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
佛泉寺位於河南魯山上湯境內,緊臨311國道,西靠國家名勝石人山風景區,東臨昭平湖水上公園,南依秘洞山莊,是河南省伏牛山遊客集散地,天朗溫泉旅遊線的軸心。景區占地11700畝,呈四景三區四最的黃金分布,規模宏大,青山綠水,靈韻秀色,莊嚴祥和。景區內高152米的盧舍那佛金身肅立,法相莊嚴。
簡介
佛泉寺依山而建,氣勢雄偉。龍首峰銅鑄“吉祥鍾”重116噸,工藝精湛、綿音悠長 佛泉寺。通天河風光旎,山清水秀。玄天一足、天然溫泉、河流飛瀑更為這塊古樸的土地增添幾多神
秘、幾多風采。“金佛山金佛佛光恆明,佛泉寺涌佛泉泉潤山川。”熱情
好客的天瑞人真誠歡迎您的觀光旅遊,讓您置身其間,流連忘返。
寺廟歷史及構建
佛泉寺建於唐玄宗時期,盛於唐宋,後屢遭興衰,多次修葺。明萬曆年間,佛泉寺有僧眾200多人,信徒遍及中國,香火盛,人氣旺,是方圓其它寺院所不及。風雨滄桑,佛泉寺後被毀成一片廢墟。1999年,經天瑞集團投資,佛泉寺又得以恢復。現在新建成的佛泉寺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附屬建築有方丈室、齋善堂和監院。藏經閣和接引殿正準備修建。山門正中上方掛一匾額,上寫“佛泉寺”3字,系憶故的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親書。山門前是寬闊的停車場。拾階而上,走進山門,各殿轉轉,各殿都是香火繚繞,善男信女在這裡頂禮膜拜,盡顯虔誠。寺院很整潔,雄偉的殿宇,新塑的神像,給人一種莊重、肅穆之感。
寺廟景點
佛泉寺“佛以泉得名,泉依寺獲生”。生前為沙河碧水,左為神鱷戲水,右為犀牛望月,後為玉枕仙山。佛泉寺始建於唐朝開元年間,國師三大士弘揚密宗教法,曾辟“唐密道場”。如今,唐密道場在中國已失傳。前佛都協會會長趙朴初
大佛開光
居士有恢復“唐密道場”的心愿,派弟子考察,認為佛泉寺與陝西大興善寺、青龍寺、法門寺一樣,同為唐密道場最佳選擇地。佛泉寺依山而建,寺院宏偉壯觀,它代表了數千年中國寺院建築之基本形制。進入山門,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小盧舍那佛金像。從前到後依自然山勢,漸次升高,建築層次分明,結構嚴謹,無一不顯示著作為“唐密道場”的宏偉氣魄,方化扭轉之博大厚重,充分體現出中國古典建築之風格。遵照中國佛教協會已故會長趙朴初居士遺願予以恢復,密、淨、禪三位一體,圓融無疑, 佛泉寺
可為天下第一“唐密道場”。是二十一世界弘揚佛法、莊嚴國土、利樂有德、廣結善緣、普渡眾生的善事。正是“毗盧世界佛光普照,唐密道場法力無邊。” 佛泉寺前這八個裝飾為“佛八寶”。在古建築中,有一類稱為“佛八寶”的器物形圖案,常以石雕、磚雕、木雕或琉璃、彩畫等形式,飾於須彌座、透風眼、牆壁、屋脊及內外檐裝飾等處。所謂“佛八寶”的八件器物分別為輪、螺、傘、蓋、花、罐、魚、長。這八鍾器物是與佛經中一些語句對應的。現將“八寶”的順序及其含義分述如下: 佛輪:佛經中有“佛法無邊,萬世不息”兩句,故將這兩句附會在上面,稱為“佛輪”,列為八寶的第一位。 法螺:海螺是古印度吹的樂器,能傳“妙音”,而佛經中又有“具菩薩意,妙音吉祥”兩句,所以將海螺稱為“法螺”,列為八寶的第二位。寶傘:傘的圓徑大而垂幅長,可以蔽風雨遮烈日,而佛經中有“偏復三千,淨一切業”兩句(“三千”指世上眾生,“業”指罪惡),故這兩句附會到傘上。“寶傘”列為八寶的第三位。 白蓋:蓋是柄曲、幃幅短而層數多的傘。佛經中有《大白傘蓋》經,並有“張馳如如,曲復眾生”兩句經文,故將蓋稱為“白蓋”,列為八寶的第四位。 蓮花:蓮花在我國被形容為“出淤泥而 佛泉寺法螺
不染”,在古印度也有類似說法。佛經中恰有“出五濁世,無所染著”兩句,故把蓮花列在八寶的第五位。 寶罐:印度人涌大水罐汲水,頂在頭上回家,這種水罐形圓而腹大。佛經內有“福智圓滿,具定無漏”兩句,因此把水罐稱為“寶罐”,列為八寶中第六位。 金魚:黃金是堅固的,所謂“真金不怕火煉”;魚又是活潑的。用黃金鑄成一對魚,既堅固活潑,寓意永遠不壞,恰魚佛經中“堅固活潑,解脫壞劫”兩句呼應。所以把金魚列為八寶中的第七位。 盤長:又稱盤腸,是長條作盤旋迴環狀的花飾,是古印度花紋圖案之一。它與佛經中“迴環貫徹,一切通明”兩句相應,也被列為八寶中的一寶,排第八位。 以上所說的“佛八寶”,有著明顯的宗教意義,一般用於喇嘛教建築,而不應濫用於其它的建築上(如居民、店面等)。 吉祥鍾吉祥鐘樓建在大沙河北岸的龍首峰上。這裡是中國的佛教聖興盛地,唐時,佛泉寺規模宏大,僧人眾多。據魯山縣誌記載於唐武宗時由於興道滅佛而毀於一旦。 為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盛世鑄洪鐘的傳統,經董事會決定,鑄造了這口舉世無雙的吉祥鍾。吉祥鍾重116噸,高8.108米,最大鐘徑5.118米。吉祥既繼承了民族傳統,又體現了時代特色,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吉祥鐘的上部有背負火珠的雙龍蒲牢;鍾肩有36瓣寶裝蓮花瓣;正背面均書“吉祥鍾”三個大字;側面用鐘鼎文書雙聯:左面是“納福增輝風調雨順”;右面是“萬年永保國泰民安”;鐘上部繪“金龍戲珠”、“丹鳳朝陽”、“祥鶴起舞”、“瑞麟騰雲”四幅吉祥圖案;鐘腰飾56個如意圖案,象徵我國56個民族和睦團結共享吉祥;鍾裙部位鑄出了山水祥雲太陽,象徵我們祖國的壯美山河,祝福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奔騰向前,永不止息。 鐘的銘文撰寫十分絕妙,共666字,銘文記述了中國的鑄鐘歷史“源於殷周,衍於秦漢……,成為傳統”。它記述了鐘的功用,分述了歷代的名鍾,現存的有重46.2噸的明永樂大鐘,重63噸的北京鼓樓大釧、重50噸的北京壇大鐘。而吉祥鍾則“值千禧嘉年立108噸大鐘於魯山上湯之地……以為吉祥祝福,歌功頌今矣”。重銘文書寫了鮮明的時代印記,謳歌了“共產黨人,扭轉乾坤,主宰華夏……,譽滿天下”和江澤民同治“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吉祥鍾四在當地鑄造而懸掛於鍾架上的。2000年5月19日決策;6月15日動工;7月26日建築造型廠房;9月25日開始造型;12月20日下午16時45分澆築完成;28日懸吊完畢,並於2001年元月1日零時零分首鳴二十一響。今年元月16日,通過了市政府組織的國家專家鑑定,鑑定意見認為:吉祥鍾是世界上最重最大的外擊式青銅鐘,表面質量良好,尾音悠長,具有震撼力。6月19日成功申報為世界吉尼斯記錄,並已取得認證證書。 金佛禮佛壇為瞻仰金佛最佳之處。東為“福慧壇”,在此拜佛許願可增福添慧。西為“康壽壇”,在此拜佛許願可以健康長壽。中為“禮佛壇”,在此拜佛許願,心想事成,萬事如意。建築設計創意充分體現佛教聖地的文化氣息,禮佛壇在大佛圓頂裝藏之日,驚現靈音,於壇 佛泉寺金佛
中心拜佛,回聲充耳,佛音傳送,法力降身,成為佛教聖地絕無僅有的奇蹟。 佛山金佛背靠佛都山,面對佛泉河,青龍白虎為伴,立佛講法,巍峨高聳。金佛總高153米,金佛高108米,蓮花座、金剛座高45米,為天下第一佛。敬建金佛的創意來自前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的“五方五佛”。中原雖有龍門石窟盧舍那佛,與佛都山相比有五點不同:龍門石窟盧舍那為石佛、坐像、雙臂殘缺、手印難以考證;佛山金佛為銅佛、立像、完整、有明確的說法手印,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生動體現。“金佛盧舍那,佛都曼陀羅”。佛山金佛慈祥莊重,靈竟似有身,充分體現著綿遠悠長、普渡眾生的已經,堪為絕唱。 “五佛更尊盧舍那,十界共奉曼陀羅”。“毗盧世界”,圍繞金佛,依照盧舍那佛文化理念,在金剛寶座、蓮花寶座近萬平方米的空間裡,展現“五方五佛”乃數萬尊護法菩薩、金剛、羅漢、天女的宏偉場面,造像之多、之精美,而局之如法如儀,乃今日天下第一毗盧世界。 佛泉天瑞佛山天然溫泉自然涌量294.96立方米/日,水溫64℃,自噴高度15.58米,水柱沖天,熱氣騰騰,景象壯觀,水質純淨,含有20多種微量元素,醫百病,可美容,國內罕見,堪稱天下第一泉。 天瑞佛山溫泉賓館設施齊全。食、宿、洗、娛齊全,24小時供 佛泉
應天然地熱溫泉水,客房豪華氣派,格調高雅,餐飲風味獨具特色,可滿足200能會議需求。 “金身倚天瑞。佛泉和泉祥”。天地有知,鍾靈毓秀。天瑞佛山在這裡留下了豐厚的文化積澱,當人們在這歷史的殿堂里留足禪悟佛文化的時候,無不為佛山金佛、佛泉寺深厚的文化底蘊而驚嘆折服。山有佛、佛伴山,使這片古老的土地紛呈異彩,罩上一層神秘的光環。那朦朧的意境傳達著令人心馳神往的奇思妙想…… 金佛背靠佛都山,面對佛泉河,青龍白虎為伴,立佛講法,巍峨高聳。金佛總高168米,金佛高108米,蓮花座、金剛座、須彌座共高60米,“當驚世界殊”,為天下第一佛。
編輯本段寺廟文化
佛泉寺文化
向晚尋幽處
忽聞鐘磬聲
天低知鳥倦
佛泉寺文化
林寂覺風輕
敲石聽泉響
推門看月明
提燈訪山寺
獨坐洗心城
憨山大師佛全寺費閒歌
明.憨山德清
講道容易體道難,雜念不除總是閒,
世事塵勞常掛礙,深山靜坐也徒然。
出家容易守戒難,信願全無總是閒,
淨戒不持空費力,縱然落髮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師難,不遇名師總是閒,
自作聰明空費力,盲修瞎煉也徒然。
染塵容易出塵難,不斷塵勞總是閒,
情性攀緣空費力,不成道果也徒然。
佛泉寺文化
聽聞容易實心難,悔慢師尊總是閒,
自大貢高空費力,聰明蓋世也徒然。
學道容易悟道難,不下功夫總是閒,
能信不行空費力,空談論說也徒然。
閉關容易守關難,不肯修行總是閒,
身在關中心在外,千年不出也徒然。
念佛容易信心難,心口不一總是閒,
口念彌陀心散亂,喉嚨喊破也徒然。
拜佛容易敬心難,意不虔誠總是閒,
五體虛懸空費力,骷髏磕破也徒然。
誦經容易解經難,口誦不解總是閒,
能解不依空費力,日誦萬卷也徒然。
大佛經典
這是佛教經典昭示人生哲學的傳神寫照,也引起一代代人們對歷久彌新的佛學思想學學思慮。菩提之樹不斷開花結果,菩提之樹枝繁葉茂,佛陀思想緣起南亞,廣布東土,遍播環宇。他色空是論,寶相為體,睹物思敬,因此世界上第一銅佛橫空出世。
佛泉寺銅佛
世界第一銅佛,也即趙朴初先生所題:“石人山金佛”也就是五方五佛的中天大佛--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即釋迦文佛的露天法身造像。 他正如《中國佛教寺院名錄》中所指出:“這是前無古人的創舉,載入史冊的畫卷,奉獻給世界的奇蹟。”這不僅僅是精闢的總結,同時也道出這一偉大工程的修建是何等的不易!《百業經》云:“有情之諸業,百劫不壞滅,緣合應時際,其果定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