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1876年9月13日(光緒二年),《中英煙臺條約》辟宜昌、蕪湖、溫州、北海為通商口岸。1887年4月1日,宜昌始設由英國人把持的海關。不久,英商亞細亞石油公司在萬壽橋江邊建立油棧及油棧碼頭,中國西部雲、貴、川、藏地區的所用大部分“洋”油均由此中轉而得。文物簡介
《中英煙臺條約》條款規定,增開宜昌等四處為通商口岸,沙市、武穴、陸溪口(嘉魚縣境內)等六處為停泊碼頭。宜昌地理位置素稱渝鄂交通咽喉,長江中上游分界處,是渝鄂物資重要轉口港。
文物歷史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收回了由外國人把持的海關治權。1500噸油罐及一段圍牆為當年亞細亞油棧的遺存。
2006年3月20日,湖北宜昌將“亞細亞油罐”作為市級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立碑保護,據稱該油罐為萬里長江留存最古老而且是唯一的大“洋”油罐。
距今,湖北宜昌水運口岸巨大“洋”油罐矗立長江岸邊,已歷時近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