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
僧神會
解釋
唐代禪宗僧人。俗姓高,襄陽(今屬湖北)人。少學五經,又好老莊。後覽《後漢書》,知浮屠之說,遂留意於佛教,不思仕進。初投國時寺,從顥元法師剃度出家。又隨神秀在荊州學習三年。後聞韶州(今廣東韶關)曹溪惠能禪師盛揚弘忍禪法,乃至曹溪隨侍惠能左右多年,盡得頓悟之教。開元八年(720)玄守敕住南陽龍興寺。十八年至洛陽大弘惠能學說。後到滑台(今河南滑縣東)大雲寺同北宗崇遠禪師進行辯論,抨擊北宗“師承是傍,法門是漸”,而稱自己為師承是正,法門是頓。辯論記錄由與會地的獨孤沛整理成《菩提達磨南宗定是非論》。從此南方惠能一系被稱為“頓宗”,北方神秀一系被稱為“漸教”;南頓北漸之說即始於此。天寶四載(745)重返洛陽。弘傳頓悟之說。後因被誣在洛陽聚眾滋事,圖謀不軌,被趕出京城。安史之亂時,應朝廷之請,設壇度僧收“香水錢”以供軍餉,有功於皇室,終於恢復了在佛教中的地位。亂平後,唐肅宗詔入內道場,備受崇敬;又造荷澤寺供其居住,世稱荷澤大師。卒謚真宗大師。
一生弘揚惠能宗風,主張單刀直入,直了見性,不言階漸,提倡“無念為宗”。經過數十年努力,由惠能開創的南宗禪,終於在北方奠定了基礎,並逐漸替代整個禪宗。貞元十二年(796),德宗邀諸禪師,共推神會為禪宗第七祖,並親撰《七祖贊》。其著作有《顯宗記》、《南陽和尚頓教解脫禪門直了性壇語》(殘卷)、《南陽和尚問答》(劉主簿輯)等,後人輯為《神會語錄》行世。高振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