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

《小池》

《小池》是宋朝詩人楊萬里的名作。作為寫景詩中的一朵奇葩,詩人以生活中最平常的事物為描寫點,詩人以措辭的生動、形象、擬人化的寫法使一幅“靜圖”變得如此“熱鬧非凡”。“惜細流”、“愛柔情”、“露尖角”詩人正是以他獨特的見解和生活的寫法,才使得這首詩廣為人們傳誦。

詩詞正文

《小池》《小池》
《小池》

宋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詩句賞析

《小池》《小池》

此詩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句句如,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自然樸實,又真切感人。

注釋: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愛惜。

③晴柔:晴天裡柔和的風光。

小荷:指剛剛長出水面的嫩荷葉。

⑤尖尖角:還沒有展開的嫩荷葉的尖端。

今譯

泉眼很愛惜地讓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樹陰喜歡這晴天風光的柔和。鮮嫩的荷葉那尖尖的角剛露出水面,就已經有蜻蜓落在它的上頭。

誦讀指導

《小池》《小池》

①內容淺析:詩人用清新活潑的語言,形象地描繪了初夏小荷花池寧靜而又充滿生機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由衷熱愛之情。

②寫作特點:將蜻蜓擬人化,增添了詩的情趣。

③朗誦指導: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要突出“惜”、“晴柔”、“尖尖”、“立”等詞。

詩句簡析

《小池》《小池》
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

開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小巧精緻、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一個“惜”字,化無情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為愛惜涓滴,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一個“愛”字,給綠樹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歡這晴柔的風光,才以水為鏡,展現自己的綽約風姿。

三、四兩句,詩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攝影師,用快鏡拍攝了一個妙趣橫生的鏡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時序還未到盛夏,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隻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頭。一個“才露”,一個“早立”,前後照應,逼真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

楊萬里寫詩主張師法自然,他對自然景物有濃厚的興趣,常用清新活潑的筆調,平易通俗的語言,描繪日常所見的平凡景物,尤其善於捕捉景物的特徵及稍縱即逝的變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畫面,因而詩中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

詩意

《小池》《小池》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之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陰、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泉眼默默地滲出涓涓細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瑩的泉水;綠樹喜愛在晴天柔和的氣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葉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調皮的蜻蜓輕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詩從“小”處著眼,生動、細緻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於生命和動態感的新景象,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

作者生平簡介

《小池》楊萬里

楊萬里(1127-1206年),漢族,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宋朝傑出的詩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中進士。授贛州司戶,後調任永州零陵縣丞,得見謫居在永州張浚,多受其勉勵與教誨。孝宗即位後,張浚入相,即薦萬里為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喪,服滿後改知奉新縣。乾道六年(1170年)任國子博士,開始作京官,不久遷太常丞,轉將作少監。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鏇改知常州。六年,提舉廣東常平茶鹽,曾鎮壓沈師起義軍,升為廣東提點刑獄。不久,遭母喪去任,召還為吏部員外郎,升郎中。十二年(1185年)五月,以地震應詔上書,極論時政十事,勸諫孝宗姑置不急之務,精專備敵之策,堅決反對一些人提出的放棄兩淮、退保長江的誤國建議,主張選用人才,積極備戰。次年,任樞密院檢詳官兼太子侍讀。十四年(1187年),遷秘書少監。高宗崩,萬里因力爭張浚當配享廟祀事,指斥洪邁“指鹿為馬”,惹惱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紹熙元年(1190年),為接伴金國賀正旦使兼實錄院檢討官。終因孝宗對他不滿,出為江東轉運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諸郡行鐵錢,萬里以為不便民,拒不奉詔,忤宰相意,改知贛州。萬里見自己的抱負無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無實際官職,只領祠祿,等於退休)而歸,從此不再出仕,朝命幾次召他赴京,均辭而不往。開僖二年(1206年),因痛恨韓侂胄弄權誤國,憂憤而死,官終寶謨閣文士,謚“文節”。

七言絕句格律

《小池》《小池》

七言絕句格律例解

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它對字數、平仄、韻腳、對仗等方面有著嚴格的要求。而今,儘管這種做法有“削足適履”之嫌,但是,如果“足履”完全不合適,原則上不能稱為近體詩;反之,如果完全嚴絲合縫的合適,過於泥古,限於條條框框之中,亦有礙於詩學的發展,稍有些革新與突破,亦未必不利於詩學的前進。例如,宋詩中的變革嘗試已經說明這一問題。總之,在創新之前,先要試穿一下古人之“履”,穿壞了,或者足部有不適感覺時,再考慮新履的問題。
以下所列出是五、七言絕句的標準格式,欲學作近體詩者不妨一試。
註:“()”中之平仄是可平可仄,“◎”是韻腳

七言絕句基本句型: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平仄仄
C.仄仄平平仄仄平
D.平平仄仄仄平平

A型起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曾栽楊柳江南岸,一別江南兩度春。
遙憶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白居易《憶江柳》(十一真韻)

B型起句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小池》《小池》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桔綠時。蘇軾《贈劉景文》(四支韻)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十一真韻)

C型起句式(常用格式)
(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四支韻)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楓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六麻韻)

D型起句式(常用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十五刪韻)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從軍行》(十五刪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