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德康斯炭

保羅·德康斯炭

保羅·德康斯坦Paul-Henri-Benjamin d'Estournelles de Constant (1852.11.22-1924.5.15),法國外交家、政治家,國際仲裁倡議者,因為促進美法和解而獲得1909年諾貝爾和平獎。

基本信息

德康斯坦在薩爾特省拉弗萊什一個貴族家庭出生。青年時曾就讀於巴黎一所公立中學,後來考入巴黎東方語言學院。畢業後,於1876年進入外交界,從事外交工作近20年。後來擔任國民議會議員至1904年。他的一貫思想,以仲裁代替戰爭解決國際糾紛的手段。他認為:解決歐洲問題的長遠辦法就是建立歐洲聯盟。要實現這一目標,迫在眉睫的任務是恢復法、德之間的和睦關係。他最引人注目的活動,是1909年對柏林的訪問。他在普魯士貴族院作了題為《法德接近是世界和平的前提》的報告,其論點是“戰爭將使共和體制倒退為獨裁統治,而君主專制國將爆發革命”。1909年諾貝爾和平獎金獲得者是兩位絕然不同的人物。他們不僅對為實現和平應該採取什麼手段持不同態度,就連對爭取和平工作的本身,觀點也不盡相同。這兩個人中一位是狂熱的激進主義者,另一位則屬於極端保守派。 另一位獲獎者是奧古斯特·貝爾納特(比利時)是國際法協會主席。 德康斯坦於1924年5月15日在他家鄉薩爾特省的克雷昂斯逝世,

歷年諾貝爾和平獎獲獎名單

阿諾爾德松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小組
列翁·茹奧
克貝斯蒂安·路易斯·蘭格
夏爾萊·阿爾貝特·戈巴特
萬加麗·馬阿薩伊
希林·艾巴迪
美國教友會
英國教友會
醫生無國界組織
禁止地雷全球運動
埃米利·鮑爾奇
西門內斯·貝洛
羅特巴拉特
佩雷斯
萊昂·布爾熱瓦
莫恩奈斯托·蒂奧多羅·莫內塔
阿里亞斯·桑切斯因
韋塞爾因
世界衛生反對核戰爭組織
圖圖因
阿方索·加西亞·羅夫萊斯
南森國際難民辦公室
阿道弗·佩雷斯·埃斯基維爾
特里薩
埃利·迪科門
貝爾塔·弗賴茹勞·馮·蘇特納
佩蒂·威廉斯
國際法研究所
阿爾弗雷德·赫爾曼
肖恩·麥克布賴德
阿賽爾
珍妮·亞當斯
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
國際和平局
諾爾曼·布勞克
弗蘭克·B·凱洛格
勒內·卡森
路德維希·克魏德
費迪南·愛德華·比松
萊納斯·C·波林
達格·哈烏舍爾德
伯持·約翰·盧圖利
菲利普·約翰·諾爾·貝克
保羅·德康斯炭
奧古斯特“貝爾納特”
瓊·亨利·杜南
查理土·格茨·道成斯
約翰·瑞利·馬特
亨利·拉方丹
阿瑟·亭德森
諾曼·安吉爾
黎德壽
喬治·亨利·皮爾
卡洛斯·薩維德拉·拉馬斯
弗雷德里克·帕西
安南
梅里德·科里根
路易·勒諾
E·A·羅伯持·塞西爾
納特漢·瑟德爾布羅姆
伊萊休·魯特
阿爾貝·施韋澤
拉爾夫·詹森·本奇
約翰·博伊德·奧爾
弗雷德里克·貝耶
德克勒克
奧斯丁·張伯倫
阿爾娃·米達爾
梅納赫姆·貝京
菜斯特·波爾茲·皮爾遜
卡爾·馮·奧西茨基
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
阿里斯蒂德·白里安
穆罕默德·巴拉迪
弗里特約夫·南森
卡爾·亞爾馬·布蘭廷
托馬斯·伍德羅·威爾遜
威廉·蘭德爾·克里默
安德烈·薩哈羅夫
科德爾·赫爾
威廉士
戈爾
維利·勃蘭特
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
穆罕默德·尤納斯
金大中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安瓦爾·薩達特
佐藤榮作
亨利·基辛格
國際勞工組織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西奧多·羅斯福
歐巴馬
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
馬丁·路德·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