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吾烈士陵園

伊吾烈士陵園

伊吾烈士陵園是為“伊吾四十天保衛戰”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的。烈士陵園的主要建築有紀念碑、烈士墓、英靈塔、紀念館和伊吾成就展室等幾部分,它們與勝利峰、軍功馬雕像共同組成了革命傳統教育的紅色系列。

概況

(圖)伊吾烈士陵園伊吾烈士陵園

伊吾烈士陵園坐落在縣城南面的高山坡上,依山而建,虎踞龍盤。右側與古色古香的英靈塔互為照應,對面與頗具革命傳奇色彩的勝利峰遙相呼應,西面與城內小丘上軍功馬雕像隔河相望。它面對著日夜奔流不息的伊吾河水,俯瞰著小巧玲瓏的花園般縣城,仍像忠誠的衛士一樣,日夜守護者伊吾這方用先烈們的鮮血浸染過的紅色熱土。

伊吾烈士陵園是為“伊吾四十天保衛戰”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的。

烈士陵園的主要建築有紀念碑烈士墓英靈塔紀念館和伊吾成就展室等幾部分,它們與勝利峰、軍功馬雕像共同組成了革命傳統教育的紅色系列。紀念碑坐落在陵園正中央,碑體高10米,寬2米,斷面為正方形,碑頂鑲有光芒閃爍的鐵質紅五星,正面的黑色大理石碑體上鐫刻著“伊吾四十天保衛戰中英勇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的金光閃閃的題詞,碑身高大聳直,莊嚴肅穆。英靈塔呈五邊形,塔高19.50米,塔身有壁龕40個,風鈴40隻。

修建始末

(圖)伊吾烈士陵園伊吾烈士陵園

1949年9月新疆宣布和平解放後,1950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二連在著名戰鬥英雄胡青山營長的率領下進駐伊吾,接收地方政權。但在烏斯滿、堯樂博斯等人的策劃下,一小撮叛匪悍然發動武裝叛變,妄圖占據伊吾縣城。在此嚴峻的關頭,二連全體指戰員和工作隊在伊吾縣城與700多名叛匪進行了整整40天的浴血奮戰,孤軍守城40天,終於在援軍的配合下,一舉殲滅了叛匪,取得了伊吾保衛戰的徹底勝利,受到了當時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的通電嘉獎,二連也榮獲了“鋼鐵二連”的光榮稱號。在伊吾保衛戰和進軍伊吾的戰鬥中,二連共有97名指戰員光榮犧牲,為了緬懷先烈,發揚革命傳統,伊吾縣政府於1978年開始興建烈士陵園,1980年4月落成。

歷史回顧

(圖)伊吾烈士陵園伊吾烈士陵園

伊吾烈士陵園是為在“伊吾四十天保衛戰”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的。1950年2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一營二連奉命由全國著名戰鬥英雄胡青山副營長率領進入伊吾,當時被我政府留用的舊政府縣長艾拜都拉等人,暗中勾結匪首烏斯曼、堯樂博斯,與新生的革命政權為敵。3月30日前突然策動武裝叛亂,形勢極為嚴峻。

中國人民解放軍與武裝工作隊在胡青山副營長的指揮下,與數倍於我的叛匪進行了激勵的決戰,在孤立無援,通訊完全中斷的情況下,堅守伊吾山城四十晝夜,最後在援軍的幫助下取得保衛戰的徹底勝利,粉碎了艾匪的陰謀,受到了彭德懷司令員的嘉獎。伊吾四十天保衛戰因戰況慘烈,情況特殊複雜,形勢危急而聞名全國。保衛戰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共97名(32名烈士安葬於烈士陵園)。

構造

(圖)伊吾烈士陵園伊吾烈士陵園

陵園建於1978年10月,鐵質大門面北而開,門上方“烈士陵園”四個大字平行聳立,正門兩側水刷石門拄上分別用維、漢文雕刻著“英雄浩氣貫長虹,光輝長照後人心”的金色對聯。陵園東西寬110米,南北長160米,成梯形,以示後人觀瞻陵園。在陵園內伊吾四十天保衛站紀念碑矗立其正中,正對大門。紀念碑分碑基和主體,磚混結構。碑基用粉紅、草綠水刷石裝飾,高4米,分四層。每層各高1米,主體高10米,寬2米,斷面成正方形,白色水刷石裝飾。碑頂上鑲飾鐵質紅五星,直徑2米,碑體空心。

紀念碑坐落在陵園正中央,碑體高10米,寬2米,斷面為正方形,碑頂鑲有光芒閃爍的鐵質紅五星,正面的黑色大理石碑體上鐫刻著“伊吾四十天保衛戰中英勇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的金光閃閃的題詞,碑身高大聳直,莊嚴肅穆。英靈塔呈五邊形,塔高19.50米,塔身有壁龕40個,風鈴40隻,整座塔造型別致,塔身高聳,古色古香,蘊意悠長。

烈士陵園的整體風格設計獨具匠心,門口的55層大理石台階,讓遊人立即肅然起敬,遐思無限;園內蒼松如茵,層層疊疊,鑽天白楊,直刺雲端,碧草如茵,百花綻放,奼紫嫣紅,爭奇鬥豔,真是一處供人們緬懷先烈、參觀遊覽的綠色公園。

榮譽

1995年伊吾烈士陵園被自治區民政廳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2年又被國家民政部確定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還被自治區團委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伊吾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色旅遊色主要陣地。

圖片展示

(圖)11
(圖)伊吾烈士陵園伊吾烈士陵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