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薩哈羅夫

安德烈·薩哈羅夫

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維奇·薩哈羅夫(俄語:Андре́й Дми́триевич Са́харов,姓氏也譯作沙卡洛夫;1921年5月21日-1989年12月14日),蘇聯原子物理學家。 他聞名於核聚變、宇宙射線和基本粒子等領域的研究,並曾主導蘇聯第一枚氫彈的研發,被稱為“蘇聯氫彈之父”。薩哈羅夫也是人權運動家,是公民自由的擁護者,支持蘇聯改革。他在1975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基本信息

簡介

介紹

安德烈·薩哈羅夫 安德烈·薩哈羅夫

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維奇·薩哈羅夫1921年出生於莫斯科,父親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薩哈羅夫(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Сахаров)在私立學校教授物理學,也是業餘鋼琴家;德米特里的祖父伊萬(Иван)是沙俄時期著名的律師,重視社會認知和人道主義原則,包括提倡廢除死刑,德米特里其後也受到這些思想的影響。薩哈羅夫的母親是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夫娜·薩哈羅夫(Екатерина Алексеевна Са́харов,原名索菲亞諾,有希臘血統)。薩哈羅夫的父母和祖母瑪麗亞·彼得羅夫娜(Мари́я Петровна)很大程度地塑造了他的性格,雖然他的祖父是俄羅斯正教會的教士,他的母親也曾給他洗禮,但他的父親是無神論者,宗教對薩哈羅夫的生活影響不大,儘管他認為一個非科學的“指導原則”在管理著宇宙和人類。

人物履歷

1938年,薩哈羅夫入讀莫斯科大學,1941年因蘇德戰爭撤離後,他在阿什哈巴德畢業。之後他被派往烏里揚諾夫斯克的實驗室工作,在這段時期,他在1943年與第一任妻子克拉夫季婭結婚,並育有一子二女,克拉夫季婭在1969年逝世[2]。薩哈羅夫在1945年返回莫斯科,在列別傑夫物理學院理論部繼續學業,1947年取得哲學博士學位。

核研究

安德烈·薩哈羅夫(左)和伊戈爾·庫爾恰托夫,攝於1958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薩哈羅夫開始對宇宙射線的研究。1948年,他參與了伊戈爾·庫爾恰托夫領導的蘇聯核子彈計畫,蘇聯在1949年8月29日對研製的第一種原子裝置進行了測試。1950年移居保密行政區薩羅夫(Саро́в)後,薩哈羅夫在研製氫彈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蘇聯在1953年8月12日對研製的第一種核聚變裝置進行了測試。同年,薩哈羅夫得到了科學博士學位,被選為蘇聯科學學會的會員,並獲得了他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勞動英雄榮譽。隨後薩哈羅夫繼續留在薩羅夫主導研發蘇聯首枚百萬噸級氫彈,並在1955年進行了測試。有史以來破壞力最大的曾引爆的核武器——沙皇炸彈也是基於薩哈羅夫的設計製造的。

薩哈羅夫曾提出興建一個受控核聚變反應堆——托卡馬克,直至現在仍是大部分同類研究的基礎,他和伊戈爾·塔姆曾共同提出以環面狀的磁場限制高熱的離子化電漿,以控制托卡馬克的核聚變。

薩哈羅夫亦曾提出感應重力,作為量子引力的替代理論。

生平活動

政治活動

從1950年代後期起,薩哈羅夫開始關注他工作所牽涉的道德和政治問題。他在1960年代開始活躍於政壇,反對核武器擴散。他亦推動各國停止在地面進行核試驗,也參與促成了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在1963年的簽署。1965年,他重返科學界,開始研究物理宇宙學,但仍繼續反對政治歧視。

1967年當反彈道飛彈成為美蘇關係的重要議題時,薩哈羅夫的政治生涯出現了轉折點,1967年7月21日薩哈羅夫在寫給蘇聯領導人的一封信中,他認為蘇聯應該接受美國的建議,雙方共同放棄對反彈道飛彈的研發,否則針對這項新技術的軍備競賽將增加核戰的可能性。他也請求領導人批准他在蘇聯一份報章上發表文章,解釋反彈道飛彈的危險性。當局沒有理會這封信,並禁止他在蘇聯出版書籍展開對這個議題的討論。1968年5月,薩哈羅夫寫了一篇文章,指出反彈道飛彈是核戰威脅的一個主要因素,這篇文章作為地下出版物被傳播並在蘇聯境外出版後,薩哈羅夫被禁止參與與軍事有關的研究。之後他返回列別傑夫物理學院修讀普通理論物理學。在1970年代,他與瓦列里·查里茲和安德烈·特韋爾多赫列博夫共同創立莫斯科人權委員會,並因而面對當局更大的壓力。

1972年,薩哈羅夫與同為人權行動主義者的葉連娜·邦納(Елена Георгиевна Боннэр)結婚。1973年,薩哈羅夫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翌年他獲得了奇諾·德爾杜卡世界獎(Prix mondial Cino Del Duca)。1975年,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他被蘇聯禁止離境領獎,他的妻子葉連娜在頒獎典禮上代他宣讀演講辭。

在他的著作中,他認為“沒有被禁止的事情即被容許”,否認法律以外的任何道德或文化規範的重要性和正確性。1980年1月22日,他因為示威抗議蘇聯入侵阿富汗而被捕,隨後他被流放到一個保密行政區高爾基,即現在的下諾夫哥羅德。在1980年至1986年間,薩哈羅夫受到蘇聯秘密警察的嚴密監視,在他的回憶錄中他聲稱他在高爾基的寓所經常被搜查和搶掠。1986年,米哈伊爾·戈巴契夫展開重建和開放的政策,薩哈羅夫被釋放。

流放生活

在薩哈羅夫曾經流放過的高爾基市,也就是目前的下諾夫哥羅德市,當地一些市民也前往薩哈羅夫居住過的住宅樓前獻花。薩哈羅夫當年的一名鄰居說,在高爾基市 的7年流放生活中,薩哈羅夫為抗議當局迫害曾三次絕食,其中的一次絕食長達178天,後來當局強制把他送到醫院,並強制給他灌送食物。  這位鄰居說,薩哈羅夫的一舉一動當年都受到秘密警察的嚴密監視。她說:“薩哈羅夫的來往信件都受到檢查,秘密警察想知道這些信件發自哪裡,內容是什麼。每當薩哈羅夫來領取信件時,他的一大堆信件都單獨放在一起。”

蛻變經歷

薩哈羅夫是前蘇聯核武器的主要研製者,被稱為蘇聯氫彈之父。但薩哈羅夫後來反思自己的行為,在60年代主張禁止核武器以及核試驗,並積極宣傳綠色環保理 念。薩哈羅夫稍後提出了“和平、進步、人權”思想,並嚴厲抨擊蘇聯出兵阿富汗,這使薩哈羅夫從蘇聯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列寧勳章獲得者變成了蘇聯人權運動的 領袖。  在回顧自己的思想轉變時,薩哈羅夫在80年代末期曾這樣表示,“我當時投身核武器的研製時認為,世界需要平衡。我至今仍然堅持這一觀點。但在從事核武器研製的同時我也明白和意識到,我所從事的工作是多么可怕。”

評價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薩哈羅夫去世20周年之際表示,薩哈羅夫的思想深刻而且有實際意義,薩哈羅夫的思想提出了今天俄羅斯需要解決的問題。  當年曾親自下令釋放薩哈羅夫的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說,薩哈羅夫當年為爭取自由和人的尊嚴鬥爭的勇氣讓人欽佩。今天的俄羅斯社會恰好缺乏薩哈羅夫這樣的人物。他稱薩哈羅夫是真正的知識分子。

擔任職務

1988年,薩哈羅夫獲得國際人道和倫理聯合會(International Humanist and Ethical Union)頒發的國際人道主義獎。之後,薩哈羅夫協助了蘇聯最早的一批獨立政治組織的成立,並成為蘇聯反對勢力中主要一員。1989年3月,薩哈羅夫當選為蘇聯人民代表大會的成員(Съезды Советов),成為民主改革勢力的領導者之一。

去世

1989年12月14日,薩哈羅夫死於心臟病發,終年68歲。他的遺體埋葬在莫斯科沃斯特里亞科夫斯科耶公墓。

歷年諾貝爾和平獎獲獎名單

阿諾爾德松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小組
列翁·茹奧
克貝斯蒂安·路易斯·蘭格
夏爾萊·阿爾貝特·戈巴特
萬加麗·馬阿薩伊
希林·艾巴迪
美國教友會
英國教友會
醫生無國界組織
禁止地雷全球運動
埃米利·鮑爾奇
西門內斯·貝洛
羅特巴拉特
佩雷斯
萊昂·布爾熱瓦
莫恩奈斯托·蒂奧多羅·莫內塔
阿里亞斯·桑切斯因
韋塞爾因
世界衛生反對核戰爭組織
圖圖因
阿方索·加西亞·羅夫萊斯
南森國際難民辦公室
阿道弗·佩雷斯·埃斯基維爾
特里薩
埃利·迪科門
貝爾塔·弗賴茹勞·馮·蘇特納
佩蒂·威廉斯
國際法研究所
阿爾弗雷德·赫爾曼
肖恩·麥克布賴德
阿賽爾
珍妮·亞當斯
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
國際和平局
諾爾曼·布勞克
弗蘭克·B·凱洛格
勒內·卡森
路德維希·克魏德
費迪南·愛德華·比松
萊納斯·C·波林
達格·哈烏舍爾德
伯持·約翰·盧圖利
菲利普·約翰·諾爾·貝克
保羅·德康斯炭
奧古斯特“貝爾納特”
瓊·亨利·杜南
查理土·格茨·道成斯
約翰·瑞利·馬特
亨利·拉方丹
阿瑟·亭德森
諾曼·安吉爾
黎德壽
喬治·亨利·皮爾
卡洛斯·薩維德拉·拉馬斯
弗雷德里克·帕西
安南
梅里德·科里根
路易·勒諾
E·A·羅伯持·塞西爾
納特漢·瑟德爾布羅姆
伊萊休·魯特
阿爾貝·施韋澤
拉爾夫·詹森·本奇
約翰·博伊德·奧爾
弗雷德里克·貝耶
德克勒克
奧斯丁·張伯倫
阿爾娃·米達爾
梅納赫姆·貝京
菜斯特·波爾茲·皮爾遜
卡爾·馮·奧西茨基
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
阿里斯蒂德·白里安
穆罕默德·巴拉迪
弗里特約夫·南森
卡爾·亞爾馬·布蘭廷
托馬斯·伍德羅·威爾遜
威廉·蘭德爾·克里默
安德烈·薩哈羅夫
科德爾·赫爾
威廉士
戈爾
維利·勃蘭特
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
穆罕默德·尤納斯
金大中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安瓦爾·薩達特
佐藤榮作
亨利·基辛格
國際勞工組織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西奧多·羅斯福
歐巴馬
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
馬丁·路德·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