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傅佩榮譯解孟子》,是學者傅佩榮的作品之一,東方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
出版者: | 東方出版社 |
定價: | 43.00元 |
ISBN: | 978-7-5060-4450-9 |
上架類別: | 國學/傳統文化/哲學 |
出版時間: | 2012-4 |
成品尺寸: | 16開 |
內容簡介
《孟子》是一部記載孟子周遊列國與君主論政的對話錄,共分七篇,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性經典。
孟子受業於孔子之孫子思的門人。他效法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認定自己肩負“木鐸”的使命,周遊列國,希望有機會“得君行道”。《孟子》一書所記載的,主要是他的言論與事跡。從戰國時代的大趨勢看來,孟子的觀點顯然不切實際;從孟子的具體遭遇看來,連他自己也承認並未成功。但是他樹立了一個典型,使後代讀書人在敬佩與效法之餘,不免心生感嘆。
傅佩榮教授以現代白話譯解此書,並綜合與融會歷代注家與當代學者的研究成果,引領讀者跨越文字的隔閡,去探究孟子的政治理想和人生價值。在註解時,刻意突顯孟子立論的基礎——人性論。以此為基礎,孟子的思想大廈可以安然建立,而儒家哲學,則可形成圓滿系統。
簡要評述
仁者無敵。——《孟子》
《孟子》自被南宋朱熹列入“四書”之後,成為中國士子的必讀經典。其“仁政”與“民本”的思想,歷來為後人尊崇。
孟子說過“性善”二字,其意並非“性本善”,而是“性向善”。“向”代表動力,是一個人在真誠的時候由內而發的力量,要求自己去行善。“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真誠所產生的動力,即是“心之四端”的運作,再由此實踐“仁、義、禮、智”四善。因此孟子的思想特徵可以概括為“人性向善”。在此基礎上,人須“擇善固執”,堅持不懈地修養自己的品質,最終達到止於至善的程度。
作者簡介
傅佩榮,1950年生,祖籍上海。畢業於台灣大學哲學系,曾師從哲學大師方東美先生。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比利時魯汶大學與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
傅教授治學嚴謹,其學識更是融貫古今中西,創見迭出。他多年潛心研究傳統經典,撇開成見和定論,求真務實,追本溯源,多有建樹,已重新譯解《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老子》、《莊子》、《易經》等。展現溫故而知新的哲學智慧,對於經典的當代詮釋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另有《哲學與人生》、《儒道天論發微》、《成功人生》、《易經入門》、《國學的天空》、《西方哲學史》等專業著作共一百餘種。
傅教授在教學、研究、寫作、演講、翻譯各方面皆有卓越的成就。曾被台灣《民生報》評選為大學最熱門教授,獲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頒發教學特優獎。《成功人生》獲台灣最高文藝獎,《儒道天論發微》獲中正文化獎。至今在台出版圖書逾百種。
長期以來,傅教授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普及,引領聽者解讀中華經典。推廣國學的現代詮釋。站在中西文化的至高點上來詮釋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意義,視野遼闊深遠;打通各個精神領域,打通中西哲學;真誠的態度,幽默的語言,清晰的道理,使聽者不倦,相悅以解,從而把國學講得生動而又貼近人心,並為當代人提供閱讀國學原典的簡易方法。自2006年首開大陸問道以來,先後在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開展了一系列國學演講,引起了熱烈反響。
出版緣由
近年來,人們對傳統經典的熱愛有增無減。各種版本的傳統典籍讀物層出不窮,各式各樣的國學課程也不計其數。要想在這眾多的信息包圍之中,選擇一本合適的版本,標準無非有兩個:一是版本,二是注釋之人。市面上的各種版本大同小異,正文部分差別不多;因而需要在翻譯和注釋的部分權衡比較,所以選擇重心就落在了注釋之人身上。
傅佩榮教授是台大哲學系的資深教授,執教多年,桃李無數,學養深厚,是台大最受歡迎的教授之一。傅教授自幼深受中西文化雙重薰陶,早年師從桐城方氏後裔、哲學大師方東美先生,壯年深造於耶魯,繼而執教歐洲和台灣,精研中西哲學至今已逾四十年。近年來,他在大陸演講授課,致力於中華文化的當代普及和哲學智慧的詮釋推廣。這樣一位學者來譯解經典,其水平令人信服。
2012年東方出版社“傅佩榮譯解經典系列”圖書,共有六本,囊括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地位最高的七大經典《易經》、《老子》、《論語》、《孟子》、《莊子》、《大學》和《中庸》。每本書先將原文按照其結構劃分章節,然後先做白話翻譯,接著注釋文字,解讀涵義。傅教授本人浸潤哲學多年,對待中華傳統經典自有一套系統完整的見解。其從哲學建構和分析的角度來詮釋中國古代賢哲的思想和教誨,避免局限於文字考證的窠臼,而是致力於協助讀者去正確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
傅教授因其學術修養和高尚品德,以嚴謹創新的態度對待此次出版。在這六本書中,《論語》、《老子》、《莊子》、《易經》、《孟子》曾經以“傅佩榮解讀”的名義出版過數次,書稿可以說是頗為完善,然而傅教授並未直接付印,而是仔仔細細地將這些書稿從頭至尾逐字逐句校訂一遍,改正了以前版本的諸多謬誤,添加了相關章節的相互參考,加入了許多自己近年來研讀這些典籍的最新心得和體會。尤其是《莊子》,在內容修訂之外,於每章篇首增加“要旨”一篇,以指導閱讀。而《大學》與《中庸》則是傅教授首次推出譯解版本。從這些最新校訂和增補部分來看,傅教授是以一種日日常新的治學和寫作態度來對待自己的作品,不會以過去的成就而心安理得,止步不前。
之所以捨棄“解讀”而以“譯解”之名推出,這其中也有故事。“解讀”是很大眾很常見的一個詞,顯示了這套書通俗平易的特徵。然而之前“傅佩榮解讀”讀者眾多,深入人心,但因到處流傳,版本雜亂,許多內容又未經作者本人過目審定即出版發行,造成了一定的混亂。此次傅教授親自授權東方出版社,又以嚴格的專業治學態度和深厚的學術修養,親力親為增刪修改,一字一句、一標點一拼音皆有推敲。以“譯解”之名推出,是一種更新和完善的表示,希望能將作者的良苦用心和這套書的內涵傳遞給廣大讀者。
傅教授近年來在常在大陸開課演講,致力於傳播普及中華傳統文化。這套書,亦是傅教授為大眾著想而精心錘鍊出的讀本,處處為當代公眾考慮,採用新式標點,簡體橫排刊印,文字準確,品相優良,希望通過這套作品的傳播,協助國民深入閱讀和正確理解中華傳統文化之真、之善、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