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
歷代醫家對歷節風、骨骱痹(類風濕關節炎)都有不同的病理概念認識,但都限於科技的檢測做佐證,只能以臨床觀摩擬述,如:《中藏經》中所謂骨痹主要是指由於嗜欲不節,耗傷腎氣,致三焦之氣不通而形成的以不語、腰膝不遂、四肢不仁為特徵的病變。
該病的主要病因病機是由於食慾不節,縱慾無度,耗傷腎間動氣,而腎間動氣是“生氣之源”,乃“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由於腎間動氣受損傷,而不能有規律地推動三焦功能活動,而出現一系列症狀。《素問*痹論篇第四十三》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以冬遇此者為骨痹”,“五臟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內舍於其所合也。故骨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腎”。“凡痹之客五臟者,……,腎痹者,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
由此可見,《素問*痹論》所載骨痹與《中藏經》所論骨痹在病因病機上各有不同,《素問》骨痹,是 風、寒、濕三氣雜至,冬氣在骨,以冬遇者為骨痹;而《中藏經》所論,則是因淫慾過度而傷於腎,其病涉及三焦。
此外,《素問》腎痹與《中藏經》論骨痹的主要區別在於證候,腎痹“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善脹,是因陽明之氣乘著腎傷不能下行失其關固的時候,反而上逆,所以善脹;腎為作強之官,腎傷而痹,作強失司則足攣而不能伸,故以尻代踵;身倦而不能直,故脊以代頭。《中藏經》所論骨痹卻有上、中、下三焦的功能障礙,表現為不語、脾胃不充、腰膝不遂、四肢不仁等。由此則不難區別,也就是說,《素問》所論“骨痹”、“腎痹”與《中藏經》所說“骨痹”,雖有某種聯繫,但從病因和證候方面具體來講,還是有區別的。
此外,《諸病源候論》、《景岳全書》等所論痹都與《素問》一脈相承,息息相關。連篇累牘,反覆贅述莫過於警醒患者歷節風、骨骱痹(類風濕關節炎)病灶在骨,警醒業醫者治病求本,治療綱領是補給腎氣、疏通骨氣;骨,腎氣所主。筋,腎氣所轄,肝腎同源。
藥物治療
非類固醇消炎藥
有鎮痛、消炎和消腫的功效,一般效用頗佳。常用的藥物有十多種,而藥效因人及病情而異,患者可能要試用多種,才找到最適合的藥物。這類藥物最主要的副作用是腸胃不適、胃潰瘍及胃出血等。服用者要注意糞便顏色,若呈黑色,應立刻停藥及請教醫生。這類藥物更可影響腎臟,所以服用時,一定要依照醫生處方及按時複診。
抗風濕藥
抗風濕藥的特性,在於用了較長時間後(約六至八星期),患者才感覺到其效用,病情多可得到改善和控制。這類藥物多會影響免疫功能,可導致較嚴重的副作用,例如皮膚敏感、蛋白尿、白血球及血小板數量減少等。服用者必須定期複診,接受驗血和小便測試;若能注意以上數點及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這類藥物,便可減低副作用的出現。
皮質類固醇
這類藥物能有效地迅速消炎、消腫及鎮痛。患者一經服用,便不應隨便將藥減量或停服。但長期服用,會引致很多副作用如身體肥胖、臉圓、肌肉無力、皮膚變薄、情緒失常、高血壓、糖尿病、白內障、骨質疏鬆及抵抗感染能力減低。由於這些原因,類固醇只套用於病情較嚴重患者,當病情轉好,醫生會慢慢減低藥量,直至完全停服。類固醇更可注射入關節,控制炎腫,但必須由有經驗的醫生進行,而注射不能太頻繁。注射不當,會引致細菌感染和加速關節退化。
止痛藥
患者可依照醫生指示,因情況需要服用。
微創手術治療
國內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尤其是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 ,基本仍採取藥物保守治療 ,忽略甚至不了解液體刀及手術的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應提倡早期進行液體刀滑膜切除術,因為及時去除發炎增厚的滑膜組織,可以阻止局部病變擴展 ,減輕全身其他器官受累的程度。
“ 液體刀”就是用向關節注射藥物的來代替手術鋼刀的一種治療方法。是比較先進的一種滑膜切除類微創手術。與傳統開放手術或關節鏡相比,具有以下顯著優點:
1.真正的無創治療,符合美觀要求;
2.不需要開刀,藥物給入的方式代替開刀,安全性高,治療效果較傳統切開術明顯好;
3.由於是關節局部治療,治療有針對性,效果好,對全身沒有副作用,安全有效;
4.治療後不影響自理能力,通常當天就可以行走和生活自理;
5.肩、肘、腕、髖、膝、踝等關節均適用;
6.治療範圍廣,可用於風濕、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炎、絨毛結節性滑膜炎、銀屑病性關節炎、血友病性關節炎、骨質增生及各種原因引起的滑膜炎。
7.無需住院,門診治療就可以完成;
8.總醫療費用降低。
骨科手術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在某些關節發炎時,以關節鏡微創手術等方法將關節滑膜切除,可迅速減退炎腫,防止變形。在關節變形後,適當的骨科手術,往往會幫助患者恢復活動能力。
症狀
① 晨僵 :關節僵硬以晨起明顯,活動後減輕,稱為晨僵。通常起床後,受累關節僵硬疼痛,活動受限,隨著時間延長,活動增加,而僵硬狀態緩解。僵硬最早發生在手指關節,晨起不能握拳,若病情發展,可出現全身僵直感。關節僵硬程度可作為評價病情變化及活動性的指標,晨起時間越長,其病情越嚴重。
②疼痛:指、腕、趾、踝關節首先腫痛,或單發,或多發,此起彼落,逐漸波及肘、肩、膝、髂以及顳頜關節,呈對稱性發病。疼痛常因病情反覆或因天氣變化或寒冷刺激而加重。
③腫脹:發病關節腔內有炎性積液,表現為關節處漫腫,或紅腫,以四小關節為主,手指關節多呈梭形腫大,當病情緩解時,關節腫脹可以消失。
④ 運動障礙 :由於炎症疼痛和軟組織腫脹常引起活動障礙。隨著病情發展,肌肉萎縮,骨關節內纖維組織增生,關節周圍組織也變得強硬,關節不能恢復正常的功能活動。病情發展到晚期,關節強硬或呈半脫位,出現掌指側偏,指關節呈鵝頸樣、望遠鏡樣、花束樣或鉤狀畸形。
關節外表現 ①類風濕皮下結節:此病約有20%左右有皮下結節。多見於類風濕高度活動期。
②類風濕血管炎:可累及血管、皮膚、肌肉、心臟、神經等組織,是關節外損害的基礎。
③心肺損害:類風濕可累及心包、心肌和心內膜,其中心包炎較常見。
④神經系統表現:輕者感覺異常或遲鈍,觸覺減退。重者導致活動障礙。
⑤其他表現:眼損害、乾燥綜合症之表現、脾腫大、淋巴結腫大、貧血、白細胞減少,以及慢性胃炎,潰瘍性結腸炎表現。
護理
情志護理
由於風濕病的病程長,病情反覆大,患者的思想活動、情志變化更為複雜,如疾病急性發作,或病情加重,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時,就感到悲觀失望,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有的對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又產生了急於示愈、心情急躁、要求醫療效果過高的情緒等等精神狀態,都嚴重影響了治病的療效,此時雖有"靈丹妙藥"也難奏效,所以對風濕病人的護理道德要做好情志護理。具體做法如下:
1)指導和幫助患者正確對待疾病,減輕病人心理上的壓力;
2)爭取親屬積極配合,使能達到預期療效。
生活護理
1、一般護理:風濕病患者最怕風冷、潮濕、因此居住的房屋最好向陽、通風、乾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床鋪要平整,被褥輕暖乾燥,經常洗曬,尤其是對強直性脊柱炎病人最好睡木板床,床鋪不能安放在風口處,防睡中受涼。洗臉洗手宜用溫水,晚上洗腳,熱水以能浸至踝關節以上為好,時間在一刻鐘左右,可促進下肢血液流暢。
對四肢功能基本消失長期臥床者,應注意幫助經常更換體位,防止發生褥瘡。對手指關節畸形,或肘關節屈伸不利,或兩膝關節及踝關節變形、行走不便者,要及時照顧、處處幫助。
2、飲食護理:
1)飲食要根據具體病情而有所選擇。風濕病患者的飲食,一般應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生冷、油膩之物。
2)飲食不可片面,正確對待藥補、食補問題。瓜果、蔬菜、魚肉、雞、鴨均有營養,不可偏食。
3)注意飲食宜忌。
休息
當關節急性發炎時,要儘量減少受影響關節的活動,幫助患處復原。利用托架固定關節位置,可避免觸痛發炎的關節。當發炎逐漸消退,可做適量運動和接受適當的物理治療及職業治療,以防肌肉萎縮,關節變得僵硬而不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