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1.兵營左右門。2.借指守衛營門的軍士。
3.友好的兩方。
詞語分開解釋:
基本解釋:
兩(兩)
liǎng
數目,二。一般用於量詞和“個、半、千、萬、億”前:兩個黃鸝。兩本書。
雙方:兩可。兩邊。兩便(客套用語,彼此方便)。兩旁。兩側。兩袖清風。兩敗俱傷。
中國市制重量單位:十兩(一市斤。舊制為十六兩一市斤)。半斤八兩(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含貶義)。
表示不定數目:兩下子。兩著兒(zh乷r )。
筆畫數:7;
部首:一;
筆順編號:1253434
詳細解釋:
兩兩
liǎng
【量】
(會意。從一,兩平分。兩亦聲。本義:二十四銖為一兩)
同本義〖liang,aunitofweight〗16兩為1斤。今市制折合國際單位制0。05千克,十錢一兩,十兩一斤
兩,二十四銖為一兩。——《說文》
衡權…本起於黃鐘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兩者,兩黃鐘律之重也。——《漢書·律曆志上》
雙。用於鞋婁〖two〗
一兩棕鞋八尺藤,廣陵行遍又金陵。——唐·戴叔倫《憶原上人》
匹(長四丈)
歸夫人魚軒,重錦三十兩。——《左傳·閔公二年》
通“輛”。車一乘〖usedforbuses,carts,etc.〗
武王戎車三百兩。——《書·牧誓·序》
之子于歸,百兩御之。——《詩·召南·鵲巢》
兩
兩
liǎng
【數】
二〖two〗
參天兩地而倚數。——《易·說卦》
以九兩系邦國之民。——《周禮·天官·大宰》。注:“兩,猶耦也。”
兩小兒辯鬥。——《列子·湯問》
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史記·陳涉世家》
途中兩狼。——《聊齋志異·狼三則》
兩軍人馬。——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兩騎來是誰。——唐·白居易《賣炭翁》
又如:兩個人;兩扇門;兩夫妻;兩頭豬;兩沒(兩者一起死亡);兩肉(兩隻牛);兩替(兩批);兩考(官吏的兩次考績);兩榜(明清以會試(考進士)為甲榜,鄉試(考舉人)為乙榜,由舉人考中進士,叫兩榜進士,簡稱“兩榜”)
雙方;常用於相對的兩個方面或成對的人或事物〖both;either;mutual〗
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今兄弟遘惡,此勢不兩全。——《三國志·魏志》
兩兒齊哭。——《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又
兩股戰戰。
兩鬢蒼蒼。——唐·白居易《賣炭翁》
又如:勢不兩立;兩敗俱傷;兩相情願;兩袒(袒露雙肩,女子兼適兩夫家);兩珥(指日、月兩旁的光暈);兩陣(亦兩陣。交戰的雙方所布列的陣勢);兩握(指雙拳);兩視(同時看兩件事物);兩雄(兩者一起強大);兩儀(指天地);兩交婚(兩家的兒女相互娶嫁為婚)
表示不定數,多與“一”或“三”前後連用,義為少量〖some;afew〗
兩三點雨山前。——宋·辛棄疾《西江月》
竹外桃花三兩枝。——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撥弦三兩聲。——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又如:兩三(幾個。表示少量);兩言(三言兩語)
兩
兩
liǎng
【副】
同時兼具兩方面,雙方,兩下里〖both(sides);either;mutual〗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
又如:兩兼(兼具兩方面);兩禮(雙方免禮);兩譽(誇獎雙方);兩讓(雙方各自責讓)
兩
兩?
liǎng
【動】
等同;比並〖equal〗
御下,兩馬,掉鞅。——《左傳》
又如:兩大(兩者並大);兩帝(兩個天子並立);兩當(兩者相當)
基本解釋:
和hé
相安,諧調:和美。和睦。和諧。和聲。和合(a.和諧;b.古代神話中象徵夫妻相愛的兩個神)。和衷共濟。
平靜:溫和。祥和。和平。和氣。和悅。和煦。惠風和暢。
平息爭端:講和。和約。和議。和親。
數學上指加法運算中的得數:二加二的和是四。
連帶:和盤托出(完全說出來)。和衣而臥。
連詞,跟,同:我和老師打球。
介詞,向,對:我和老師請教。
指日本國:和服(日本式服裝)。和文。大和民族。
體育比賽不分勝負的結果:和棋。和局。
姓。
戰
和
hè
和諧地跟著唱:曲高和寡。
依照別人的詩詞的題材或體裁作詩詞:和詩。
戰
和
huó
在粉狀物中攪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和面。和泥。
戰
和
huò
粉狀或粒狀物攙和在一起,或加水攪拌:和藥。奶里和點兒糖。和弄。和稀泥。
量詞,指洗衣服換水的次數或一劑藥煎的次數:衣裳洗了三和水。
戰
和
hú
打麻將或斗紙牌時某一家的牌合乎規定的要求,取得勝利。
戰
筆畫數:8;
部首:口;
筆順編號:31234251
詳細解釋:
和咊
hé
【形】
和諧;協調。〖harmonious;coordinated〗
和,相應也。——《說文》
和,諧也。——《廣雅》
音聲相和。——《老子》
樂從和。——《國語·周語下》
倡予和女。——《詩·鄭風·蘀兮》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易·中孚卦》
與謳謠乎相龢。——《文選·王褒·洞簫賦》
和五聲。——《呂氏春秋·慎行論》
聖人為能和。
和樂之本也。
夔能和之。
又如:和合日(和諧、合好的吉日);和合會(合好;和諧);和令(和諧暢適);和比(和諧)
和順;平和〖gentle;mild〗。如:和衷(和善。今稱和衷共濟,即指同心和善而共濟艱難);和昶(和暢);和直(平和爽直;和順正直);和正(和順端正)
和睦;融洽〖onfriendlyterms;harmonious〗
顏色愈和。——《史記·魏公子列傳》
言和而色夷。——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又如:和友(和睦友愛);和比(和睦;和諧);和居(和睦相處);和勉(和睦互勉)
喜悅〖happy〗。如:和悅(和樂喜悅);和喜(和洽喜悅);和愉;和懌(和悅)
暖和;和煦;晴和〖warm〗
海上風和日暖。——劉斧《青鎖高議》
春和景明。——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天稍和。——明·袁宏道《滿井遊記》
久而乃和。——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和無寡。——《論語·季氏》
又如:和清(溫和清朗);和媚(溫和美好)
適中;恰到好處〖moderate〗。如:和售(以平價相買賣);和成(適量的飲食);和口(適口;可口);和味(適口之食)
指身體健康舒適〖comfortable〗
和於身也。——《戰國策·趙策》
又如:和宜(合適,舒服);和勝(病癒);和舒(和暢舒適)
日語的,日本的〖Japanese〗。如:漢和辭典;和服
攙和,混和〖mix〗
松脂蠟和紙灰。——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淚珠和筆墨齊下。——清·林覺民《與妻書》
和
hé
【動】
調和;調治;調適〖beinharmoniousproportion;compromise〗。如:和味(調和食物的滋味);和羹(五味調和的羹湯);和弱(調和抑制);和通(調和;和暢)
和解;息爭而歸和平〖becomereconciled〗
與楚以和。——《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又如:和番(以婚姻安撫外族,和睦異族);和盟(和好結盟);和鄰(與鄰國媾和交好);和寧(和解,平息);和釋(和解;消除)
弈棋或賽球等的結局不分勝負〖endinadraw〗。如:這盤棋和了
交易〖trade〗。如:和售(平價交易);和價(謂官定的平價);和糴(古代官府以議價交易為名向民間強制徵購糧食);和市(指與少數民族交易)
合。匯合;結合〖converge〗。如:和合
和
hé
【名】
兩個以上數相加的總數〖sum〗。如:五和七的和是十二
和平〖peace〗。如:講和;求和;議和
和
hé
【介】
與;跟〖with〗。如:和人群一同去
向;對;跟〖to〗——表示動作的對象。如:我很願意和大家講一講;和他父親談及此事
跟〖as〗——引進用來比較的對象。如:他的論點和你的相反;我的意見和他們的有別
和
hé
【連】
與〖and〗。如:他和他的兒子在這裡;北京、天津、上海和廣州
加在一起〖and〗。如:你的咖啡有奶油和糖
表示選擇,相當於“或”〖or〗。常用於“無論、不論、不管”後。如:去和不去,由你自己決定
另見hè;hú;huó;huò;huo
相關詞語
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 | 安和 | 安提瓜和巴布達 | 走了和尚走不了寺 | 走了和尚走不了廟 | 嘴是兩張皮 |
作兩 | 左右兩難 | 總和生育率 | 昨和 | 自由是必然的認識和世界的改造 | 總和 |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 | 追和 | 轉子語句和返回語句 | 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鐘 |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 著三不著兩 |
銖兩分寸 | 朱游和藥 | 忠孝兩全 | 銖兩悉稱 | 中和反應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運動會 | 銖兩 | 銖施兩較 |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 銖兩相稱 | 周和 |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科學獎 | 中和樂舞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
屬和 | 致和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 | 中和樂 | 中和殿 |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
中和韶樂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忠和 | 眾和 | 中和節 | 中和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 至和 | 鍾理和(1915-1960) | 酌和 | 屬和(zhǔhè) | 爭斤論兩 |
政通人和 | 征兩 | 政清人和 | 丈二和尚 | 貞和 | 戰爭和戰略問題 |
張志和 | 蘊和 | 執兩用中 | 戰爭與和平 | 贊和 | 悅和 |
勻和 | 圓和 | 雜和 | 雲和 | 元和格 | 元和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