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德·基什內爾](/img/0/e95/nBnauM3X0gDNxYjN5ETNxUTOxITMxIDNwMDMwADMwAzMxAzLxUzLw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生平
早年: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德·基什內爾原名克里斯蒂娜·伊莉莎白·費爾南德斯·威爾海姆(卡斯蒂利亞語:CristinaElisabetFernándezWilhem),生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省會拉普拉塔市的一個天主教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埃杜阿爾多·費爾南德斯(EduardoFernández),母親是奧菲莉婭·威爾海姆(OfeliaWilhem)。
![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德·基什內爾](/img/6/57b/nBnauM3X4QDO3IDN2ITNxUTOxITMxIDNwMDMwADMwAzMxAzLyU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1970年代,克里斯蒂娜加入阿根廷正義黨,並參加了該黨組織的“庇隆主義青年運動”,比她的丈夫更早地開始了政治生涯。
在國家重組過程中,克里斯蒂娜和她的丈夫內斯托爾不再參與政治,轉而在聖克魯斯省省會裡奧加耶戈斯從事法律工作。在1980年代的晚些時候,她重返政壇,於1989年被選為聖克魯斯省省議員,並於1993年連任。
她於1995年作為聖克魯斯省的代表被選為阿根廷參議院議員,1997年成為阿根廷眾議院議員,2001年再次贏得參議院議員席位。
克里斯蒂娜是其丈夫內斯托爾贏得2003年阿根廷大選的主要功臣。在那次選舉中,內斯托爾·基什內爾和前總統卡洛斯·梅內姆在第一輪選舉(2003年4月27日)中的得票率居於前兩位,但均未達到簡單多數,雙雙進入第二輪。幸運的是,梅內姆在最後關頭退出了選舉,使得基什內爾以阿根廷歷史上最低的得票率(21.97%)當選為新一任總統。克里斯蒂娜則成為新一任的阿根廷第一夫人。
在內斯托爾·基什內爾當政期間,克里斯蒂娜成為其夫君領導的阿根廷政府的“巡迴大使”。阿根廷政壇對她好鬥的演說風格褒貶不一,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評價,並把她與前阿根廷第一夫人愛娃·庇隆(即著名的貝隆夫人,別名艾薇塔)相提並論。雖然克里斯蒂娜再三強調她不是貝隆夫人,拒絕將自己與貝隆夫人作比較,但她也曾經在一次訪談中把她自己看成“與捲髮的艾薇塔一樣在麥克風前握緊拳頭(這是貝隆夫人在公眾場合演講時的經典造型)”,但卻不像自己母親的時代的“不可思議的伊娃”那樣“為婦女們帶來工作和選舉權”。
克里斯蒂娜於2005年10月23日在她的家鄉布宜諾斯艾利斯省作為正義黨勝利陣線集團的候選人參加該年的議會選舉,結果她以25%的極大優勢領先前過渡政府總統愛德華多·杜阿爾德的夫人伊爾達·岡薩雷斯·德·杜阿爾德(克里斯蒂娜的前任阿根廷第一夫人),在選舉中名列票數榜首,成為代表該省的參議員,這也是她第三次當選參議員。
當選總統
![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德·基什內爾](/img/f/832/nBnauM3X2gTM3QTNxMTNxUTOxITMxIDNwMDMwADMwAzMxAzLzU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由於克里斯蒂娜的支持率在選前的各項民意調查中都遙遙領先,她的競爭對手們希望與她在第二輪決一雌雄,而不是在第一輪就敗北。克里斯蒂娜如果想在第一輪就徹底擊敗對手,就需要有超過45%的得票率,或者得票率為40%且高於最接近的對手10個百分點。
最終,克里斯蒂娜在第一輪的得票率為44.7%,而其主要對手艾麗莎·卡里奧(公民聯合候選人)的得票率為23%、前經濟部長羅伯托·拉瓦尼亞的得票率為17%。無論對於哪位競爭者,克里斯蒂娜的得票率都領先了超過15個百分點,這樣她就不需要第二輪選舉,毫無懸念地成功當選阿根廷新一任總統,是自伊莎貝爾·庇隆以來阿根廷的第二位女總統,也是第一位由民主選舉產生的女總統。
克里斯蒂娜得票率高於第二位的卡里奧近22個百分點,這也是自1983年阿根廷重歸民主國家陣營以來在總統大選中出現的最大的差距。克里斯蒂娜在城郊的工人階級和鄉下的貧苦農民階級中很受歡迎,而卡里奧則獲得了更多的城市中產階級的支持。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克里斯蒂娜在阿根廷三個最大城市(即布宜諾斯艾利斯、科爾多瓦和羅薩里奧)的選區都敗選了,儘管如此,她在其他大多數地方、包括如第四大城市門多薩、聖米格爾-德圖庫曼等大省會的選舉中都獲勝了,所以依然贏得了大選。
克里斯蒂娜於2007年12月10日就職,開始4年的總統任期。她將面對通貨膨脹、要求更高收入聯盟、關鍵領域的私人投資、制度可信性缺乏(比如圍繞著阿根廷國家統計局的爭論)、公用事業公司要求獲得提高收費許可、向私營部門提供廉價信貸的可行性低、以及即將到來的與巴黎俱樂部關於阿根廷償還外國欠款的談判等諸多問題。
在2007年10月28日舉行的阿根廷總統選舉中,第一夫人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擊敗眾多候選人勝出,成為阿根廷歷史上第一位民選女總統。
政治立場
![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德·基什內爾](/img/5/669/nBnauM3XxEDMxUjMzMjNxUTOxITMxIDNwMDMwADMwAzMxAzLzY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由於支持克里斯蒂娜的人主要是中下階層,因此她的立場實際上比較偏左翼。克里斯蒂娜和委內瑞拉的左翼總統查維茲關係不錯,她的當選也將促進拉美地區的左翼潮流。不過,與拉美地區其他左翼領導人不同的是,克里斯蒂娜的立場其實並不極端,屬於溫和型。立場中間偏左的克里斯蒂娜可能會延續丈夫的政策,但不至於更往左傾斜。與基什內爾相較,克里斯蒂娜更能在國際外交場合找到自己的舞台,預期她會一方面保持與南美洲反美大將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的友誼,一方面試圖改善與華府的關係。
儘管當選比較容易,但一旦執政克里斯蒂娜面對的困難還不小,雖然阿根廷已經從2001年的經濟危機中逐步恢復,但經濟危機遺留的一些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因此分析家認為,克里斯蒂娜勢必得端出自己的政策才能繼續推動阿根廷經濟復甦,不能只想靠著延續丈夫的既有政策。未來克里斯蒂娜尤須處理的經濟難題,包括高通貨膨脹,基什內爾政府已經出現的貪腐問題,以及外資投資過低,還有能源也面臨短缺的問題。通脹惡化最有可能衝擊克里斯蒂娜的選民,因為窮人會首當其衝,儘管政府公布的通脹數字為百分之十,但是學者認為實際上可能高達百分之二十。
其他
![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德·基什內爾](/img/e/abc/nBnauM3XwATO2ITM3MjNxUTOxITMxIDNwMDMwADMwAzMxAzLzY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克里斯蒂娜成功當選得益於丈夫基什內爾任內的政績。2003年基什內爾當選總統時,阿根廷尚未從“亞洲金融危機”的餘震中走出來。而在過去的4年中,阿根廷經濟每年都以高於8%的速度增長,失業率下降了一半。
原本可以尋求連任的基什內爾7月份宣布放棄。他也是阿根廷史上第一位以高支持率結束任期但卻不尋求連任的總統。大選後,首次參加公共活動的基什內爾稱,他計畫自己將變身為克里斯蒂娜的首要顧問。
內政外交挑戰不少:在今後的政治生涯里,克里斯蒂娜會面臨很多挑戰。內政方面,阿根廷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存在著通貨膨脹、能源短缺等問題。
![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德·基什內爾](/img/f/a29/nBnauM3XxMTN1cDNzQjNxUTOxITMxIDNwMDMwADMwAzMxAzL0YzL1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影響力有待證明:隨著克里斯蒂娜當選總統,她有望成為阿根廷歷史上第三位最有影響力的女性。在她之前,阿根廷歷史上最有名的兩個女性是阿根廷總統胡安·貝隆的第二任妻子埃娃·貝隆和第三任妻子伊薩貝爾·貝隆。前者曾協助貝隆多次挫敗政敵的政變,並大力推進社會福利的改善,受到阿根廷人的愛戴,被稱作“國母”。後者則在貝隆第三次就任總統後擔任副總統,並在貝隆病故後,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女總統。
12月10日宣誓就職之後,克里斯蒂娜將有4年的時間來證明大家對她的選擇是對是錯。
家庭
克里斯蒂娜和內斯托爾育有一子一女:兒子馬克西莫·基什內爾(MáximoKirchner),現年30歲;女兒弗羅倫西亞·基什內爾(FlorenciaKirchner),1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