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漢語詞語]

慈悲[漢語詞語]

慈悲,佛教術語,為慈與悲二者的合稱,為佛教基本教義之一,也是四無量心的基礎。大乘佛教中,佛、菩薩以追求慈悲及智慧為最高目標。 慈悲,梵語karun!a,巴利語同。慈是指帶給他人利益與幸福;慈悲的悲是指掃除他人心中的不利益與悲傷。慈愛眾生並給與快樂(與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拔苦),稱為悲;二者合稱為慈悲。亦謂給諸有情快樂與快樂之因,並將彼等從苦難與苦難之因中拔救出來,亦泛指慈愛與憐憫。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謂給眾生快樂,將眾生從苦難中拔救出來,亦泛指慈愛與憐憫。

詳細解釋

方雲禪畫 為作世間慈悲人 方雲禪畫 為作世間慈悲人

【含義】謂給諸有情快樂與快樂之因,並將彼等從苦難與苦難之因中拔救出來,亦泛指慈愛與憐憫。

【出處】原為佛教語。謂給人快樂,將人從苦難中拔救出來,亦泛指慈愛與悲憫。

1、《智度論·釋初品中·大慈大悲義》:“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

2、南朝 梁沉約 《究竟慈悲論》:“慈悲之要,全生為重。”

3、唐王維《鷰子龕禪師》詩:“救世多慈悲,即心無行作。”

4、《古今小說·張舜美燈宵得麗女》:“尼師曰:‘出家人以慈悲方便為本,此分內事,不必慮也。’素香拜謝。”

5、《東周列國志》第八回:“自己當門而立,先將一番假慈悲的話,穩住眾心。”

6、巴金《家》二六:“太太,請你發點慈悲,可憐可憐我罷。”

7、明 施耐庵《水滸》第四回《魯智深大鬧五台山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趙員外合掌道:“長老在上,眾師父在此:凡事慈悲!”  

相關辨析

慈悲與同情的區別:對他人正常的苦難、不幸會產生關懷、理解的情感反應叫做同情。而慈悲是建立在佛教“八苦”的基礎上的,與同情不能同日而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