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聚奎

五星聚奎

“五星聚奎”即金、木、水、火、土五星聯珠,和中國的曆法有密切的關係,據說三代的堯帝登位,為甲辰年,也出現了五星聯珠的現象,因此,“五星聚奎”成了祥瑞之兆。

自然天象

天文現象本意

五星聚奎又稱“五星聯珠”。指的是從地球上看天空,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等五大行星排列為近乎直線的奇特天象。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中國古代史籍中分別稱謂大白、歲星、辰星、熒惑、鎮星。五星聯珠出現頻率與各星間最大分離角度有密切關係,並沒有明顯周期性,若限定五星最大分離角度在二十三度內,則每一千年平均約可見二十六次。從科學的角度看,“五星聯珠”不是像糖葫蘆串成一條線,而是分散在一個有限的範圍內。太陽系內九大行星實際上對黃道面各自略有傾斜,五大行星不會排列在一條直線上,而是散落參差,所謂“聯珠”只存在於人們心目中。從這個意義上說,“五星聯珠”只是一種“視覺現象”。 本次五星聯珠將發生在2002年5月,下次將在2040年9月出現。

國學淵源

這一個簡單的天文現象,在中國歷史上卻有著特殊的地位。在《開元占經》中,保留了戰國時期星占家石申關於“五星聯珠、五星聚合”的論述:“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大利;積於西方,負海之國用兵利。”這裡的 “東方”“西方”和“中國”是古代星占學中的一種分野法則或概念,古代稱中原為中國,與現在有根大不同。1995年,新疆民豐縣尼雅遺址一座東漢末至魏晉時期的墓莽中,清理出土了一件色彩鮮艷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文字織錦,彩錦是一長方形圓角絹緣綴帶的護膊用的面錦,為五重平紋經錦;紋樣題材新穎,氣勢雄偉。織錦紋樣表達著五星為五行之佐的概念和含義。彩錦上所見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這幾個文字涵義顯明,即出現五星共見東方之天象,則利於中原之地。這符合《開元占經》中的記載,在中國古人的心目中,五星聯珠的天象是和國家的興衰連在一起的。、

與古代天文曆法的聯繫

“五星聚奎”還和中國的曆法有密切的關係。中國的乾支曆法,是以黃帝即位時間作為乾支曆法的起算時間,以那一刻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

與歷代歷史更迭的聯繫

據說,在黃帝時代的那一天,正好是天文中五星聯珠的時候。“五星聚奎”成了中國乾支紀年的開端。 據說三代的堯帝登位,為甲辰年,也出現了五星聯珠的現象。
五星聚奎,既是乾支曆法的開始,又是聖人即位的時刻,就當然成了祥瑞之兆。但司馬遷認為,祥瑞只是對有德者而言的,無德之人,反受其殃,《史記·天官書》云:“五星合,是謂易行,有德,受慶,改立大人,奄有四方,子孫蕃昌。無德,受殃若亡。五星皆大,其事皆大,皆小,事皆小。”
明代郎瑛編著的《七修類稿.天地類》中記載:“五星聚房,殷衰周昌,五星聚箕,諸弱齊強,五星聚井,楚敗漢興,五星聚尾,安史之亂,五星聚奎,大宋開世。”房、箕、井、尾、奎,是二十八宿的名稱,指五星聚於不同的方位。我們看出,五星聯珠好事壞事全有,即使是好事,也是否極泰來的意思。
“殷衰周昌”,人民經過痛苦,打敗了商紂王,遇到一個好的領袖,算是好事。“諸弱齊強”,說的是在戰國時期齊桓公稱霸諸侯,這就不見得是好事了,諸侯爭霸,連年戰亂,孟子就對齊桓、晉文稱霸的事情頗有微詞。
“楚敗漢興”,湖南長沙漢墓出土的《馬王堆帛書》記載“元年冬十月,五星聚於東井,沛公至霸上”。說的是漢高祖在霸上時,出現了“五星聯珠”,這大概也算是一件好事情,畢竟人民逐漸遠離了戰亂。
“安史之亂”,則完全是一件壞事了,《舊唐書.列傳五十一》中記載的張廷珪,唐開元初年為禮部侍郎,他想勸皇上好好乾,就說:皇帝只要去奇伎淫巧,勤勤勉勉,為天下著想,自然會出現五星聯珠的祥瑞。“和氣上通於天,雖五星聯珠,兩曜合璧,未足多也。”有意思的是,愛好唱戲的皇上,整天玩樂,也可以招來五星聯珠,但它帶來的不是祥瑞,是禍亂。
“大宋開世”,到了宋代趙匡胤奪天下,天空星象又呈現五星聯珠的狀況。這似乎也昭示著趙匡胤是得了天命的。而且,北宋五子也來湊熱鬧,周敦頤程灝程頤邵雍張載這幾個的文人,也被說成應了五星聯珠的天象,由他們所開創的理學也就成了天意的代表。
五星聯珠既然是1000年出幾十回的自然現象,當然就會不斷地出現。北宋真宗時期,大中祥符六年元旦(公元1013年),也出現了“五星聯珠”,這一次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為了應景,宋真宗在六月去了亳州太清宮祭祀老子,並加封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這算是道教的祥瑞吧。《元史》中記載:“推上元庚午歲天正十一月壬戌朔,子正冬至,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同會虛宿六度,以應太祖受命之符。”這次五星聯珠還真的幫了忽必烈的大忙,很多漢族人看這個天象以後,便認為元朝得了天命,安安心心做順民了。
《清史稿》中也有多次“五星聯珠”的紀錄,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二月庚午,日月合璧,五星聯珠,這一年,也沒有特別的事情。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四月初一,也出現了“五星聯珠”的天象,那時的中國,川陝戰事未平,嘉慶皇帝說了句老實話:“躔度偶逢,兵戈未息,何足言瑞”, 此事“不必宣付史館,用昭以實不以文之至意”。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天監奏,八月初一日,日月及水火土木四星俱在張宿五、六、八、九度之內,金星在軫,亦尚在三十度之內,這是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天象。同治皇帝覺得嘉慶皇帝說的有理,命軍機傳諭內閣,遵照嘉慶皇帝的意思“明發”,曉諭臣民。歷史又一次開了玩笑,當同治心灰意冷的時候,祥瑞降臨了,曾國荃在八月初一攻克了太平天國的重鎮安慶,幾個月後,天京也攻克了,這仿佛真成了大清中興的兆頭了。實際上,在七月份湘軍就可以完成攻克安慶的任務,為了趕上個好時間,顯示曾國藩曾國荃剿匪乃天命所系,曾氏兄弟就刻意等到這一天。

20世紀20年代的五位清華研究院導師

簡述

1925年,王國維受聘任清華研究院導師,教授古史新證、尚書、說文等,與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李濟(一說吳宓)被稱為“五星聚奎”的清華五大導師,五位國學大師,桃李門生、私淑弟子遍充幾代中國國學界。

王國維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徐志摩穆旦金庸等人與其俱為同鄉甲骨四堂之一,清華四大國學大師之一。

梁啓超
梁啓超梁啓超
梁啓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光緒舉人等。漢族,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國的 思想啟蒙者,深度參與了中國從舊社會向現代社會變革的偉大社會活動家,民初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聞報刊活動家。陳寅恪
陳寅恪(1890-1969),江西義寧(今修水縣)人,1890年7月3日生於湖南長沙, 1969年10月7日卒於廣州,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趙元任
趙元任(1892—1982 2.25)
漢族,字宣仲,又字宜重,江蘇武進(今常州)人,生於天津。1929年6月底被中央研究院聘為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語言組主任,同時兼任清華中國文學系講師,授“音韻學”等課程。1938年起在美國任教。他是中國現代語言和現代音樂學先驅。李濟
李濟李濟
李濟(1896.6.2-1979.8.1)人類學家、 中國現代考古學家、中國考古學之父。字受之,後改濟之。湖北鍾祥郢中人。1911年考入留美預科學校清華學堂,1918年官費留美,入麻州克拉克大學攻讀心理學,並於次年改讀人口學專業,1920年獲得社會學碩士學位後,轉入美國哈佛大學,讀人類學專業,獲哲學博士學位。1922年,李濟哈佛大學畢業,返回祖國,受聘於南開大學,任人類學和社會學教授。吳宓
吳宓吳宓
吳宓(1894-1978)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生,陝西省涇陽縣人。字雨僧、雨生,筆名餘生,著名西洋文學家,國學大師。國立東南大學文學院教授(1926-1928)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教授,1941年當選教育部部聘教授。

北宋五子——五星聚奎

簡述

“大宋開世”宋代趙匡胤奪天下,天空星象呈現五星聯珠的狀況。北宋五子:周敦頤、程灝、程頤、邵雍、張載也被說成應了五星聚奎的天象,由他們所開創的理學也就成了天意的代表。於是宋理學大興。

周敦頤

周敦頤(1017.5.5~1073),字茂叔,號濂溪,漢族,宋營道樓田堡(今湖南道縣)人,北宋著名哲學家,是學術界公認的理學派開山鼻祖。“兩漢而下,儒學幾至大壞。千有餘載,至宋中葉,周敦頤出於舂陵,乃得聖賢不傳之學,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明於天而性於人者,瞭若指掌。”《宋史·道學傳》將周子創立理學學派提高到了極高的地位。

程頤

程頤(1033~1107),字正叔,漢族,北宋洛陽伊川人,人稱伊川先生,北宋理學家和教育家。為程顥之胞弟。歷官汝州團練推官、西京國子監教授。元祐元年(1086)除秘書省校書郎,授崇政殿說書。與其胞兄程顥共創“洛學”,為理學奠定了基礎。幼承家學薰陶,其政治思想頗受父親的影響,推舉其父反對王安石新法乃“獨公一人”,又說其兄程顥對荊公(王安石)之說,“意多不合,事出必論列”,極加稱許。與其兄程顥不但學術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合稱“二程”。

程灝

程顥 (hào)(1032~1085) 北宋,字伯淳,人稱明道先生,原籍河南府,生於湖北黃陂縣。宋代大儒,理學家、教育家,封“先賢”,奉祀孔廟東廡第38位。 與程頤為同胞兄弟,世稱“二程”。“二程”早年受學於理學創始人周敦頤,宋神宗趙頊時,建立起自己的理學體系。其家歷代仕宦,曾祖父程希振任尚書虞部員外郎,祖父程遹曾任黃陂縣令,贈開府儀同三司吏部尚書,卒於該縣。父程珦年幼無力返鄉,遂居於黃陂,曾任黃陂縣尉,後官至太中大夫。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黃陂縣尉時所生,自幼深受家學薰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父程珦影響,以非王安石新法著稱

邵雍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學家、易學家,有內聖外王之譽。漢族,字堯夫,諡號康節,自號安樂先生、伊川翁,後人稱百源先生。其先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幼隨父遷共城(今河南輝縣)。少有志,讀書蘇門山百源上。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寧中,先後被召授官,皆不赴。創“先天學”,以為萬物皆由“太極”演化而成。著有《觀物篇》、《先天圖》、《伊川擊壤集》、《皇極經世》等。

張載

張載(1020-1078)北宋哲學家,理學創始人之一,程顥、程頤的表叔,理學支脈“關學”創始人,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38位。與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顥,合稱“北宋五子”。字子厚,漢族,大梁(今河南開封)人,徙家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人稱橫渠先生。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進士,授祁州司法參軍,調丹州雲岩令。遷著作佐郎,簽書渭州軍事判官。熙寧二年(1069),除崇文院校書。次年移疾。十年春,復召還館,同知太常禮院。同年冬告歸,十二月乙亥卒於道,年五十八。嘉定十三年(1220),賜謚明公。此外還有西晉文學家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