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白朮1兩,人參3錢,何首烏(生用)3錢,鱉甲末3錢,地栗粉3錢,神曲2錢,茯苓2錢,當歸3錢,半夏1錢,貝母1錢。出處:
《辨證錄》卷七。主治:
飽食即睡於風露之間,風露之邪裹痰於胃中,睡未覺腹中飽悶不舒,後遂成痞。用法用量:
水煎服。2劑輕,4劑又輕,10劑痞塊全消。各家論述:
此方脾胃雙治之法也。脾胃俱屬陰,奈何置陽不問乎?不知陽邪入於陰分,已全乎為陰矣,全乎為陰,是忘其為陽也,故治陰而不必治陽。然方中雖是治陰,未常非治陽之藥,所以能入於陰之中,又能出乎陰之外,而陰邪陽邪兩有以消之也。中藥方劑之L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