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入彭蠡經松門觀石鏡緬懷謝康樂題詩書遊覽之志》
【創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入彭蠡,經松門觀石鏡,緬懷謝康樂,題詩書遊覽之志
謝公之彭蠡,因此游松門。
余方窺石鏡,兼得窮江源。
將欲繼風雅,豈徒清心魂。
前賞逾所見,後來道空存。
況屬臨泛美,而無洲諸喧。
漾水向東去(1),漳流直南奔(2)。
空濛三川夕(3),回合千里昏(4)。
青桂隱遙月,綠楓鳴愁猿。
水碧或可采,金精秘莫論(5)。
吾將學仙去,冀與琴高言(6)。
作品注釋
(1)《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濕至於大別,南入於江,東匯澤為彭蠡。孔安國《書傳》泉始出山為漾水,東南流為沔水,至漢中東流為漢水。《通志略》:漢水名雖多而實一水,說者紛然,其原出興元府西縣嶓冢山為漾水,東流為沔水,又東至南鄭為漢水。有褒水,從武功來入焉。又東左與文水會,又東過西城,旬水入焉。又東過鄖鄉縣南,又屈而東南,過武當縣。又東過順陽縣,有淯水,自虢州盧氏縣北來入焉。又東過中廬,別有淮水,自房陵淮山東流入焉。又東過南漳荊山,而為滄浪之水,或雲在襄陽即為滄浪之水。又東南過宜城,有鄢水入焉。又東過鄀,敖水入焉。又東南臼水入焉。又東過雲、杜,而為夏水,有鄖水入焉。又東至漢陽,觸大別山,南入於江。班雲行一千七百六十里。
(2)孔穎達《左傳正義》:《釋例》云:漳水出新城沶鄉縣南,至荊山東南,經襄陽、南郡當陽縣入沮。《通志略》:漳水出臨沮縣東荊山,東南至當陽縣,右入於沮。臨沮,今襄陽南漳縣。當陽,今隸荊門軍。《一統志》: 漳江,源出臨沮縣南,至荊州當陽北,與沮水合流,入大江。
(3)謝朓詩:“空濛如薄霧。”三川,三江也。按三江,孔安國、班固、鄭玄、韋昭、桑欽、郭璞諸說不一,惟鄭云:左合漢為北江,右合彭蠡為南江,岷江居其中為中江。今考江水發源蜀地,最居上流,下至湖廣,漢江之水自北來會之,又下至江西,則彭蠡之水自南來會之,三水合流而東,以入于海,所謂三江既入也。《禹貢》既以岷江為中江,漢水為北江,則彭蠡之水為南江可知矣。蘇東坡謂岷山之江為中江,嶓冢之江為北江,豫章之江為南江,蓋本鄭說也。
(4)謝靈運詩:“州島驟回合。”王僧達詩:“黃沙千里昏。”
(5)郭璞《江賦》:“金精玉英瑱其里。”李善註:《穆天子傳》:“河伯曰:示汝黃金之膏。”郭璞曰:“金膏,其精汋也。”
(6)琴高事,見二十八卷注。
作者簡介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屈原而後,他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評,是屈原之後我國最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有《李太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