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愍 | |||||
拼音: | kě mǐn | ||||
解釋: | 1.亦作"可憫"。亦作"可閔"。 2.令人憐憫。 |
基本概況
注音
kěmǐnㄎㄜˇㄇㄧㄣˇ
解釋
亦作“可憫”。亦作“可閔”。令人憐憫。宋蘇軾《論河北京東盜賊狀》:“本無改過自新之意,有何可愍!”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獻二·劉富川》:“劉某忠憤死節,深為可憫。”張孝若《辛亥革命前後及南京政府成立》:“於此見此公非甚昏愚,特在廷阿諛者眾,致成其闒茸之過,貪黷之名,可閔哉。”曹禺《日出》第二幕:“他是這么一個討厭而又可憫的性格。”
可愍,亦作"可憫",令人憐憫。
可愍 | |||||
拼音: | kě mǐn | ||||
解釋: | 1.亦作"可憫"。亦作"可閔"。 2.令人憐憫。 |
kěmǐnㄎㄜˇㄇㄧㄣˇ
亦作“可憫”。亦作“可閔”。令人憐憫。宋蘇軾《論河北京東盜賊狀》:“本無改過自新之意,有何可愍!”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獻二·劉富川》:“劉某忠憤死節,深為可憫。”張孝若《辛亥革命前後及南京政府成立》:“於此見此公非甚昏愚,特在廷阿諛者眾,致成其闒茸之過,貪黷之名,可閔哉。”曹禺《日出》第二幕:“他是這么一個討厭而又可憫的性格。”
王顓(1330年—1374年),高麗王朝第31任君主(1352年—1374年在位)。初名祺,1366年改名顓 ,號怡齋、益堂,蒙古名伯顏帖木兒。父為高麗...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軼事典故 相關爭議 個人作品【 慈愍流 】《 佛學大詞典 》淨土教三流之一
介紹一 介紹二恭愍王(1330-1374)(1351年到1374年在位)是第31代高麗王。 名顓,初名祺,高麗忠肅王次子,高麗忠惠王之弟。諡號是恭愍仁文義武勇智明烈敬...
簡介 功績 評價司馬鄴(300年―318年2月7日),即晉愍帝(313年―317年在位),一作司馬業,字彥旗,晉武帝司馬炎之孫,吳敬王司馬晏之子 ,晉惠帝司馬衷和晉懷帝...
生平經歷 為政舉措 歷史評價 親屬成員 史籍記載可(may、can、-able、possibly)字原形在甲骨文中可見(見於“河”字中),為人徒肩挑之形,與服勞役擔土挑石有關。可字族(坷、哥、歌等)的...
釋義 字形結構 演變過程 各地方言 常用組詞【慈愍派】慈愍慧日於嗣聖十九年(702)入西域,歷訪碩學大德之後,終於...,凡念佛者皆能往生淨土。師又謂念佛可速解脫生死,速得禪定,得解脫、神通、聖果、自在。◎附︰境野哲著·蔣維喬譯〈慈愍三藏〉(摘錄自《中國佛教史...
司馬鄴(300年―318年2月7日),即晉愍帝(313年―317年在位),一作司馬業,字彥旗,晉武帝司馬炎之孫,吳敬王司馬晏之子 ,晉惠帝司馬衷和晉懷帝...
生平經歷 為政舉措 歷史評價 親屬成員 史籍記載李重俊(?-707年),唐朝節愍太子,唐中宗李顯第三子,生母不詳。早年曆封義興郡王、衛王,拜洛州牧,神龍二年(706年)被立為皇太子。但因不是韋後親生,...
人物生平 軼事典故 歷史評價 親屬成員 墓葬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