝,其軍事性質逐漸演變為著名的名勝景點,歷代文人墨客到此遊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唐代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已成為千古絕唱,更使黃鶴樓名聲大噪。

公元223年 惠陵與漢昭烈廟的修建,今天的武侯祠,實際上是廣義的武侯祠,它由惠陵、漢昭烈廟、武侯祠等部分組成。在這三部分中,惠陵和漢昭烈廟建成於蜀漢章武三年(223),以此為標誌,開始了開端和創建。

武昌古城,起於公元223年孫權築夏口城起,已跨越1800多年歷史,武昌千年古城復興的範圍為——中山路、側津水

(圖)公元223年公元223年,三國分布圖

路、巡司河路與臨江大道圍合而成的區域,總面積約7.7平方公里。省委省政府批准了武漢市編制的“武昌千年古城保護與復興規劃”,古城分階段建設,在2011年辛亥首義100周年之時,將率先建成首義軸線。在這條軸線周邊將由北向南依次建設武漢近現代博物館、敢為天下先紀念碑、人民英雄紀念碑、武昌首義浮雕複製牆和紀功柱廊等紀念設施。武昌古城復興計畫還包括,修復武昌傳統民居、再現武昌古城牆、整體復建蛇山山林等。

鏡湖區是蕪湖的古城區,歷史悠久。自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將蕪湖縣城由鳩茲遷此,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東接鳩江區,西瀕長江,南與弋江區隔青弋江相望,北與蕪湖經濟開發區毗鄰,轄吉和、北京路、弋磯山、汀棠、天門山、鏡湖、東門、北門、赭山、赭麓、荊山。

公元223年五月,17歲的蜀漢皇太子劉禪宣布繼承父親劉備的皇位,改元“建興”。在諸葛亮和將軍趙子龍的輔助下,蜀漢國內出現"田疇辟,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的一派繁榮興旺景象。可惜好景不長,蜀國維持了11年之久的興旺局面,隨著諸葛亮的去世而消失。

逝世

(圖)公元223年劉備病死於公元223年

劉備 (公元161年——223年)即蜀漢昭烈帝,亦稱先生。三國時蜀漢皇帝。公元221年——公元223年在位。河北省涿縣人,是東漢遠支皇族的後代。字玄德,幼貧,與母親販鞋織席為業。東漢末起兵,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軍的戰爭。曾先後投靠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後採用諸葛亮聯孫拒曹的主張,開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聯合孫權,大敗曹操於赤壁,占領荊州,力量逐漸壯大。鏇又奪取益州和漢中地區。公元221年稱帝建國,國號漢,都成都,年號章武。次年,率軍進攻孫權,在彝陵之戰中大敗,不久病死於白帝城。

曹仁字:(168-223)籍貫:安徽亳州。曹仁從小就善於騎射弓獵,隨曹操做了別部司馬,且常為先鋒。他曾擊敗陶謙,呂布,張繡,袁紹等許多強敵。因此被封為怔南將軍,都亭侯。並駐守江陵。不久周瑜率數萬來攻,曹仁的手下牛金等300多人在城為被圍,曹仁不顧陳矯等人的勸說僅帶數十人出城救回牛金。擊退敵軍。曹仁因此更加名聲顯赫。後來曹仁又破馬超,並在樊城守住了關羽的水攻,還奪取了襄陽。而且官也做到了大將軍,大司馬,陳侯。不久去世,死後被謚為忠侯。

英雄美女江東二喬之——小喬(三國 生於公元176年 卒於公元223年)。小喬,廬江皖縣(今安徽潛山)人,喬公次女,周瑜之妻,大喬之妹。與大喬並稱為“江東二喬”。據傳為絕世美女。

出生

(圖)公元223年裴秀生於公元223年

裴秀,字季彥,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生於世代官宦家庭。西晉時,官至尚書令、司空,佐理國家軍政大權,掌握國家的地圖和戶籍。

裴秀自幼好學,才華顯著,34歲時創立了我國最早的地圖編制理論“製圖六體”(分率、準望、道里、高下、方斜、迂直),對於中國地圖學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堪稱是中國傳統地圖學的奠基人。按照“製圖六體”理論,裴秀繪製了著名的“禹貢地域圖”共十八幅,圖上不僅繪出各諸侯、府縣的政區, 居民地的位置,而且把古代的九州、歷史上各王朝曾經舉行會議的會址,簽訂條約的地點、古地名皆表示出來;此外他還將舊《天下大圖》縮編為《方丈圖。這兩件作品在中國地圖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可惜兩件地圖都沒能留存下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