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與信仰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 者: 郭生祥 著


出 版 社: 東方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9-1
版 次: 1
頁 數: 267
印刷時間: 2007-9-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06028233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經濟 >> 經濟理論
定價:¥39.00

內容簡介

人類是如何形成組織與分工的?是人與,自然環境的壓力或誘惑?還是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分工與協同於抑或是人身心的各種複雜感受與欲望?人類在這些外部和內部環境及條件所建立起采的意識、關係、制度和自在之間是如何發現信仰的?
信仰代表什麼?代表不死或死、豐富或匱乏、歡喜或憂愁嗎?無論用什麼樣的上帝、佛祖、神來演繹信仰,都避免不了對這些終極問題的窮理與探求。而對這些可預知或不可預知所探求的路徑、答案、標準和價值,其本身就構成了一個文明的總藍本。考究不同信仰的形成以及擴張、複製與變異,從中就可以找到一個家族、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宗教、一個市場、一個社會某些複製與變異的規律。
在這個變化之中,信用發現了信義,信義發現了真理,真理的集合就是總信仰,而信仰反過來也通過正義、信義、真理髮現了信用的價格。在這個相互運動的過程中,顯然物質是基礎,精神是指引,信義是媒介,三者緊密依存,並且構成了一個三維的、多,層次、多結構的遞進博弈模式,進而三者又相互發現了價格和價值的存在。

作者簡介

郭生祥,現定居澳大利亞悉尼,金融博士。在澳大利亞IPIE BANK研究所從事金融產品規劃與設計的精算工作,1997~2003年任主任,現任名譽主任、研究員。
多年來專心於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精心設計金融產品,除廣泛運用於本職工作之中外,還針對當前中外市場價位差為特殊研究對象建立了著名的3c精算模型
1988年至今,用數學手段研究信用精算模型,建立了微觀信用和巨觀信用研究系統,形成了整套信用科學研究體系。

圖書目錄

前言
複製的文明:信用與信仰如何互相發現價值
第一部分 信用-信仰模式——文明前進的核心模式
第一章 信用研究的比較方法
第二章 信用-信仰模式資源
第三章 大同小異的信仰,千差萬別的信用
第四章 千差萬別的信用路徑
第五章 信用-信仰終極模式的“黃金時代”
第六章 信用面對生死的共同困惑
第七章 信用-信仰的極端模式:太陽崇拜及以人為祭
第八章 藉魔法與通靈術信用探求未知的信仰境界
第二部分 信用發現信仰,信仰約束信用——中華道德的信用路徑
第九章 中華信用發現中華信仰
第一節 中華信用發現中華信仰的起源
第二節 信道德化的歷史演義
第三節 政治化的信用藝術
第十章 信用道德思想的確立
第一節 儒家學派的信用思
第二節 道家學派的信用思想
第三節 法家學派的信用思想
第四節 墨家的信用思想
第五節 雜家的信用思想
第六節 史家的信用思想
第七節 縱橫家的信用思想
第十一章 中華信仰最終以道德的形式確立了自己的道統地位
第一節 漢朝確立信用道德治國思想
第二節 與道德家不同的思想家對信用的認識
第三節 隋唐宋時期信用道德思想的發展:完善與封閉 
第四節 與理學思想家不同的其他思想家的信用思想 
第五節 明清時期相對於西方近現代是中華信用較為停止沒落的時期.
第六節 漢族之外的中華信用思想
第七節 中華信仰的特點
第三部分 共同的信仰,不同的信用路徑——世界各國宗教信用如何尋找各自的信仰
第十二章 印度教:通過尋求信用的解脫來尋找信仰
第十三章 佛教:自求覺悟的信用尋找信仰的道路
第十四章 道家啟蒙時代的科學和儒家的道德中庸:信用尋找信仰的道路
第十五章 神道教:日本不無神秘的信用尋求信仰的方式
第十六章 猶太教:信用怎樣發現自己的信仰
第十七章 基督教:信用-信仰模式孕育著信用世界“一體化”的終極目標
第四部分 人類-直在尋找信用-信仰的共同模式
第十八章 企圖改革為人類共同宗教的基督教
第十九章 信用-科學模式與信用-宗教模式的比較
第二十章 信用-信仰模式是信用複製與創新文明的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