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上世紀開始,“大食品”概念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討論並付諸實施。“大食品”以不同科學和技術相互滲透為基礎,仿生食品即藉此興起並快速發展。中國魚糜製品行業已然具備三聚氰胺事件之前乳製品行業的多種特點,“現在的食品工業有時與化學工業也就是一層紙。”
海洋仿生食品
由於海洋仿生食品符合21世紀食品“簡便、衛生、富含營養”的特徵。因此一些海洋專家認為,21世紀是名副其實的“海洋世紀”,功能各異的仿生海洋食品將會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世界範圍內的科學家最初興起研發海洋仿生食品的一項初衷是,海洋仿生食品可以有效、合理並且儘可能地利用海洋低值魚類資源,同時也為應對人口增加後可能出現的“食品短缺危機”提供一種緩解途徑。
但是,科技界對於仿生食品的美好初衷遭遇部分不良工商業者的違背。
掌握技術之後的工商業者出於對市場競爭的應對和對利潤的追逐,開始隨心所欲地為客戶定製少用甚至完全不用魚糜的“魚丸”等海洋仿生食品。
產值最大的當屬海洋仿生食品——以低值魚加工而成的魚糜為主要原料,從形狀、風味、營養上模仿天然海洋食品而加工製取的一類食品。各種魚丸即是最常見的海洋仿生食品,此外,蝦球、蝦仁、蟹肉、蟹足棒、蟹黃丸、蟹鉗、干貝⋯⋯市場上此類產品一般都屬於“仿生”或“模擬”食品。
它們遍及大小餐廳、快餐店、街頭麻辣燙,當然也可能通過超市、農貿市場渠道進入尋常百姓的餐桌。
成分
蟹肉棒成分基本是:魚糜(糊狀魚肉)、水、大豆蛋白、澱粉、食品添加劑。個別的成分中還有雞肉和豬肉,螃蟹是根本沒有出現在配料表上。蝦丸配料是:魚糜、澱粉、水、白砂糖等,還有的含有蝦粉,但是均不含蝦肉。
國標
由於魚糜製品屬於冷凍食品系列,因此魚糜製品企業基本都是按照冷凍食品標準,以及國家規定的衛生指標進行生產,但是配料、成分等指標都是按照企業標準各行其是。甚至產品命名也才剛剛有了一些要求,要求海洋仿生食品在商品名稱前加上“模擬”二字,比如應該使用“模擬蝦球”而非直接用“蝦球”。
為對這個新行業的快速發展進行規範,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在2003年參照日本相關標準出台了《凍魚糜製品》標準(SC/T3701—2003),並在2005年將其納入第二批QS認證目錄,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專門為魚糜製品設立中國名牌產品,有4家企業取得該榮譽,山東昌華公司即為其中之一。
在海洋仿生食品的幾個生產大省,目前有福建省質監部門在2009年5月發布了“速凍魚丸”的推薦性地方標準。該地方標準改變過去僅憑感官方法從色澤、口感、彈性、滋味、外形和硬度等方面來判斷產品質量的方式,“首次”對蛋白質含量、澱粉含量做了定量規定:蛋白質含量不得少於7%,澱粉含量不得超過15%。
營養價值
仿生食品的營養價值是無法和原生海洋食品相比的,可以說差得很遠。因此,消費者認清,蝦丸、蟹肉棒、龍蝦丸等海鮮丸只是口味類似,並不是真正的那種海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