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含義
免疫(Immunity), 所謂“免疫”,顧名思義即免除瘟疫(古代的瘟疫指各種疫病)。免疫是指機體免疫系統識別自身與異己物質,並通過免疫應答排除抗原性異物,以維持機體生理平衡的功能。
1、天然免疫:個體與生俱有,一般為非特異性免疫,如吞噬細胞的作用。
2、獲得性免疫
1)自動獲得性免疫:一般免疫時間長。可待終身,如麻疹、天花、痄腮。
自然獲得:有被天花病毒感染髮病史的人,一般不會再次感染。
人工獲得:如種牛痘免疫天花。
2)被動獲得性免疫:免疫時間短,人工獲得時,已較少採用。
自然獲得:如嬰兒在母體胎盤或初乳中獲得的免疫
人工獲得:如注射具有免疫力的免疫血清,獲得免疫,如治療蛇毒時注射的血清蛋白。
免疫防線
人體共有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
是由皮膚和黏膜構成的,他們不僅能夠阻擋病原體侵入人體,而且它們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還有殺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纖毛,可以清除異物。
第二道防線
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這兩道防線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天然防禦功能,特點是人人生來就有,不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禦作用,因此叫做非特異性免疫(又稱先天性免疫)多數情況下,這兩道防線可以防止病原體對機體的侵襲。
第三道防線
免疫的第三道防線:特異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結和脾臟等)和免疫細胞(淋巴細胞)組成,其中,淋巴B細胞“負責”體液免疫;淋巴T細胞“負責”細胞免疫。(細胞免疫最後往往也須要體液免疫來善後),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在出生以後逐漸建立起來的防禦功能,特點是出生後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異性免疫。
特異性免疫系統,是一個專一性的免疫機制,針對一種抗原所生成的免疫淋巴細胞(漿細胞)分泌的抗體,只能對同一種抗原發揮免疫功能。而對變異或其他抗原毫無作用。
第1、2道防線,就好比防毒軟體本體,第3道防線就好比病毒/木馬專殺軟體。
只有3道防線同時、完整、完好發揮免疫作用,我們的身體健康才能更充分的得到保證。
免疫系統組成
![免疫樹形圖](/img/4/0d4/wZwpmL4QTMxITM4YTO4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2k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免疫系統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組成的。
免疫器官
免疫細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場所,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結等
免疫細胞
(發揮免疫作用的細胞):
1.吞噬細胞2.淋巴細胞起源: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
T細胞(在胸腺中成熟)
B細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質
由免疫細胞或其他細胞產生的發揮免疫作用的物質,包括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 等。
免疫系統功能
免疫防禦
就是人體抵禦病原體及其毒性產物侵犯,使人免患感染性疾病。防禦病原微生物侵害機體。當該功能過於亢進,發生超敏反應;當該功能過於低下,發生免疫缺陷病。
免疫自穩
人體組織細胞時刻不停地新陳代謝,隨時有大量新生細胞代替衰老和受損傷的細胞。免疫系統能及時地把衰老和死亡的細胞識別出來,並把它從體內清除出去,從而保持人體的穩定。該功能異常時,發生自身免疫病。
免疫監視
免疫系統具有識別、殺傷並及時清除體內突變細胞,防止腫瘤發生的功能,稱為免疫監視。免疫監視是免疫系統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預防接種就用抗原體刺激人體使人體產生抗體,提高機體抗禦能力。清除突變或畸變的細胞,清除腫瘤細胞,破壞已被病毒感染的細胞。當該功能發生異常,細胞癌變將不能得到及時遏制,持續感染將不能得到及時清除。
免疫小結
人們經常聽到"免疫"一詞,一般會簡單地認為免疫就是指人體的抵抗力,但對免疫的真正含義並不十分了解。從本質上講,免疫是指機體的一種生理性保護功能。它包括機體對異物( 病原生物性或非病原生物性的)的識別、排除或消滅等一系列過程。這種過程可能引起自身組織損傷,也可能沒有組織損傷。概括起來說,免疫系統的功能主要表現為三方面,即防禦功能、穩定功能及免疫監視作用,這些功能一旦失調,即產生免疫病理反應。當 自我穩定功能過高時,會可能患 類風濕關節炎等;當 防禦保護功能過高時,會出現 過敏反應, 過低則會得 免疫缺陷綜合症; 免疫監視功能過低時,可能會 形成腫瘤等。
機體的免疫能力可大致分為特異性免疫與非特異性免疫兩種,兩者是密切聯繫的。非特異性免疫是生物在種系發展過程中不斷與病原微生物鬥爭中形成的,並可遺傳給後代的一種免疫功能。它是與人體的組織結構和生理機能密切相關的。特異性免疫是機體在受內外環境因素的刺激而獲得的免疫功能,它能識別再次接觸的相同抗原,並作出相應的反應,它需要在高度分化的組織和細胞的參與下才能完成。
免疫通常對機體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條件下也可對機體造成損害(例如:過敏是由免疫系統對外來物質過度敏感引起的。)
提高免疫食品
1.靈芝:靈芝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力,這是因為靈芝含有抗癌效能的多糖體,此外,還含有豐富的鍺元素。鍺能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延緩細胞的衰老,能通過誘導人體產生干擾素而發揮其抗癌作用
2.新鮮蘿蔔:因其含有豐富的干擾素誘導劑而具有免疫作用;
3.人參蜂王漿: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及內分泌的調節能力,並含具有防癌作用的蜂乳酸
4.蘑菇、猴頭菇、草菇、黑木耳、銀耳、車養、百合等:都有明顯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5.香菇:香菇所含的香菇多糖能增強人體免疫力。
6. 蜂膠:在保健食品中多用於增強免疫力功能。
7,松花粉:松花粉富含200多種營養元素,可以滿足人體的需求,特別是微量營養元素的需求,有效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可以緩解人體的細胞潛飢餓。
心理免疫
精神免疫學是研究心理活動過程對免疫功能的影響,並利用心理治療方法增強免疫應答能力或預防疾病的發生。
20世紀80 年代,人們對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並由此開創了精神免疫學。21世紀初,為了有效的遏制癌症,各國科學家聯合開展了生命方舟計畫,其原理就是研究社會- 環境- 情緒的相互關係。實踐證明:社會- 環境- 情緒是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有人將此類因素概括為:身心醫學。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胃潰瘍的發病率較和平時期高出數倍,這是由於戰時的精神緊張、恐懼、悲痛等因素 ,破壞了體內各系統功能平衡的結果。近10 年的研究表明,免疫反應是人體生理反應的1個環節 ,它受控於神經系統,神經系統的變化必然影響到人體的免疫功能.
精神免疫學是研究機體在面臨緊張刺激的情況下,高級中樞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以及這種作用在情緒致病中的地位和機制。它是近年來新興的醫學邊緣學科之一,它將醫學、免疫學、生理學、神經內分泌學等相關生物科學與心理學、社會學、文化學,乃至哲學等人文科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指導下,精心培育並發展壯大的一門新型學科。
免疫系統
系統 | 自適應與天然 | 體液與細胞 | 補體(過敏毒素) | 固有 |
抗原與抗體 | 抗原 (超抗原;變應原) | 半抗原 |
表位 (線性;構象) | |
抗體 (單克隆抗體; 多克隆抗體;自身抗體) | 多克隆B細胞反應 | 同種異型 | 同種型 | 遺傳型 | |
免疫複合物 | |
免疫細胞/白細胞 | 淋巴系細胞: T細胞 | B細胞 | NK細胞 |
髓系細胞:肥大細胞 | 嗜鹼性粒細胞 | 嗜酸性粒細胞 | 巨噬細胞 | |
吞噬細胞:中性粒細胞 | 巨噬細胞/網狀內皮系統 | |
專職型 APCs:樹突狀細胞 | 巨噬細胞 | B細胞 | |
免疫與耐受 | 作用:免疫性 | 自身免疫 | 變態反應 | 炎症 | 交叉反應性 |
無作用:耐受 (中樞耐受;外周耐受;克隆無能;克隆缺失) | 免疫缺損 | |
免疫遺傳學 | 體細胞超突變 | V(D)J 重組 | 免疫球蛋白類別轉換 | MHC/HLA |
免疫物質 | 細胞因子 | 調理素 | 溶細胞素 |
其他 | 診斷免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