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亞歷山德羅夫

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亞歷山德羅夫

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亞歷山德羅夫,蘇聯時期俄羅斯作曲家、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創始人,曾被授予“蘇聯人民藝術家”稱號。是蘇聯國歌《牢不可破的聯盟》的作曲者。

生平概述

亞·瓦·亞歷山德羅夫少將
蘇聯最偉大的作曲家,《牢不可破的聯盟》和《神聖的戰爭》的作曲者亞歷山德羅夫。1883年4月13日生於梁贊省普拉希諾村,9—12歲在聖彼得堡宮廷合唱團的合唱指揮班學習。1900年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隨亞歷山大·康斯坦丁諾維奇·格拉祖諾夫阿納托爾·康斯坦丁諾維奇·利亞多夫學習作曲。1902年因家庭經濟拮据而輟學,在波羅戈葉、特維爾(今加里寧城)等地任合唱指揮。1909年入莫斯科音樂學院,1913年畢業於C.H.瓦西連科作曲班,1916年畢業於Y.瑪傑蒂的聲樂班。1916年在特維爾創辦音樂中學。1918年被邀至莫斯科音樂學院教和聲、作品分析等課。1928年蘇軍紅旗歌舞團成立,亞歷山德羅夫即擔任了當時蘇聯紅軍唯一的歌舞團的團長。擔任團長兼團里合唱指揮的亞歷山德羅夫著力提高歌舞團的藝術水平,逐漸使這個歌舞團成為世界知名的藝術團體。為表彰他,蘇聯政府將歌舞團命名為亞歷山大羅夫紅旗歌舞團 。1939年,亞歷山德羅夫為向蘇聯共產黨第18次全國代表大會獻禮,與詩人列別捷夫·庫馬契合作,創作了《布爾什維克黨黨歌》。1940年,蘇聯政府徵集蘇聯新國歌。亞歷山德羅夫將《布爾什維克黨黨歌》的曲調進行了加工修改,請詩人米哈爾科夫、埃爾·列基斯基重新填詞,而後以此歌應徵。結果,這首歌曲中選,並於1944年取代《國際歌》正式成為蘇聯國歌。亞歷山德羅夫對國歌的構想是“把勝利的進行曲、精緻的民歌和寬廣的俄羅斯史詩性敘事歌調熔於一爐”。他顯然獲得了成功。蘇聯國歌確以雄渾、莊嚴、壯美、民族風格鮮明見長。
二戰爆發後,亞歷山德羅夫創作了《神聖的戰爭》等一批歌頌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的歌曲,並親自帶領歌舞團奔赴前線,為即將上戰場投入戰鬥的紅軍指戰員演出,極大地鼓舞了部隊的士氣。廣大蘇軍官兵愛戴亞歷山德羅夫,將他譽為“全軍的財富”。1943年,亞歷山德羅夫被授予少將軍銜。1946年他在歌舞團團長的崗位上逝世於柏林,享年65歲。

音樂永存

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歲月里,蘇聯國歌的歌詞曾經一再刪改,但曲調一直未變。直到20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俄羅斯才改用19世紀“俄羅斯音樂之父”米哈伊爾·格林卡的曲子作為國歌。普京當選俄羅斯總統後,認為還是蘇聯的國歌更有氣勢和感染力,一再建議恢復亞歷山德羅夫的曲子作為俄羅斯國歌。許多俄羅斯人贊同普京的建議,俄羅斯國家足球隊的隊員們還集體給普京寫信表示支持。這些俄羅斯的國腳宣稱:亞歷山德羅夫作曲的國歌更能激勵他們為國拼搏的鬥志。
2000年12月,俄羅斯國家杜馬以381票贊成、51票反對、2票棄權的表決結果,確定俄羅斯國歌仍沿用亞歷山德羅夫作曲的蘇聯國歌旋律,同時重新填寫歌詞。2001年,亞歷山德羅夫作曲的國歌旋律重又迴響在俄羅斯遼闊的國土上。中國電影《士兵突擊》中馬小帥入伍宣誓和電視《潛伏》的片尾曲也引用了神聖的戰爭的曲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