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惻第二十

作品原文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婦人幽閉深宮,情實可愍①。隋氏末年,求采無已,至於離宮別館,非幸御之所,多聚宮人。此皆竭人財力,朕所不取。且灑掃之餘,更何所用?今將出之,任求伉儷,非獨以省費,兼以息人,亦各得遂其情性。”於是後宮及掖庭②前後所出三千餘人。

貞觀二年,關中旱,大飢。太宗謂侍臣曰:“水旱不調,皆為人君失德。朕德之不修,天當責朕,百姓何罪,而多遭困窮!聞有鬻男女者,朕甚愍焉。”乃遣御史大夫杜淹①巡檢,出御府金寶贖之,還其父母。

貞觀七年,襄州都督張公謹卒。太宗聞而嗟悼①,出次發哀②,有司奏言:“準陰陽書云:‘日在辰,不可哭泣。’此亦流俗所忌。”太宗曰:“君臣之義,同於父子,情發於中,安避辰日?”遂哭之。

貞觀十九年,太宗征高麗,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門樓撫慰之。有從卒一人病,不能進。詔至床前,問其所苦,仍敕州縣醫療之。是以將士莫不欣然願從。及大軍回次柳城,詔集前後戰亡人骸骨,設太牢致祭,親臨,哭之盡哀,軍人無不灑泣。兵士觀祭者,歸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兒之喪,天子哭之,死無所恨。”太宗征遼東,攻白岩城,右衛大將軍李思摩①為流矢所中,帝親為吮血,將士莫不感勵。

作品注釋

段落一

①愍(mǐn):哀憐,可憐。

②掖庭:皇宮中的旁舍,宮嬪所住之地。

段落二

①杜淹:字執禮,杜如晦的叔父。起初為秦王府文學館學士。太宗即位後,召為御史大夫。

段落三

①嗟悼:悲悼。

②出次發哀:到郊外致以哀悼。

段落四

①李思摩:頡利族人。高祖時封和順郡王,與秦王結為兄弟,賜姓李,為化州都督。

作品譯文

貞觀初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婦女被禁閉在深宮裡,實在很可憐。隋代末年,隋煬帝不停地去挑選宮女,修建離宮別館,在並非君主住宿的地方,也聚集了許多宮女。這都是耗竭百姓財力的行為,我從不效仿。況且,這些婦女除了打掃宮室之外,還有什麼用處呢?現在我準備放她們出去,任憑她們選擇配偶,這樣不僅可以節省費用,而且還可以使百姓減輕負擔,宮女自己也會滿意。”於是,唐太宗從後宮和旁舍先後放出宮女三千多人。

貞觀二年,關中大旱,五穀不收,老百姓發生了饑荒。唐太宗對侍臣說:“水旱不調,都是因為君王治國無道造成的。我沒有修養品德,應該受到老天的懲罰,可是老百姓有什麼罪過呢,卻遭此困境!聽說現在百姓中有很多賣兒賣女的現象,我對他們非常憐憫啊。”於是,派御史大夫杜淹出京巡視,用御府的資財替很多賣身者贖了身,並將他們送還父母家。

貞觀七年,襄州都督張公謹去世,唐太宗知道後悲極而泣,要前去悼唁。有關部門上書說:“陰陽書上說,辰日這一天,不可以哭泣,在民間這也是要避諱的。”唐太宗說:“君臣之間的情義,像父子一樣,悲傷之情發自內心,怎么能夠避諱辰日呢?”於是痛哭不已。

貞觀十九年,唐太宗征戰高麗,駐紮在定州,行軍前來的士兵,唐太宗都要在御州北門城上進行安撫慰問。有一個士兵生病不能來,唐太宗親自寫下詔書派人送到他的病床前,詢問他的疾苦,還叫當地醫生為他治療。所以不管將軍還是士兵都願意為朝廷盡忠報國。後來,大軍回師駐紮在柳城,唐太宗下詔收集陣亡將士的遺骨,供奉牛、羊、豬,以太牢的儀式進行祭奠,他還親自前去祭拜,痛哭失聲,極其哀慟,在場將士無不受到感染,流下熱淚。生還的士兵回到家鄉,把這些情形告訴給死難者的父母,這些老人們說:“我的兒子死了,天子還為他哭泣,真是死而無憾啊。”唐太宗征戰遼東時,在攻打白岩城的戰役中,右衛大將軍李思摩被亂箭射中,唐太宗親自為他吸去污血,將士們無不受到感動和激勵。

作品評析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國君掌握著臣子的生殺予奪大權,尤其需要具有仁慈的胸懷。國君寬厚仁愛,才能體恤百姓疾苦,施行仁政。太宗遣送後宮三千宮女,贖買大旱時被出賣的男女,不避辰日哀悼襄州都督張公謹,表現出寬厚仁慈的惻隱之心。

作者簡介

吳兢(670—749),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武周時入史館,修國史,遷右拾遺內供奉。唐中宗時,改右補闕,累遷起居郎,水部郎中。唐玄宗時,為諫議大夫,修文館學士,衛尉少卿兼修國史,太子左庶子,也曾任台、洪、饒、蘄等州刺史,加銀青光祿大夫,遷相州,封長垣縣子,後改鄴郡太守,回京又任恆王傅。與同時代其他官員相比,吳兢的仕途還是較為順暢的,沒有大起大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