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

左翼

左派,又稱左翼,在政治中是指支持改變傳統社會秩序,創造更為平等的財富和基本權利分配。“左派”這名詞是來自法國大革命時期,在議會中坐在左側,支持共和制、大眾政治運動和世俗化的人。而左派的概念起源於1848年的六月革命。第一國際的組織者視自己為法國大革命左派的後繼者。“左派”在歐洲適用於一些革命運動,特別是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和共產主義,也可用來稱呼社會民主主義。 在當代政治話語中,“左派”通常是指社會自由主義或社會主義。

基本信息

釋義

詞目:左翼
拼音:zuǒ yì
基本解釋
1. [left wing;left flank]∶作戰時處於正面部隊左側的部隊
2. [the left wing;the left]∶政黨、派別、團體中的左派
詳細解釋
1. 左邊的翅膀。《詩·小雅·鴛鴦》:“鴛鴦在梁,戢其左翼。”《晉書·陶侃傳》:“又夢生八翼,飛而上天,見天門九重,已登其八,唯一門不得入。閽者以杖擊之,因墜地,折其左翼。”
2. 作戰時處於正面部隊左側的部隊。《晉書·慕容廆載記》:“命其少子 仁 自 平郭 趣 柏林 為左翼,攻 乞得龜 。”
3. 政黨、派別、團體中的左派。魯迅 《且介亭雜文·中國文壇上的鬼魅》:“於是別一方面,就出現了所謂‘第三種人’,是當然決非左翼,但又不是右翼,超然於左右之外的人物。”

介紹

在政治中,“左翼”,又稱“左派”,與“右翼”相對。是用來稱呼一些政治信仰的專有名詞,在不同國家或不同時期則有不同的意義。一開始,在法國大革命時期,左翼是指在議會中坐在左側,反對君主體制,支持激進改革的人。

主要觀點

在哲學觀、歷史觀上,左翼一般認為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信奉“小民史觀”,其政治主張是偏向下層人民,草根階層的。左翼反對貧富懸殊,追求社會公平和“均貧富”,認為貧困是由於“不公正”而造成的,國家、社會應對個人的不幸負責。左翼夢想一個和諧的、公正的社會,在經濟政策上主張加強國家巨觀控制,擴大稅收,特別是針對富人的稅收,擴大公共福利,甚至不惜舉辦國家公共工程來解決經濟危機和失業問題。左翼總的來說是變革的、進步的,是自由主義和民主政治的原教旨陣地。民族主義卻是領導指揮著左翼的思想靈魂。

左翼和右翼

左翼和右翼在政治傳統上指一個社會內部政治領域的兩種意識形態,尤其是在民主社會。在現代西方國家,政治通常被分為右翼或左翼,即保守主義(右翼)和社會主義(左翼),在美國,廣義上的自由主義指左翼政治,而在歐洲,自由主義則指更廣泛意義上的右翼政治。但是到底什麼是左翼,什麼是右翼?至今並沒有一個確切的一致的定義。
“左翼”和“右翼”是兩個相對的概念,不存在單獨的“左翼”或“右翼”,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左派”和“右派”也一樣,兩者是一個盾的兩面。

不同主張

第一,麥可·雷克頓沃爾德(Michael Rectenwald)認為,左翼主張在文化領域和其他方面的平等主義、民主和多樣性,右翼則主張少數人的不可緩和的統治;
第二,諾韋爾托·博維奧(Norberto Bobbio)在Left and Right: The Significance of a Political Distinction一書中認為,區分左翼和右翼的根本在於,一個國家認為應該重視平等還是重視自由(特權),前者就是左翼,而後者是右翼;
第三,政府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應該是干預主義(interventionist)方式還是自由放任的,前者是左翼,而後者是右翼;如諾蘭(Nolan)圖表就將這作為區別左翼和右翼的標準之一,另一個標準是政府應該是世俗的,獨立於宗教或道德信仰之外,這就是左翼,或者是應該政教合一,這就是右翼;
第四,澳大利亞勞工黨政治家馬克·萊瑟姆(Mark Latham)指出左派和右派的區別在於是要求結果的公平(左派)還是過程的公平(右派),即自認為在經濟領域是社會主義者的美國思想家和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所說的,“不是機會均等,而是結果均等”;
第五,埃里克·霍弗(Eric Hoffer)認為,要激進的變革(左派)還是對變革進行嚴格的控制(右派);
第六,左派在歷史上是最邊緣化的社會力量,最不滿足於現狀,對於現存社會有關的權力分配不滿,並要求通過改革主義和革命來改變社會,而右派則是基本上鞏固和能夠適應現狀的社會力量,他們改變社會的方式是保守的;托馬斯·索厄爾(Thomas Sowell)認為,左派主張人的本性和社會是可塑性的,人的本性是後天教育的結果,而右派認為人的本性和社會是不可改造的,是天生的;
第七,左派主張經濟利益為窮人服務,而右派主張為富人服務,如麥可·帕倫蒂(Michael Parenti)就認為現在的媒體市場天生就有利於右派的利益,因為富人有更大的能力支付使用媒體的費用。
儘管左派和右派有這些不同的觀點和立場,但是要準確區分一個人到底是左派還是右派,這本身就是比較困難的。正像丹尼爾·貝爾所說的那樣,那些“認為只要某個人在一個領域內激進,他在其它方面也必然激進;反過來說,某人在一個領域內保守,他在其它方面亦會保守。這種認識在社會學和道德觀上都錯誤判斷了不同領域的性質” 。

戲劇家聯盟

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進步戲劇家統一戰線組織,簡稱“劇聯”。1930年冬成立於上海,前身是上海戲劇運動聯合會。劉保羅田漢趙銘彝於伶等曾擔任黨團書記。1936年初,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自動宣告解散。
劇聯成立後,通過了《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最近行動綱領》。綱領中闡明劇聯的主要任務是在白色區域開展工人、學生和農民的演劇運動,採取劇聯獨立演出、輔導工人和學生表演以及聯合演出方式,開創無產階級戲劇運動。同時還兼顧中國電影運動以及建設無產階級的戲劇理論等。根據綱領的精神,劇聯積極開展工作。在組織上,建立了領導全國左翼戲劇運動的體制,除在上海設立總盟外,1931—1933年,先後在北平漢口廣州、南京、杭州、南通、天津、太原、濟南青島成都、歸綏等地設立了分盟或小組,從而形成了左翼戲劇運動網路,使左翼戲劇運動在全國範圍內迅速發展。
在演劇方面,上海總盟和各地劇聯組織,以秘密盟員為核心,團結進步的戲劇工作者,組成了50多個左翼劇團。這些劇團深入到工人、學生、市民中去,演出了大量進步劇作家創作的劇目,取得了強烈的宣傳效果。1931年大道劇社根據蘇聯小說《第四十個》改編的《馬特加》,借劇中蘇聯紅軍的故事,在舞台上喊出了“紅軍萬歲”、“蘇維埃萬歲”的口號,表達了當時革命民眾的心聲,獲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1933年,“九·一八”兩周年紀念時,劇聯通過應雲衛主持的上海戲劇協社演出了反帝名劇《怒吼吧,中國!》,在觀眾中引起了轟動,影響十分深遠。劇聯領導的演劇活動,具有革命性、民眾性和戰鬥性的特色。除了演劇之外,劇聯還出版了《藝術新聞》、《戲劇新聞》等刊物,輔導學生演劇和工人演劇,使工人劇運成為整個左翼劇運的一支重要力量。
劇聯在開展左翼劇運的6年中,有力地配合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鬥爭。劇聯用可歌可泣的歷史,為中國無產階級戲劇運動初步開拓了道路。同時,在劇聯領導的左翼戲劇運動中,戲劇工作者通過大量的藝術實踐,不僅提高了演劇運動的水平,而且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戲劇專門人才,如夏衍章泯金山趙丹宋之的、於伶、陳鯉庭鄭君里、劉保羅、王瑩舒繡文張庚崔嵬塞克姚時曉徐韜賀孟斧辛漢文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