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安鄉

五重安鄉

五重安鄉地處遷安北部25公里,長城腳下,全鄉轄29個行政村,總面積6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000畝,總人口2514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2.20‰。轄29個行政村,鄉政府駐五重安村。

基本信息

簡介

五重安鄉地處河北省遷安市西北部,位於遷安、遷西、青龍三縣(市)交界處。有山場5.5萬畝,耕地面積28437畝。礦產資源豐富,石灰石鐵礦石大理石、紫頁岩的儲量較大。交通便利,有大(大同)秦(秦皇島)鐵路、三(三河)撫(撫寧)公路橫貫東西。

地理位置

五重安鄉五重安鄉

河北省遷安市五重安鄉位於遷安城北 25 公里處,西與遷西相臨,北與青龍相接,是個典型的山區鄉。全鄉轄 29 個行政村, 25714 口人,總面積 67.32 平方公里,耕地面積 28437 畝,山場面積 5.5 萬畝,人均山場面積 2 畝,人均果樹 50 株,是省內有名的板栗核桃之鄉、綠色雜糧生產基地。

五重安鄉雖地處山區,但交通便利,大秦鐵路、三撫路橫臥境南,遷擂公路延伸中部,長城旅遊開發路貫穿東西。從遷安城區至五重安鄉政府所在地只需 16 分鐘時間。境內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山場資源和旅遊資源,這裡是華北地區優質石灰石生產基地,不僅儲藏著3億噸優質石灰石、1 億立方米 大理石,而且儲藏著 180 萬立方米紫頁岩、20 億立方米陶瓷土等礦產資源,此外,、銅等金屬礦藏也十分豐富。

五重安鄉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結合本鄉實際,不斷調整工作思路,以加強鄉、村幹部隊伍建設,保持社會穩定為前提,以三項資源(山場資源、旅遊資源、礦產資源)開發為重點,大力實施“工業強鄉、旅遊興鄉、創業富民”戰略,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推動了全鄉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2006 年全鄉實現國民生產總值6.8 億元,實現全部財政收入2064.8 萬元,地方財政收入 820.3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968 元。

綜合發展

五重安鄉五重安鄉

為加快全鄉經濟社會發展,五重安鄉全面加強軟硬體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綜合發展環境。按照建制鎮的標準,該鄉修訂和完善了村鎮發展規劃,全鄉29 個村全部完成村莊整體規劃編制工作。城鎮建設前期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五重安鄉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已完成規劃設計,並於2006 年11 月29 日 經專家評審通過。投資6320 萬元實施了5 華里商貿街工程,完成道路硬化、綠化、亮化任務,將進行全面開發。

為促進全鄉經濟的跨越式發展,鄉黨委、政府緊緊抓住建設遷擂公路的機遇,投資2300 萬元,高標準修建了遷擂公路五重安連線線一期工程,大大縮短與市區的時間距離。二期工程全長8公里 ,計畫總投資3500 萬元,已於今年6 月開工建設,計畫今年10 月底竣工通車。屆時可使黃台湖景區與紅峪山莊旅遊區形成“兩點一線”的旅遊線路;還能直接帶動周邊15 個村及紅峪口旅遊區二、三產業的迅速發展。

該連線線也是該鄉與市區及西部工業重鎮溝通的主要通道,對於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該鄉啟動了總投資3000 萬元,總長40 公里 的連村路翻建工程,覆蓋了五重安鄉境內所有村與村之間的公路,目前已經竣工通車,極大的方便了民眾,建成東、中、西三條出鄉路,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為全鄉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開工建設了占地100 畝,總投資1800 萬元的全省第一家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工程,整個工程分兩期進行:一期工程包括二棟師生公寓、一棟實驗樓、一棟食堂及多功能廳,目前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包括二棟國小教學樓。已於今年9 月初動工,於2008 年4 月竣工交付使用。學校建成後,可容納40 個教學班、2400 名師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能接納 1400 名師生在校食宿。

乾果乾果

此外,在新農村建設中,以122 工程為載體,結合本地實際,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全面開展了全民創業活動:在鄉政府所在地周邊村,重點發展奶牛、肉牛、豬、雞等畜禽,建設養殖專業村;在長城沿線村,重點發展核桃、板栗、安梨等乾鮮果品,建設乾果、安梨專業村;以紅峪口景區和瑞陽生態農業觀光園為依託,在更紅路兩側發展特色小雜糧種植、特種養殖及小工藝品加工和餐飲娛樂業,走旅遊觀光發展經濟之路;在小關、杏山、更新莊等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的村,扶持村民購置運輸車輛,創建運輸專業村。

目前,已形成乾果種植、柴雞養殖、商貿旅遊等專業村16 個,全鄉現年產核桃、板栗5 萬噸,小雜糧80 萬噸,散養柴雞、野豬7 萬隻 ( 頭 ) ,有農家樂採摘園6 處。到2010 年全鄉將建成3 個旅遊專業村、2 個紙夾板加工專業村、4 個運輸專業村、15 個乾果種植專業村、5 個特色種養殖、加工專業村,使全鄉29 個村普遍達到專業村標準。

計畫總投資6000 萬元,占地面積 380 畝的農業龍頭項目瑞陽生態農業大觀園,擬建成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集生態恢復、百果採摘、農產品銷售、旅遊觀光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農業產業化項目。用三年時間分3 期進行建設,一期工程已於2007 年4 月開工,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我市最大的現代農業精品龍頭企業,年可創效益480 萬元,並可帶動周邊15 個村的乾果、雜糧專業村建設,年可增加社會效益2000 余萬元。

經濟發展

五重安鄉五重安鄉

2002年全鄉國民生產總值27770萬元,比上年增長13.3%,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完成5302萬元、11513萬元、1095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0.4%、19.4%和14.2%,完成全部財政收入357.8萬元,地方財政個體私營經濟註冊資金新增170萬元,完成稅收175萬元,分別較上年增長11.8%和12%。新增投入320萬元,個體工商戶累計發展到1120戶。私營企業累計發展到9個,從業人員達到2517人。

2005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55億元,全部財政收入3137.3萬元,地方財政收入1049.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80元。

2006 年全鄉實現國民生產總值6.8 億元,實現全部財政收入2064.8 萬元,地方財政收入820.3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 5968 元。

農業產業

五重安鄉 五重安鄉

該鄉重點抓好了4項工作,一是以水利開發為重點,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2000年,發展水池水窖(標準型)1310個,增加抗旱保播面積4000畝,小流域治理4平方公里,累計工程長度4000米,壘徹石方3000立方米,上噴灌工程1100畝,維修新打大口井75眼,水利產權制度改革102處。二是以市場為導向,發展林果業。林果更新面積4100畝,主要品種是板栗和天王桃,採取2*5長短結合模式,集中在沙河莊、母莊、高古莊、萬寶溝、黃金寨、紅峪口、小何莊等村。新育苗圃85畝,更新河灘片林400畝。三是鞏固養殖業發展,注重規模養殖。建肉牛養殖場1個,肉牛基地村3個(小崔莊、才家溝、茶井溝),肉牛出欄2000頭。建瘦肉型豬養殖場7個,基地村2個(杏山、張莊子),出欄1.7萬頭。發展獺兔養殖專業戶4戶20組。四是增強農民科技素質,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小麥全程機械化實現5500畝,覆膜穴播200畝,鐵茬播種1500畝,農業機械覆膜2000畝,玉米盤玉移栽550畝,西瓜甜瓜小拱雙膜栽培1000畝。

為便於客商在境內的發展,該鄉在鄉政府西南部,遷擂公路五重安連線線兩側規劃了千畝輕工業園區,園區內投資260 萬元修建了長800 米 ,寬9 米 的高標準園區路,並完善了給排水設施,安裝了路燈,園區周圍綠化工程已經完成,形成了水、電、路、樹等基礎設施的配套。省道三撫路將於今年改線通過該園區南部。鄉政府還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親商、安商、富商”政策,對入園企業給予政策優惠和資金扶持,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人文環境和投資環境。

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投資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入園興業。今年落戶園區的離子交換纖維煙用絲束產業化項目,屬國家專利項目,填補了國內外菸草行業選擇性分離有害物質的技術空白,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該項目占地100 畝,計畫總投資1 億元,項目全部建成後,可實現年產值3.5 億元,利稅5200 萬元,安排農村勞動力300 名,實現社會效益2000 萬元。整個項目分三期建設實施,一期工程計畫投資3870 萬元,2008 年10 月中試生產,年產絲束2000 噸,實現產值8000 萬元,利稅1200 萬元。該項目對我市產業結構最佳化調整、加速資源型城市轉型具有較大的促進與推動作用。

資源開發

全鄉優質石灰石儲量8000萬噸,碳酸鈣含量高達96%—98%,另外還有大理石、陶瓷土、片石等石材資源,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2000年,鄉黨委確定了“開發興鄉、特色富民”的經濟發展思路,依託資源優勢,營造良好的投資軟硬環境,內引外聯,加大了以非金屬資源開發為重點的礦業開發力度,先後有4家石灰石開發商落戶五重安鄉,總投資達400萬元。

引進唐山國泰物資有限公司在小關村上一條年產石碴能力30萬噸的生產線;引進津西鐵礦、天津大沽化工廠在大何莊村上三條合計年產石碴能力34萬噸的生產線;引進首鋼遷安礦業公司的王福連、侯小民等人合股在大何莊村建石灰石採礦一個,到2000年底,全鄉有粉碎石碴生產線8條,年生產石碴能力104萬噸,4個石灰石採礦,採礦能力達到30萬噸。

特色產業

石灰石灰

五重安鄉依託豐富的資源優勢,加快石灰、新型牆體磚大理石等建材生產步伐,全力打造“建材大鄉”。

五重安鄉是華北地區最優質的石灰石基地,同時境內蘊藏著豐富的大理石和紫頁岩,這為該鄉發展建材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鄉黨委、政府充分利用這種優勢,把建材生產作為強鄉富民的主導產業,積極引導扶持。該鄉投資1000多萬元,建起了一個占地100多畝的建材工業園區。

目前已有碩實建材廠、唐山市新型牆體建材廠兩家生產新型建材的企業在該園區落戶,他們以當地豐富的紫頁岩為原料,生產高強度的新型牆體磚以代替實心粘土磚。同時,該鄉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石灰石資源,增強機制石灰生產能力,目前該鄉已有宏達爐料加工廠、金輝工貿有限公司兩個機制石灰窯,年生產機制石灰90萬噸,占全市總產量的一半,力爭到2010年,全鄉機制石灰年生產能力達到150萬噸。生產石灰用過的剝岩廢料他們也充分進行利用,生產建築石砟。

目前該鄉每年生產建築石砟1000萬噸。該鄉境內蘊藏著100多萬立方米大理石資源,經專家鑑定,其品種為“黑金花”和“淺咖啡”,屬極品大理石,現正在招商引資,準備全面進行開發。到2010年,該鄉力爭形成年產機制石灰150萬噸、建築石砟5000萬噸、年開發大理石5萬立方米、年生產新型牆體磚1億塊的規模,實現年產值10億元、利稅1億元的目標,成為名副其實的“建材大鄉”。

鄉村建設

奶牛養殖奶牛養殖

在新農村建設中,該鄉以122工程為載體,結合當地實際,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全面開展了全民創業活動:在鄉政府所在地周邊村,重點發展奶牛、肉牛、豬、雞等畜禽,建設養殖專業村;在長城沿線村,重點發展核桃、板栗、安梨等乾鮮果品,建設乾果、安梨專業村;以紅峪口景區和瑞陽生態農業觀光園為依託,在更紅路兩側發展特色小雜糧種植、特種養殖及小工藝品加工和餐飲娛樂業,走旅遊觀光發展經濟之路;在小關、杏山、更新莊等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的村,扶持村民購置運輸車輛,創建運輸專業村。

截至2007年,已形成乾果種植、柴雞養殖、商貿旅遊等專業村16個,全鄉年產核桃、板栗5萬噸,小雜糧80萬噸,散養柴雞、野豬7萬隻 ( 頭) ,有農家樂採摘園6處。到2010年全鄉將建成 3個旅遊專業村、2個紙夾板加工專業村、4個運輸專業村、15個乾果種植專業村、5個特色種養殖、加工專業村,使全鄉29個村普遍達到專業村標準。計畫總投資6000萬元,占地面積380畝的農業龍頭項目瑞陽生態農業大觀園,擬建成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集生態恢復、百果採摘、農產品銷售、旅遊觀光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農業產業化項目。用三年時間分3 期進行建設,一期工程已於2007年4月開工,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該市最大的現代農業精品龍頭企業,年可創效益480萬元,並可帶動周邊15個村的乾果、雜糧專業村建設,年可增加社會效益2000餘萬元。

該鄉的5 華里商貿街“錢”景無限。該商貿街東起五重安村加油站,西至遷擂公路五重安連線線。主路為12 米 水泥路,兩側各有1.5 米 寬綠化帶,外側各有 3 米 寬混凝土輔路,路兩側人行道各5.5 米 寬。整個商貿街給、排水及電力設施齊全,綠化、亮化全部到位,擬開發的商貿樓為二層以上歐式風格建築,統一設計、施工。

商貿街劃分為三個區,從東往西依次為商業區、辦公區、工業區。商業區位於水泥廠以東,有投資750 萬元,占地12 畝,集餐飲休閒、娛樂、洗浴於一體的酒店超市,已開工建設的占地60 畝的高標準封閉式集貿市場;辦公區位於商貿街中部,有已投入使用的鄉衛生院、客運站和即將遷入的鄉政府辦公樓、信用社,規劃中的水景公園、文化廣場;千畝工業園區便坐落在該商貿街的西部。

五重安鄉的發展已時不我待,亟需商貿業、餐飲業、娛樂業的發展。商貿街基礎設施完備、服務功能齊全、信息網路通暢、交通便捷、環境優美,有堅實的商業繁榮基礎,“萬事俱備,只欠開發!”不久,商業區將成為全鄉的消費中心,“生態大鄉、旅遊名鄉”的商品集散地,形成輔射遷安、遷西、青龍三縣(市)的商貿區。

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旅遊資源

五重安鄉境內自然、人文景觀頗多,旅遊資源豐富。河北省有名旅遊景區之一——紅峪山莊便坐落在這裡。鮮為人知的大理石長城,令人稱奇的北方溶洞,嘆為觀止的自然景觀,讓人流連忘返。

大理石長城,位於大嘴子山與將軍帽山之間,長約1.5公里,高10米,寬5米。這段長城以大理石為基,依山而築,隨勢而曲,綿延起伏,是景區及遊歷長城的一道風景。它與金山嶺文字磚長城、喜峰口水下長城同系長城中所獨有。

天然溶洞,位於紅峪山莊風景區,與大理石長城相映成趣,自然奇觀令人陶醉,目前經初步挖掘,已發現溶洞10個,洞內有各種鐘乳石石筍石柱、石花,類型繁多,華彩多姿。專家稱,這些溶洞與桂林的蘆笛岩、七星岩如出一轍,其資源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和美學觀賞價值,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境內景區的山川、瀑布、植被則更稱得上奇觀。據不完全統計,境內景區自然奇觀有28處,景景稱奇,點點宜人。其中最為有名的當屬“一帽蓋三縣”的將軍帽山,大自然造化的佛面山,遷安最高峰大嘴子山,惟妙惟肖的天然臥佛,三月四月梨花開的花仙溝、古茶樹,庵子溝天池,塞上秋月等名勝古蹟和自然風景。佛面山中有戚繼光避難削髮出家的寺院,山腳下有戚繼光的墳墓和一口天然“長壽井”。大嘴子山海拔695.7米,滿山松柏,並生長著上百種中草藥,山坡下的長嶺洞冬季常出現數枚冰柱,甚為可觀。雲罩庵廟堂是明代尼姑出家的地方,供奉觀音、普賢、文殊菩薩,每年農曆三月十八,這裡香客不斷,遊人如織。

水門洞天然瀑布,縱向穿越寺家溝峽谷,流入地下暗河,可謂“帛緞天降掛巨簾,疑是銀河落九天。”尤其是雨後山洪匯集,飛流直下,發出震天地、驚山嶽的轟鳴,令人不寒而慄。占地8平方公里的紅峪山莊風景區,目前已投資5000萬元,完成雲崖寺、神龜飲水等20多處景點建設,今年5月已經初步對外開放。加快景區基礎設施及公益設施建設,實行市場化運作,加快紅峪山莊景區管委會、派出所、接待中心及停車場、蓄水塘壩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旅遊設施的完善配套,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儘快將紅峪山莊建設成3A級景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