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格拉祖諾夫(亞歷山大·康斯坦丁諾維奇·格拉祖諾夫,AlexanderKonstantinovichGlazunov1865-1936)是俄羅斯作曲家、指揮家、音樂教育家。16歲時創作的《第一交響曲》,由李斯特倡儀,被列入魏瑪音樂節演出節目。24歲在巴黎世界博覽會舉行的音樂會上,他親自指揮演奏他的《第二交響曲》和交響詩《斯捷潘·拉辛》,從而確立了“新俄羅斯樂派”的真正勝利,也鞏固了格拉祖諾夫在國外作為當代一名大作曲家的榮譽。他在音樂教學方面也成績卓著,1899年任彼得堡音樂學院教授,1905年後任該院院長。1907年,英國劍橋和牛津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1906年始任彼德堡音樂學院院長直至1928年止。1922年蘇聯授予他共和國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格拉祖諾夫是19、20世紀之交俄羅斯古典音樂的傑出代表者之一,他的創作以光輝燦爛、富於魅力和嫻熟的技巧見長,代表作:《第五交響曲》、《小提琴協奏曲》、交響詩《斯捷潘·拉辛》。
大事記
他的第一交響曲於1882年演出。此後,寫了兩首弦樂四重奏、兩首序曲和交響詩《斯坦卡·拉辛》。
1886年完成第二交響曲。曾受李斯特、華格納和柴可夫斯基的影響。他最優秀的作品——第4、第5、第6交響曲,芭蕾舞音樂《蕾夢達》、《俄羅斯之戀》以及《四季》都是1890年後的作品。
1904年完成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1906年完成了最後一部作品第8交響曲。
1899年以來在聖彼得音樂院執教,1905年就任該院院長。
1906年以後寫了幾部大型作品:兩部鋼琴協奏曲(1911、1917),兩首弦樂四重奏(1920、1930),大提琴協奏——敘事曲(1931)和單簧管、長笛和弦樂協奏曲(1934)。
職業生涯
一鳴驚人
在俄羅斯音樂史上,亞歷山大·康斯坦丁諾維奇·格拉祖諾夫猶如一顆彗星橫空出世,光芒四射,令世界樂壇為之矚目。
1865年8月10日,格拉祖諾夫生於彼得堡的一個出版商世家,父為出版商,其母為鋼琴家,格拉祖諾夫自幼喜愛音樂。在技術學校讀書期間,經巴拉基列夫(1837~1910)推薦,從1880年1月4日起,每周日上一次課,向里姆斯基—科薩科夫(1844~1908)學習音樂理論。格拉祖諾夫利用課餘和寒暑假,甚至臥病在床時,貪婪地學習音樂理論和作曲技法,在一年半內學完了音樂學院作曲系的主要課程。里姆斯基—科薩科夫讚嘆道:“他在音樂上簡直不是天天在進步,而是時時刻刻在進步。”
1881年,格拉祖諾夫創作的E大調第一(《斯拉夫》)交響曲(作品5號,題贈里姆斯基—科薩科夫)於翌年3月29日,由巴拉基列夫指揮,在俄羅斯音樂義校當年的第二次音樂會上首演,一鳴驚人。當年僅16歲的曲作者身穿學生制服出台謝幕時,令在場的聽眾驚訝不已。居伊(1835~1918)撰文稱讚這位年輕的作曲家“才華橫溢”。而那些墨守成規、心懷敵意的樂評家則竭盡攻擊誹謗之能事,說什麼交響曲是其父母花錢僱人捉刀的產物;當晚在舞台上竟然亮出了一個由兩位著名魔術家署名的花籃;報紙上甚至還把格拉祖諾夫畫成一個尚在吃奶的嬰兒。千里馬常有,而伯樂難尋。俄羅斯音樂的贊助者貝里亞葉夫(1836~1903)聆聽了格拉祖諾夫的第一交響曲之後,對這位俄羅斯音樂的新秀極為讚賞,並給予他全力支持。
聲名遠揚
貝里亞葉夫是一位木材商人,熱心於支持俄羅斯音樂事業。1885年,他斥資在德國萊比錫成立貝里亞葉夫音樂出版社,專門出版俄羅斯音樂作品,曾是歐洲著名的出版社之一。其首次出版物就是格拉祖諾夫根據三個希臘主題寫成的《第一序曲》(作品3號,1882)。其後,格拉祖諾夫的幾乎全部作品都由該社出版。同年,貝里亞葉夫還創辦了“俄羅斯交響音樂會”。1883年,格拉祖諾夫中學畢業後考入大學語文系。貝里亞葉夫十分器重格拉祖諾夫,他親自帶領年輕的作曲家赴德國、法國、西班牙和摩洛哥訪問。1884年,格拉祖諾夫由貝里亞葉夫陪同,在魏瑪會見了李斯特,在大師的推薦下,這位初出茅廬的音樂家創作的第一交響曲在魏瑪音樂節上演出,使格拉祖諾夫在歐洲樂壇聲名遠揚。1888年,格拉祖諾夫兩次在俄羅斯交響音樂會上指揮演出自己的作品。1889年,格拉祖諾夫在巴黎世界博覽會舉行的俄羅斯音樂會上,指揮演出了他的升F小調第二交響曲(作品16號,1886,題贈李斯特)和交響詩《斯堅卡·拉辛》(作品13號,題贈“偉大的俄羅斯天才—鮑羅丁”)。交響詩《斯堅卡.拉辛》是作曲家20歲時創作的,運用俄羅斯民歌(《伏爾加船夫曲》)素材與鮑羅丁(1833~1887)式的東方風格主題,刻畫了急風暴雨般的農民起義,具有悲壯的史詩風格,堪稱俄羅斯交響詩的典範之作。1890年,格拉祖諾夫完成了D大調第三交響曲(作品33號),音樂頗受柴科夫斯基和華格納風格的影響,是其交響樂創作邁向成熟的一個階梯。
步入成熟
格拉祖諾夫的才華引起了柴科夫斯基極大的關注。1890年,柴科夫斯基在致格拉祖諾夫的信中寫道:“我是你的才華的熱烈崇拜者;我極為珍視並認真看待你的追求,你對藝術的忠誠。我願促成你的才藝充分發展,我願能夠對你有所助益。”為此,柴科夫斯基不斷地給予他指導和幫助。格拉祖諾夫還得益於俄羅斯復調大師塔涅耶夫(1856~1915)的指導,從而提高了對位法的寫作技巧。格拉祖諾夫對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創作有極為精闢的見解,他說:“我發現柴科夫斯基首先是一位抒情鏇律作曲家,他把歌劇的各種要素帶進了交響樂。”而格拉祖諾夫的音樂創作,正是吸收了柴科夫斯基的抒情性和鮑羅丁的史詩性,才形成其特有的樂觀明朗、抒情敘事的音樂風格。
1893年,格拉祖諾夫完成了具有抒情性與敘事性風格的降E大調第四交響曲,作品48號,題贈安東·魯賓斯坦(1829~1894),表明其交響樂創作業已成熟。
星期五晚會
1891年起,在貝里亞葉夫家裡舉行“星期五晚會”,演奏俄羅斯室內樂新作。格拉祖諾夫創作的大部分弦樂四重奏都曾在“星期五晚會”上演奏過。以第三(《斯拉夫》)弦樂四重奏最為著名。此外,格拉祖諾夫還作有一首弦樂五重奏,鋼琴小品,浪漫曲和合唱作品。
格拉祖諾夫不僅贏得了恩師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尊敬,並與其結為摯友。他還成為以里姆斯基—科薩科夫、李亞多夫(1855~1914)為中心的新俄羅斯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貝里亞葉夫逝世後,里姆斯基—科薩科夫、格拉祖諾夫與李亞多夫共同負責保護其遺產,並繼續貝里亞葉夫生前開創的各項事業:出版俄羅斯音樂作品,舉辦俄羅斯交響音樂會和以格林卡命名的一年一度的作品比賽(1884—1917)等,旨在弘揚俄羅斯音樂文化。
續鮑羅丁遺作
格拉祖諾夫在捍衛俄羅斯民族樂派的文化遺產方面所做出的歷史性貢獻,莫過於他和里姆斯基—科薩科夫於1888年至1890年共同整理續成了鮑羅丁的歌劇《伊戈爾王》;格拉祖諾夫“根據記憶”譜寫了歌劇《伊戈爾王》序曲。格拉祖諾夫還整理完成了鮑羅丁未完成的A小調第三交響曲的兩個樂章。無論是整理或續成前人的作品,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和格拉祖諾夫為了維護俄羅斯民族樂派的遺產,而埋頭創作的精神,以及把握原作風格的藝術造詣,都為後人樹立了崇高的榜樣。格拉祖諾夫是一位交響樂作曲家。他的絕對聽覺和內心聽覺達到了自由王國的境界,令人望塵莫及。他與音樂史上的那些交響樂大師一樣,通常要等到樂曲已經在他心裡胸有成竹之後方才動筆,而一寫下來就是定稿。他是一個充滿交響樂思維的作曲家,他能視譜彈奏最複雜的總譜,聽起來像一個卓越的樂隊在演奏。他對於樂隊中每一件樂器瞭若指掌,運用自如。1896年,格拉祖諾夫訪問倫敦,在指揮排練他的第四交響曲時遭到了樂手的抵制,作曲家當場從容不迫地拿起圓號,吹出了被認為“不可能”演奏的音符。
1907年,英國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分別授予格拉祖諾夫名譽博士學位。可見,作曲家在英國享有的崇高聲望,比起勃拉姆斯、聖-桑斯、布魯赫、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包伊托和格里格等大師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旺盛時期
19世紀90年代中期,格拉祖諾夫的創作步入旺盛時期。繼第四交響曲之後,技藝精湛、抒情樂觀,充滿俄羅斯民間節日喜慶色彩的降B大調第五交響曲(作品55號,題贈塔涅耶夫)完成於1895年。翌年,他又完成了“令人讚嘆的C小調第六交響曲”(里姆斯基—科薩科夫語),作品58號,題贈俄國作曲家、鋼琴家及指揮家勃路門斐爾德(1863~1931)。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對格拉祖諾夫始終關懷備至,他指出:格拉祖諾夫的第六交響曲把他早期創作的《森林》(作品19號,1887)、《海》(作品28號,1889)、《克里姆林宮》(作品30號,1890)和《春天》(作品34號,1891)等描寫性的管弦樂作品遠遠地拋在後面了。並感嘆道:“他的想像力和驚人的技術現在已經發展到登峰造極的階段。”“他辨識和聲的驚人聽覺,以及他記憶別人作品中細節的能力,使我們這些搞音樂的人都相顧失色了。”而被稱之為“俄羅斯田園交響曲”的第七交響曲(F大調,作品77號)完成於1902年。同年,作曲家隨即構思他悲壯宏偉的第八交響曲(降E大調,作品83號),但由於健康狀況不佳,直至1906年方才脫稿。格拉祖諾夫留下了第九交響曲第一樂章鋼琴草稿(1910),後來由蘇聯指揮家尤金(1905~)於1947年配器並演出。
第五交響曲在中國
人們普遍認為第五交響曲是格拉祖諾夫最為出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即便如此,它與古典交響樂經典作品在音樂會上被演奏的頻率相比,則頗為遜色。
1925年,由一批白俄音樂家在中國哈爾濱成立了格拉祖諾夫高等音樂學校,並於1932年6月9日由Y·M·戈爾德施京指揮,在該校演出了格拉祖諾夫的第五交響曲(見《哈爾濱西洋音樂史》)。解放前,上海工部局樂隊在斯魯斯基的指揮下,也演奏過這部交響曲(見《李德倫傳》)。新中國成立後,僅於2001年7月14日,由筆者指揮廣州交響樂團在星海音樂廳演奏過一次格拉祖諾夫的第五交響曲,並成為當晚最受歡迎的曲目。
學院派的代表人物
格拉祖諾夫的交響樂創作雖受強力集團和柴科夫斯基的影響,但未能擺脫平穩工整、學院派的痕跡,以至作品的個性不夠鮮明,缺乏革新精神。作為一位學院派的代表人物,格拉祖諾夫對正在崛起的印象派和現代派音樂,持保留甚至敵視的態度。如他稱德彪西(1862~1918)是“現代頹廢者”,儘管他稱讚《牧神午後》“配器的趣味極高”——認為這是受了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和他本人的影響也不無道理。他甚至把理查·施特勞斯(1864~1949)列入了"該死的不協和音製造者”的名單,至於他對斯克里雅賓(1872~1915)神秘主義音樂持否定的態度,就更可想而知了。
舞劇音樂
1894年,格拉祖諾夫首次應舞劇編導大師彼季帕(1819~1910)的委託,創作了《芭蕾場景》(作品52號),實際上這是一部美妙的管弦樂組曲。
1896~1897年,他和彼季帕通力合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舞劇音樂《雷蒙達》(作品57號)。1898年1月7日,《雷蒙達》在彼得堡首演獲得巨大的成功。兩位藝術家都不重視舞劇的情節,而更醉心於舞步和音樂。這部舞劇音樂美輪美奐、豐富多彩,繼承了柴科夫斯基舞劇音樂交響化的風格,成為俄羅斯芭蕾音樂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翌年,他又完成了舞劇《小姐—丫環》(作品61號,又名《達米斯的考驗》),1900年上演,1924年修訂。優雅精緻、情趣盎然的獨幕舞劇《四季》(作品67號)完成於1899年,1900年於彼得堡首演。包含冬、春、夏、秋四個場景,共16首樂曲。偉大的俄羅斯芭蕾藝術家安娜·巴甫洛娃(1881~1931)當年僅19歲,在其中表演了她塑造的第一個角色而嶄露頭角。此外,格拉祖諾夫配器的《蕭邦組曲》(作品46號,1893),1907年上演,由福金(1880~1942)編導,後改名《仙女們》,以及為舒曼、李斯特、穆索爾斯基和柴科夫斯基等人的樂曲所作的配器也值得一提。
一代宗師
1899年起,格拉祖諾夫任彼得堡音樂學院教授。1905年,格拉祖諾夫為了抗議沙皇當局解僱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在音樂學院的職務憤而辭職。同年年底,當局被迫妥協,在學院終於爭得了獨立延聘教授和選擇院長的自治權後,里姆斯基—科薩科夫、格拉祖諾夫等人重返學院,並由格拉祖諾夫繼里姆斯基—科薩科夫之後出任院長,直至1928年。格拉祖諾夫從事音樂教育30年,貢獻卓著,是俄羅斯專業音樂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但耗費了作曲家近半生的精力。當年俄羅斯正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社會大變革,格拉祖諾夫遇到的種種困擾是不難想像的。他全力保護猶太學生和猶太音樂家,使之免遭沙皇當局的殺戮。他用自己的年薪接濟貧困學生。他風趣地告誡那些莘莘學子:“你們真幸運,年輕人。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等著你們去發現。而我呢,什麼都已經涉獵了,不幸啊。”
每當學年結束時,他毫無例外地親自聆聽數百名學生的考試(包括打擊樂的考試),並逐一提意見,寫評語。在他領導彼得堡音樂學院(十月革命後更名為列寧格勒音樂學院)的時期,學生數千名,無一不受惠於一代宗師格拉祖諾夫的教誨。1922年,蘇聯政府表彰格拉祖諾夫創作生涯40周年。授予他共和國人民藝術家光榮稱號,並決定給予格拉祖諾夫便於他創作活動與他成就相稱的生活條件。但他當即表示,希望不要把他置於和其他公民不同的生活條件下;同時呼籲政府關照音樂學院的取暖問題,從而及時解決了學院急需的劈柴。
創作衰退
繁重的院務工作和社會活動大大地限制了格拉祖諾夫的音樂創作。如前所述,他的最後一部交響曲是在他出任院長之前開始構思的。而他的那部舉世聞名的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82號,題贈匈牙利小提琴家奧爾(1845~1930),也是此前(1904年)創作的。匈牙利小提琴家卡爾·弗萊什(1873~1944)在盛讚這部協奏曲的同時惋惜道:“如果他不是因為酗酒,肯定會寫出更多優秀的音樂作品。”格拉祖諾夫嗜酒如命,他離不開伏特加。儘管每飲不會超過兩瓶,但如果沒有酒精支撐,格拉祖諾夫恐怕就上不了課。因此,他在就任院長之後創作的大型音樂作品,只有兩部鋼琴協奏曲:F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作品92號,1910~1911)和B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作品100號,1917)。而從他完成第八交響曲之後到作曲家逝世的30年中,其交響樂的創作實際上處於停滯狀態,這實在令人惋惜。
僑居國外
眾所周知,十月革命之後,夏里亞賓、格列恰尼諾夫、庫謝維茨基、馬爾科、拉赫瑪尼諾夫、海斐茲、皮亞季戈爾斯基、霍羅維茨、普羅科菲耶夫等一大批俄羅斯音樂家流亡國外。而格拉祖諾夫於1921~1922年訪問赫爾辛基和德國之後,毅然返回了祖國。1928年,格拉祖諾夫赴維也納參加舒伯特逝世100周年紀念活動之後,前往巴黎就醫。而實際上是格拉祖諾夫行前因出面為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鮑里斯·戈登諾夫》的配器版本進行辯護,遭到當時音樂界的學閥阿薩菲耶夫的惡毒攻擊,嚴重地傷害了大師的尊嚴,迫使他離開了祖國俄羅斯。
由於健康的惡化和心情鬱悶,在僑居國外的八年中,他的音樂創作和社會活動寥寥可數。1929年,格拉祖諾夫赴美國訪問,在底特律指揮演出了他的第六交響曲。而在此期間,作曲家只寫了C大調第七弦樂四重奏(作品107號,1930),一首C大調大提琴敘事協奏曲(作品108號,1931)和一首降E大調薩克斯協奏曲(作品109號,1934)。1936年3月21日,格拉祖諾夫在巴黎病逝。
個人評價
像布拉姆斯懶於書信那樣,格拉祖諾夫亦不擅長撰寫文章,因而後人無法了解他如何為自己辯解。
格拉祖諾夫也不曾創作歌劇,他是一位交響樂大師,是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傳統的一位傑出代表人物。
他的第五交響曲、第八交響曲、交響詩《斯堅卡·拉辛》即斯切潘·拉辛,俄國的最大一次農民和哥薩克反封建起義(1667~1671)的領袖。斯堅卡是斯切潘的暱稱。
舞劇《雷蒙達》和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等傑作,將使他的名字永載音樂史冊,千古流芳。
正提起迷人的俄羅斯交響音樂,人們會馬上想到格林卡、柴科夫斯基、蕭士塔高維奇和"強力集團"等等這些為人所熟知的作曲家和樂派。在眾多的俄羅斯作曲家中,格拉祖諾夫,同樣才華橫溢,聲名遠揚,他被稱為俄羅斯民族樂派的最後一人,在俄羅斯音樂畫卷上書畫了一抹
個人作品
(1)樂隊作品:八部交響曲,兩部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大提琴協奏曲各一部,薩克斯管、長笛與弦樂協奏曲一部,組曲六首(包括《蕭邦風格曲》與《四季》),序曲六首,交響詩《斯捷潘·拉辛》),小夜曲,幻想曲等。
(2)室內樂:弦樂四重奏七首,弦樂五重奏一首,銅管四重奏。
(3)合唱作品:《悼念康塔塔》(利茲,1901),《普希金頌》(女聲),鋼琴與管風琴曲,歌曲和戲劇配樂。
他的第一交響曲於1882年演出。此後,寫了兩首弦樂四重奏、兩首序曲和交響詩《斯坦卡·拉辛》。
1886年完成第二交響曲。曾受李斯特、華格納和柴可夫斯基的影響。他的大多數最優秀作品——第4、第5、第6交響曲,芭蕾舞音樂《蕾夢達》、《俄羅斯之戀》以及《四季》都是1890年後的作品。
1904年完成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1906年完成了最後一部作品第8交響曲。
1899年以來在聖彼得音樂院執教,1905年就任該院院長。
1906年以後寫了幾部大型作品:兩部鋼琴協奏曲(1911、1917),兩首弦樂四重奏(1920、1930),大提琴協奏——敘事曲(1931)和單簧管、長笛和弦樂協奏曲(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