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祥川

侯祥川

侯祥川,民國13年(1924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民國16年赴歐洲、加拿大和美國進修訪問,獲生理學碩士學位。鏇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解剖科、華盛頓大學細胞組織系和海濱生物學研究院任研究員。回國後歷任北京協和醫學院副教授、上海雷士德研究院研究員、中央衛生實驗院營養研究所主任。解放後任第二軍醫大學教授兼生物化學教研室主任、訓練部副部長、科研部部長。1958年調任軍事醫學科學院軍隊衛生研究所研究員、營養研究室主任、顧問。被推選為上海市第一屆政協委員。

基本信息

簡介

侯氏為中國生理學會和中國生化學會創始人之一。解放前,曾任中華醫學會理事及上海分會會長、上海公共衛生學會會長,被美國實驗生物學和醫學學會、生化學會、營養學會及英國生物化學學會吸收為會員,並多次出席國際性專業學術會議。民國37年作為中國醫學代表團團長出席國際熱帶醫學及瘧疾大會,任大會營養組主席。1977年被聯合國大學聘為“世界飢餓方案”顧問委員會委員。1980年任國際營養科學聯合會營養供給量專家委員會委員。1981年參加在天津召開的國際營養討論會和在美國召開的第十二屆國際營養學大會,並在中國的食物和營養問題工作會議上作中心發言。

侯氏畢生致力於生物化學、營養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在全國、全軍和國際生物化學、營養學界享有崇高的聲譽。在食物營養成分、糧食、代食品及消化生理等方面研究成績卓著。尤其核黃素缺乏症的研究受到科學界的高度重視。先後發表論文200餘篇。專著有《食物中毒》、《飲食與營養》、《營養缺乏病綱要及圖譜》、《營養學進展》等。

生平

侯祥川,營養學家。他畢生致力生物化學和營養學的研究,其突出成就是有關營養缺乏病的各種臨床表現與防治的研究以及食物營養成分的研究。他首先在國內報告了核黃素缺乏的各種表現和治療方法,主持研製了我軍各兵種便於攜帶、儲存、食用的口糧,編纂了一系列營養衛生學專著,對我國營養學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侯祥川,1899年12月13日生於廣東揭陽的一個信奉基督教的家庭。其父曾任揭陽縣新墟埠禮拜堂牧師,並先後任新墟埠國小、揭陽縣國小、汕頭市韋懷中學校長兼教員。侯祥川1906年入國小讀書,1914年8月於韋懷中學畢業升入汕頭華英書院(相當於高中和大學預科),1917年畢業。他在中學學習期間因學習成績優秀曾獲得學校和汕頭市的獎勵。

侯祥川為家中長子,另有兩個弟弟和三個妹妹。侯家人口多,其父工資收入微薄,其母除料理家務外,還經常做些抽紗、繡花等手工勞動,以貼補家用。

受其父慈善救國思想的影響,侯祥川在少年時期就對災難深重的勞苦大眾寄予深切的同情。他看到國家缺少醫藥人才,尤其是農村鄉鎮的窮人有病得不到醫治,便決心學習醫藥學。1917年8月他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理學院醫預科。一年後,他又考入北京協和醫學院,於1924年畢業並取得美國紐約州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在校期間,他學習刻苦,成績優異,生活儉樸。他靠獎學金以及為校方抄寫文書,向校內外籍教員推銷手工藝品的收入,解決學習和生活的費用。1927年7月,他獲得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獎學金,當年9月出國進加拿大麥吉爾大學進修,1928年6月,獲理學碩士學位,後轉入美國濱士葛雅大學、美國海洋生物研究所、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為臨時研究員。1929年初,侯祥川回國在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理系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1930年7月晉升為副教授。1933年轉入上海雷士德醫學研究所生理學系任生物化學營養學研究員,專門從事營養方面的研究。1945—1948年,兼任南京中央衛生實驗院營養研究所主任。1948—1949年,應美國營養基金會及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邀請,再次赴美國考察並任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特約研究員。1948年,獲聯合國學術考察獎學金和美國威廉氏營養缺乏病預防基金獎學金,在美研究考察。侯祥川1949年初,回到上海,6月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兵團衛生部工作,後調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即今第二軍醫大學)任訓練部副部長兼科學研究室主任,1955年升任科學研究部部長兼生物化學教研組主任教授。1958年調入軍事醫學科學院,任軍隊衛生、營養研究所研究員、軍糧營養研究室主任、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侯祥川是1926年成立的中國生理學會和1946年成立的中國生化學會的創建人之一。1954年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正式成立,將生理科學各專業學會合併為中國生理科學會,他為常務理事。1979年,中國生化學會和中國營養學會相繼重新成立,他都被選為名譽理事。1925年,他參加中華醫學會;1936年,任中華醫學會營養委員會秘書;1949年,曾任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會長;1953—1955年,任中華醫學會醫史學會秘書、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1926年,參加北京自然博物學會;1932年,任名譽執行秘書;1940年,任上海公共衛生學會會長;1981年,被聘為天津食品工業協會顧問。

侯祥川還曾參加多種國外的學術團體:1928年,參加美國實驗生物學和醫學學會;1930年,參加英國生物化學會,後為退休名譽會員,1948年,參加美國化學會和美國營養學會,後為營養學會退休名譽會員;1962年,被選參加美國紐約科學院;1977年,他被聯合國大學聘請為“世界飢餓方案”顧問委員會委員;1980年,任國際營養科學聯合會營養供給量專家委員會委員。

侯祥川多次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1927年,在愛丁堡出席英國雷士德百年紀念大會;1928年,在安阿巴出席全美實驗生物及醫學大會;1934年,在南京出席遠東熱帶醫學大會,為營養組秘書;1935年,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出席國際生理學會;1937年,於萬隆出席國際聯盟遠東農村衛生會議,為營養專門委員會委員;1938年,於河內出席遠東熱帶醫學會議,為營養組秘書;1948年,於璧瑤出席聯合國遠東魚米營養會議;同年,在華盛頓出席國際熱帶醫學及瘧疾大會,為中國代表團團長並任該大會營養組主席;1979年,去東京參加聯合國大學“世界飢餓方案”顧問委員會會議;1981年,參加在天津舉行的國際營養學討論會,並去美國聖地亞哥參加第十二屆國際營養學大會,在“中國的食物和營養問題”工作會議上曾作中心發言。

侯祥川1951年在第二軍醫大學榮立一等功一次,1953年又於該校榮立三等功一次,1953年被評定為一級教授,1961年被國防部授予上校軍銜。他1982年逝世於北京。

工作成績

精心研究營養缺乏病成績顯著

侯祥川一生致力於生物化學和營養學的研究,是我國最早從事現代營養學研究的著名學者之一,其突出的成就表現在營養缺乏病的臨床研究上面。

侯祥川從1933年轉入上海雷士德醫學研究所開始,專門從事營養學方面的研究,那時他就開始注意營養缺乏病的防治。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給中華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災難。抗日戰爭時期,大批難民流離失所,一般民眾的膳食質量都很差。因此,營養缺乏病患者,尤其是維生素缺乏病患者顯著地增加。此間,侯祥川直接參加了對戰爭傷員和難民的傷病救治工作,通過臨床觀察大量的營養缺乏病例,進行研究分析並結合實驗室的實驗與治療結果,確定了這些營養缺乏病的診斷與治療方法,同時還在國內外發表有關食物維生素與營養問題的論文100餘篇。40年代初,他在國內首次報告了中國一般民眾核黃素缺乏的各種症狀及治療方式與劑量。1949年冬,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滬部隊大批指戰員患“繡球風”(陰囊炎),久治不愈。後經侯祥川檢查診斷為核黃素缺乏症,經補充核黃素治療,大批患者很快痊癒。經他建議並擔任技術指導,在華北部隊中開展了大規模營養調查,發現部隊對副食的選用和烹調方法以及烹調前的處理不當,是發生營養缺乏病的重要原因。在他指導下,為部隊舉辦營養培訓班,從而使營養缺乏病大為減少。

編著和翻譯了一系列營養學專著

侯祥川一貫注重生物化學和營養學學術理論的研究與交流,曾在國內外發表有關論文200餘篇,編著和翻譯一系列營養學專著。他於1963年編著出版的《食物中毒》、《飲食與營養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首批營養學專著,為解決醫學院對營養衛生學教材的急需,對推動我國營養學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他於1957年編著出版的《營養缺乏病綱要及圖譜》是他多年從事營養研究的傑出成果,圖譜中的大部分照片拍攝自他在抗日戰爭時期治療的典型病例。此書引證的大量文獻很多是他以往發表的論文及研究成果。這部著作成為我國50、60年代從事營養缺乏病治療、研究和教學的重要參考材料。他於1964年主編的《營養學進展》、70年代末主譯的《營養學現代知識》及80年代組織編寫的《臨床營養學》都對我國營養學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主持開展了軍用口糧和輻射技術研究

侯祥川所從事過的研究領域很廣,除在營養缺乏病的研究上取得突出的成就外,在食物營養成分的研究、消化生理的研究、中藥藥理的研究等方面都有顯著的成就。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還主持開展了軍用口糧的製備及效用的研究和輻照技術研究。他主持研究的各軍兵種口糧,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攜帶食用、包裝嚴密、耐儲存,經現場試用得到滿意結果。他還研究改進了艦艇遠航食品的裝備及失事情況下的備用口糧。這些成果均被有關部門採用,奠定了我軍第一代口糧的基礎。他是我國首先套用輻照技術研究保存食物的科學家。由他主持的實驗證明,稻米和小麥面經Υ射線8萬倫琴照射後,8種胺基酸無明顯變化。大鼠、狗、猴吃了已照射的稻米,體重、血象、食物利用率等均無明顯改變。用不同劑量照射的食品,經狗、猴、人幾個月到一年的食用,未發現不良影響。

熱愛祖國,為祖國營養事業奮鬥終生

侯祥川熱愛祖國,追求進步。他青年時代曾參加五四運動。抗日戰爭時期,他支持八路軍、新四軍的抗日鬥爭,為新四軍購買醫療器械、藥品,幫助訓練醫務人員。他支持兒子參加革命鬥爭,掩護地下工作人員,介紹親友到解放區參加醫療救護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他放棄國外優裕條件,衝破各種阻撓,毅然回國迎接解放。

他熱愛科學,為我國營養科學的振興貢獻了畢生精力。1981年,他雖年過八旬,仍赴美參加了第十二屆國際營養學大會。為重新組建中國營養學會,他積極籌備,把不同部門的營養工作者團結起來,並發表文章,宣傳營養工作的重要性,終於使該學會於同年恢復,《營養學報》也得以復刊。1982年3月,他仍不顧年邁體衰,由滬赴津參加全軍營養需要量學術討論會並作了報告。會議期間,他因病住院,仍堅持審閱稿件,撰寫論文。他在生命的最後一息,仍關心著我國營養科學事業的發展,把珍藏多年的3465冊圖書資料損獻給軍事醫學科學院軍隊衛生研究所。

侯祥川學識淵博,治學嚴謹,樂於助人。他在國內以至國際營養學界都有崇高的聲譽,但從不以權威、教授自居,對求教者無不熱情幫助與鼓勵。我國營養界不少知名專家學者都受益於他的教誨與幫助。他一生勤奮儉樸,存款3萬餘元。他逝世後,其子女根據他的遺願將存款全部損贈給中國營養學會,設立了侯祥川基金,獎勵營養學術和優秀營養工作者。侯祥川在我國現代營養和生物化學發展史上所做出的貢獻將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

(作者:顧景范 劉文芳)

簡歷年表

1899年12月13日,生於廣東揭陽。

1924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

1927—1928年,獲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獎學金,赴加拿大和美國進修、訪問,獲理學碩士學位。

1928—1932年,任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理學系助教、藥理學系副教授。

1932—1948年,任上海雷士德醫學研究所生物化學營養學研究員。

I945—1948年,兼任南京中央衛生實驗院營養研究所主任。

1948—1949年,再次赴美考察並任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特約研究員。

1949—1958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教授兼生物化學教研室主任、訓練部副部長、科研部部長。

1958—1982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軍隊衛生研究所研究員、軍糧營養研究室主任、軍隊衛生研究所顧問。

1982年4月17日,病逝於天津。

主要論著

1 侯祥川,李德麟.飲食與營養學.上海:廣協書局,1953.

2 侯祥川.食物中毒.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4.

3 侯祥川.營養缺乏病綱要及圖譜.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7.

4 侯祥川.營養學進展.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6.

5 Hou HC.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vitamin C content of several varieties of Chinese oranges.Chin J Physiol,1935,9(3):223—244.

6 Hou HC.Riboflavin deficieney among Chinese:1.ocular manifestation.Chin MedJ,1940,58(6):616—628.

7 Hou HC.DietaryprinciplesinancientChinesemedicine.ChinMedJ,1938,53(4):347-352.

8 Hou HC.Minimum nutrition requirement of the Chinese peoples. Shanghai:Chin Med Assoc Spec.rept.ser.No.10,1938.

9 Hou HC.The dietary intake and urinary output of vitamin B,andtheir relation to beriberi among Chinese.Chin Med J,1942,61(1):6—18.

10 Hou HC.Urmary excretion of nicotinic acid amongn ormal Chinese,pellagrins and other patients.Chin Med J,1942,61(4):192—198.

11 Hou HC.Dark adaptation test and vitamin A deficiency in Chinese. Chin Med J,1945,64(56):103107.

12 Hou HC.A case of vitamin K deficiency.Chin Med J,1946,64(7—8):225—228.

13 Hou HC.Nutritional deficiency diseases in China.Nutr Rev,1949,7(7):193195.

14 Hou HC.Influence of heating on the liberation of certain amino acids from whole soybean.Proc Soc Exp Biol Med,1949,70(3):416—419.

15 侯祥川.維生素B2缺乏症與食物處理及烹調的關係.人民軍醫,1952,2(4):1—8.

16 侯祥川.食物中樞問題.中華醫學雜誌,1954,40(3):224225.

17 侯祥川.食物維生素成分與烹調、儲藏、加工等的影響.慶祝建國十周年醫學成就論文集.上集.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9:485496.

18 侯祥川.小球藻營養效用問題.中華衛生雜誌,1963,8(1):2934.

19 侯祥川.照射糧食的營養衛生研究.中國生理科學會第二屆全國營養專業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彙編(成都),1979:107.

20 侯祥川.我國營養學科的回顧與展望:近期營養研究的一些成就.營養學報,1982,4(4):28729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