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慘案

五三慘案

濟南慘案又稱五三慘案。第二次北伐進行期間,日本恐怕中國一旦統一,必不能任其肆意侵略,竭力阻撓北伐進行。日本以保護僑民為名,派兵進駐濟南、青島及膠濟鐵路沿線。一九二八年,國民革命軍於五月一日克復濟南,日軍遂於五月三日派兵侵入中國政府所設的山東交涉署,將交涉員蔡公時割去耳鼻,然後槍殺,將交涉署職員全部殺害,並肆意焚掠屠殺。打死中國軍民6100餘人,打傷中國軍民1700餘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濟南慘案”,因大規模屠戮始自5月3日,故又稱“五三”慘案。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①②“五三慘案”中濟南城中景象③年日軍攻破濟南城④“五三慘案”中被炸毀的濟南城牆門樓⑤日本記載“五三慘案”的出版物①②“五三慘案”中濟南城中景象③年日軍攻破濟南城④“五三慘案”中被炸毀的濟南城牆門樓⑤日本記載“五三慘案”的出版物

1928年初,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政府宣布成立。4月,國民黨蔣、桂、馮、閻四派聯合,展開對北洋軍閥最後一支反動武裝———以奉系張作霖為首的安國軍的北伐。4月7日,蔣介石在徐州下達總攻擊令,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分別指揮第一、二、三集團軍,沿津浦、京漢、正太三條鐵路向北挺進。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勢力作靠山的張宗昌,此時是直魯聯軍總司令兼安國軍副司令,他的直魯聯軍和另一軍閥頭子孫傳芳的五省聯軍,是北伐首當其衝的攻擊目標,隨著北伐軍的節節勝利、步步逼近,張作霖、孫傳芳的部隊被打得一敗塗地,退守濟南

濟南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在20世紀開頭的十多年裡,隨著膠濟鐵路(1904年)的建成通車,清政府於1905年在濟南開設“華洋公共通商之埠”,遂使濟南由一座封建色彩比較濃重的內陸府城,迅速發展成為中國東部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近代工商業比較發達的中心城市。作為扼守京津南大門的重鎮,同時也是南京和天津之間的最大城市,濟南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的重要地位也愈益顯現出來。

濟南開埠後,中外商民來濟南經營者越來越多,工商貿易日趨發達,德、日、英、美、意等國都有人來從事貿易活動。其中,在濟南的日僑約有2000餘人,日本在濟南還設有日本領事館。

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實施侵吞滿蒙、征服中國進而控制亞洲的新大陸政策,不想讓國民黨軍隊染指東北三省,以保住日本侵略者從北洋軍閥手中取得的巨大權益,並進一步脅迫張作霖、張宗昌等舊軍閥,以便從他們手中謀取更多、更大的權益。日本田中內閣繼1927年5月第一次出兵山東後,決定再次出兵山東,進占濟南,阻止國民革命軍北伐。

經過

進軍

1928年4月底,國民革命軍進至濟南附近,30日對濟南北洋守軍發動了總攻。當夜,張宗昌率部退到黃河以北,並放火燒毀了黃河鐵橋。5月1日,北伐軍第一集團軍所屬各部及第二集團軍一部分共約4萬多人,開進濟南。同日,蔣介石也到達濟南,在舊督辦公署設立總部。晚10時,外交部長黃郛及戰地政務委員會外交處長兼外交部山東特派交涉員蔡公時等也隨軍到達濟南。蔡公時將戰地政務委員會交涉署的辦公地點設在經四緯六路交界處。

日本帝國主義自視山東為其勢力範圍,早在4月17日,日本內閣會議就討論了山東形勢,19日,出兵山東計畫經天皇“裁可”,由日本陸軍省正式宣布,派熊本第六師團5000人,由師團長福田彥助率領,從司門乘船開赴青島。

日本軍隊在濟南滋生事端,到處挑釁。5月1日上午10點,國民黨軍一個營長和一個少校副官帶領4個連長因找房子行至經五緯五路口,被武裝日軍捉去當場用刺刀殺死,屍體被拖去焚燒。當時正在向濟南集結的北伐軍不斷遭到日軍的殺害。

5月2日,日本軍第六師團長福田彥助率部由青島到達濟南。這時在濟南的日軍已有3000餘人,他們將經一路、經二路和緯一路、緯三路劃為東守備區,把經二路、經六路和緯六路、緯十路劃為西守備區,並在經七路附近設多門大炮,布置了機槍陣地,還在濟南的商埠區、使領館、郵局、銀行、醫院等所在地搶先布置防區,不準中國軍民通行,禁止商埠區居民外出。

爆發

1928年,日軍在濟南殺死中國軍民數千人,製造了“五三慘案”由於事件發生後,蔣介石立即命令各師長約束部隊,無令不得外出,避免與日軍衝突,致使日軍更加肆無忌憚,凡日軍所到之處,民眾被槍殺者不計其數,一時屍體滿街,慘不忍睹。

1928年5月3日早晨,日本駐濟南代理總領事西田井一、駐濟武官酒井隆等一行,到北伐軍總司令部拜會蔣介石,雙方談話“俱甚歡洽”。孰料此間的握手言歡竟暗藏奸計。原來,西田一行拜會蔣介石的主要目的是察看城內軍備,同時麻痹蔣介石,使其不加戒備。西田一行剛離開國民黨軍總司令部,日軍就按預定計畫四處尋釁,挑起衝突,不一會兒,大規模突襲就開始了。日軍從東、西警備區傾巢出動向駐商埠區的國民黨軍和平民百姓展開瘋狂殺戮。由於事件發生後,蔣介石立即命令各師長約束部隊,無令不得外出,避免與日軍衝突,致使日軍更加肆無忌憚,凡日軍所到之處,民眾被槍殺者不計其數,一時屍體滿街,慘不忍睹。

從5月3日夜開始,日軍大舉出動,挨家挨戶搜查,遇見北伐軍官兵立即殺害。是夜9時,日軍20餘人藉口交涉署前發現日軍屍體,強行闖入交涉署,收繳武器,將辦公室搗毀,並將山東特派交涉員蔡公時及署內全體人員捆綁起來,用刺刀逼迫他們跪下。蔡公時用日語抗議,日軍大怒,先將蔡公時耳、鼻割去,蔡公時怒斥日軍暴行,日軍又將蔡公時的舌頭、眼睛挖去,同時用極其殘忍的手段加害交涉署的其他工作人員,然後分批拖出去用機槍射擊,蔡公時、張鴻漸等17名外交人員慘遭殺害。當晚11時,正值北伐軍高級參謀熊式輝與日軍第六師團參謀長黑田商議善後辦法時,日軍又放大炮5次,並派兵炸毀北伐軍電台,守台官兵全部陣亡。對於日本帝國主義的殘暴行為,蔣介石不但不命令其部隊進行反抗,反而下令“忍辱負重,不準抵抗”,只想通過外交途徑“和平解決”。

濟南五三慘案:蔡公時被日寇削鼻割耳挖雙目濟南五三慘案:蔡公時被日寇削鼻割耳挖雙目

蔣介石的一味“軟化”,步步退讓,更助長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日軍繼續製造事端。5月8日,日軍開始向北伐軍進攻,9日,對濟南城發動了總攻,以猛烈的炮火向城關各處轟炸。5月10日,日軍利用飛機、大炮、機槍,發瘋似地轟炸掃射。11日,國民黨代理濟南衛戍司令蘇宗轍接到蔣介石密電,命令守軍放棄濟南。中國軍隊放棄濟南後,日軍進城,又大肆屠殺、洗劫,無數百姓慘遭殺害、流離失所。據調查:“濟案”中國軍民死亡6123人,傷1700多人,財產損失2957萬元。

談判

“濟南慘案”發生後,國民黨軍繞道繼續北伐。1928年6月,北伐軍到達京津一帶,奉系軍閥敗退關外。蔣介石仍不敢以軍事力量來收復濟南,直到國民黨軍隊占領北京後,日本帝國主義感到已不能阻止北伐,同時,慘案發生後,不僅引發了中國人民的反日怒潮,而且日本國內人民也強烈反對,在此情況下,日軍才表示願意同國民黨當局談判。

經日本駐華公使芳澤謙吉與國民黨政府新任外交部長王正廷的多次非正式談判,雙方於1929年2月7日初步擬訂了《解決濟案大綱》。

主要內容有:1、日本無條件撤兵;2、濟案責任問題和賠償問題,組織“中日聯合委員會”赴濟南實地調查,再定辦法,賠償以對等為原則;3、蔡公時被殺害,日方另行道歉。不久舉行了正式談判,日本方面又對賠償問題提出異議,不肯承認。

這樣反覆進行了一個多月,1929年3月28日,中日兩國就解決濟南慘案問題在南京正式簽字,關於濟案協定的要點是:1、自換文簽字之日起,至多在兩個月內,山東境內的日軍撤完,國民黨政府全力保護日僑生命財產的安全,關於日軍撤去前後之措施,應由中日兩國委派委員就地商議辦理;2、因濟案發生兩國所受的損害問題,雙方各任命同數委員,設中日共同調查委員會,實地調查決定。

此外,另發表聲明書,略稱:中日兩國政府對於去年5月3日濟南所發生的事件,鑒於兩國國民固有之友誼,及兩國政府和國民現迫切希望增強睦誼,故視此不快之感情已成過去,以期兩國邦交益臻敦厚,為此聲明。簽字完畢,各舉香檳三杯“道賀”而散。一年來舉國痛心不已的濟南慘案,屢經談判,至此草草收場。

結果

“五三慘案”交涉結束之後,日軍被迫撤兵。從表面上看,好像這次對日外交是獲得了勝利,其實不然,因為日本只是履行了濟南協定中的撤兵回國的一部分,而其賠償損失部分卻沒有履行。如此重大的案件,由於蔣介石的對日妥協而不了了之。

影響

五三慘案是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國主義在山東濟南大肆屠殺中國軍民及外交官員的血腥事件,又稱“濟南慘案”。五三慘案爆發於1928年5月3日,是日本帝國主義在山東濟南大肆屠殺中國軍民及外交官員的血腥事件,又稱“濟南慘案”。

五三慘案是發生在國民黨北伐後期的中日衝突。日本為了維護其在華北和滿蒙的特殊利益而出兵山東:一方面可能是希望左右北伐成功,另一方面則是要向快將統一中國的國民黨顯示力量。中國的歷史學者認為“日本妨礙北伐、有計畫的挑釁行動”。不同於之後中日全面戰爭,在1928年,日本國內尚有反對出兵的聲音,英美的行動亦是日本政府主要的考慮。中國方面,以國民革命、收回列強特權為己任的中國國民黨,首次正面面對“列強”的實力,北伐尚未成功的情況下,不欲正面對抗。除了在口號標語上抗日,紀念濟南事件及蔡公時以外,實際行動上亦只是“先安內,後攘外”。

五三慘案的發生及其善後的處理,還有宣傳使得中國國內反日情緒更高漲,五三慘案也使得中日雙方互信合作的希望破滅,中方最終放棄聯日外交,轉而和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建立較為密切的關係。

紀念園紀念碑

五三慘案紀念碑五三慘案紀念碑

五三慘案紀念園”,位於西護城河南段,1986年為紀念濟南“五三慘案”而建。1928年,國民革命軍進占濟南,日本帝國主義藉口保護日僑,出兵干涉。5月3日,兇殘殺害國民政府山東特派交涉員蔡公時等17名外交人員,進而強占全城,恣意殺戮中國士兵和市民近萬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濟南“五三慘案”。緊靠西城根外的順城街,房舍悉數被燒,居民無一倖免,事後改稱“五三街”。“五三”紀念園即建於此。

河東岸,豎一石碑,四稜錐體形,上刻“濟南五三慘案紀念碑”九字,系仿照當年(1929年5月)山東省政府建於泰安岱廟的紀念碑原樣製做。碑的南、北側,檜柏簇擁,花廊相映。碑的東側,為1995年9月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之際新落成的“五三慘案”紀念碑。該紀念碑由臥碑和浮雕牆兩部分組成,呈南北走向,高4.25米,長17米,黑色花崗石砌就。東側為臥碑,南北東三面圍以鐵索護欄。

碑體上刻當代書法家武中奇題寫的“濟南慘案遺址”六個大字。臥碑的正中是凸起的巨型白色大理石檯曆,右頁鐫刻“五三慘案”發生的年月日期,左頁鐫刻《濟南慘案紀略》,由武中奇書丹。檯曆左右兩邊,飾以漢白玉雕刻的花圈。碑西側為浮雕牆,面西,上刻《國恥》浮雕。該浮雕採用漢畫像石刻藝術技法,運用紀實、象徵、寓意相結合的手法,再現了濟南“五三慘案”的場景。兩端雕刻的洪鐘,上勒“勿忘國恥,警鐘長鳴”八字。

河西岸,多植雪松、臘梅、翠竹。園內,清溪中備有小舟,濃蔭下設定石桌石凳。在憑弔之餘,遊人可盪漿暢遊,飽覽兩岸秀麗風光,亦可坐在石凳上小憩。

防空警報

濟南市自1999年起開始試鳴防空警報,並從2000年起把每年5月3日定為防空警報試鳴日,以此來紀念發生在濟南的“五三”慘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