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緣起
“知”《說文》中解釋為:“識,知也。”“知識”作為一個辭彙使用,至今已有約3000年的歷史,詞義幾經發展,
今天通常理解為“人類認識自然和社會的成果或結晶。包括經驗知識和理論知識。”1928年,張伯苓發出了“知中國,服務中國”的吶喊,強調真知對建設中國、發展中國的重要性。然而,我國公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距已開發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知識的傳播在中國任重道遠。為有效的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推進科技文化創新,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倡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傳播”的社會氛圍。“知識中國”評選由中國數字科技館與互動百科共同主辦,聯合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光明網、《廣州日報》共同協辦,旨在為中國網際網路健康可持續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實現弘揚知識復興、引領知識社會進步、更好地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知識文化傳承領域的先鋒作用。
通過“知識中國”評選活動,引導廣大人民民眾圍繞學習型社會建設的總任務、總目標,在充分整合利用現有傳統媒體與網際網路新媒體技術和資源優勢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多樣化的全民終身學習的新載體、新平台、新辦法、新途徑,努力推動學習型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我們希望在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共同參與和推動下,以知識為紐帶,讓“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成為社會的主流風氣,進一步建設學習型社會。
活動簡介
活動時間
2010年10月-2010年12月
活動內容
1.評選“2010知識中國•年度機構”、“2010知識中國•年度人物”、“2010知識中國•年度媒介”、“2010知識中國•年度企業”,共4大類12個獎項;並公布2010年十大知識熱詞。
2010知識中國•年度機構 | 2010知識中國•年度人物 | 2010知識中國•年度媒介 | 2010知識中國•年度企業 |
年度維基學校 | 年度人物 | 年度媒體 | 年度企業 |
年度博物館 | 年度教師 | 年度網站 | 年度產品 |
年度公益機構 | 年度公益行動大使 | 年度圖書 | |
年度知識傳播大使 |
2.發布2010年度“知識創新地圖”
2010年度“知識創新地圖”通過分析網際網路知識創建領域、地域的情況,客觀評價社會公眾的知識創新嘗試,描繪社會公眾的整體知識關注行為,界定知識熱點與知識荒漠的邊界,喚起社會對於知識傳播的熱情,呼籲社會形成知識復興的氛圍。
由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結合網際網路相關數據形成最終報告,並在2010年度“知識中國”盛典現場由主辦方聯合公布。
3.2010年度“黑板漂流”活動
黑板漂流旨在通過黑板這一古老的載體,將知識傳播給世界,讓新知到達更多更遠的知識人。參與者需在由“知識中國•黑板漂流”活動組委會寄出的實體黑板上用粉筆寫下知識寄語或感悟,再將自己與黑板的合影寄回組委會,就可完成黑板漂流的行動。
評選組委會架構
組織機構
活動程式
此次評選分為初評、終評兩階段,終評又分為郵件投票、網路投票、現場評審三部分。
時間 | 項目進度 |
2010年10月15日至11月30日 | 成立特邀評審團、媒體評審團、千人計畫專家評審團、星光計畫教師評審團、高校社團評審團。 |
201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 | 媒體評審團、高校評審團、星光計畫教師評審團廣泛徵集並推薦參評的機構、個人、產品、企業。 |
2010年11月10日 | 評審團會議評議,確認參評機構、個人、產品、企業資格 |
2010年11月11日至12月15日 | 在網站、雜誌、報紙等媒體上公示候選機構、企業及個人,公眾進行網路投票 |
2010年12月10日至12月16日 | 12月10日,評審團會議終審會議: 評審團代表現場評審,進行候選機構、企業及個人名單點評並打分; 12月15日,網路投票等投票截止; 12月16日,統計投票結果。 |
2010年12月18日 | 2010年度“知識中國”頒獎盛典在北京召開,公布獲獎名單。 |
官方網站
中國數字科技館官網:http://zhishi.cdstm.cn/
互動百科官網:http://www.hudong.com/z/c/zhishizhongguo/index.html
獎項
2010知識中國年度圖書
2010知識中國知識傳播獎
2010知識中國年度網站
2010知識中國年度媒體
2010知識中國年度維基學校
【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和【北京中醫藥大學】
2010知識中國年度公益機構
2010知識中國年度博物館
2010知識中國年度公益行動大使
【濮存昕】
2010知識中國年度知識傳播大使
【賀超】
2010知識中國年度維基教師
【喬碧昌】(山西省聞喜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計算機科目教師)
2010知識中國年度人物
【方舟子】
2010知識中國年度愛心行動大使
【胡軍】
2010知識中國年度產品
【漢王電紙書】
2010知識中國年度低碳產品
【Bambook】
2010知識中國年度企業
頒獎盛典
(男)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女)在座的媒體朋友們、首都各高校的同學們、以及現場與電腦前的網友朋友們
(合)大家下午好!
(男)我是中央電視台主持人尼格買提。
(女)我是北京電視台台主持人劉夢遙。這裡是由中國數字科技館與互動百科共同主辦,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廣州日報、光明網參與協辦的“2010知識中國”盛典現場。今天我們齊聚在這裡,參加知識的聚會,認識更多在知識傳播、知識創新、知識傳承等領域做出貢獻的機構和人物,共同推動中國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氣和氛圍。
(男)網路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我們的生活方式,甚至改變了我們社會發展的進程。“2010知識中國”希望通過今天到場的朋友,能影響更多不在場的朋友,用網路分享有價值的知識信息,推動中國網路文化健康可持續發展。今天我們不僅是跟現場的各位一起見證每個光榮的時刻,更重要的是此時此刻我們是通過新浪網向全球億萬網友進行同步視頻、微博直播,所以現場的嘉賓們、觀眾朋友們,我們以掌聲給全球
(掌聲)謝謝你們。
(女)應該說今天的盛典是2010年的中國知識社會、文化創新的縮影,2010年發生很多令人激動的事情,值得回味、眷戀,所以今天我們要在這兒和各位一起共同來見證2010年中國人在知識領域每一個光榮和夢想。
(男)下面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主辦方代表中國數字科技館廖紅女士為本次盛典致詞。
主辦方嘉賓廖紅髮言(約5分鐘)
廖紅:套用和創新就很難迸發出力量,是一個學習知識,分享知識,創造知識的場所。作為中國數字科技館集成了大量的科普資源,融匯科學與人文,全方位的展示了,遠程觀測為,2007年中國數字科技館獲得聯合國最佳科學獎,是國際社會,縮小信息差距,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2010年中國數字科技館的作品,在第22屆,網路藝術,今後中國數字科技館,還將通過科學,一系列活動,為社會公眾,信息交流活動,誠摯的歡迎大家到中國數字科技館網站上,感受科學的魅力,在知識傳播,聯合各行各業,共同推進我國的科技創新,文化創新,我們也希望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將知識中國培育成國家級的,知識盛會,知識傳播依靠你我,科技知識它需要傳播,才能遍地生根發芽,還是在座的,還是廣大的機構,我們都應該是風,是風,將知識廣泛傳播,讓知識迸發力量。謝謝。
主持人男:感謝廖紅女士的精彩致辭。中國數字科技館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項目之一,一直致力於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共享科普資源。2007年11月,中國數字科技館曾獲得了“2007世界信息峰會”頒發的最佳電子科學獎。“世界信息峰會”是國際上唯一由聯合國組織的數字傳播評價機構,這一獎項也是國際社會對中國在普及科學技術、縮小信息差距和數字鴻溝方面取得成就和所作貢獻的充分肯定。
劉夢遙:下面要請出的這位嘉賓是主辦方代表互動線上(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海東博士,掌聲有請!
潘海東:這是第一次用稿子,所以講不好的話請大家鼓掌,謝謝。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好,今天我們在中國數字科技館,知識中國年度盛典,表彰,為知識傳播,知識創新,知識傳承,做出重大貢獻,並由機構和團體,個人,進一步體會社會。1946年著名導演,中國的一個非常有名的雷鋒出現。1931年總科技,大洋洲和歐洲,
主辦方嘉賓潘海東發言
尼格買提:感謝潘海東博士精彩致辭。互動百科是全球領先中文百科網站,創建於2005年7月18日,致力於為數億中文用戶免費提供海量、全面、及時的百科信息,並通過全新的維基平台不斷改善用戶對信息的創作、獲取和共享方式。截止到2010年12月,互動百科已經發展成為由超過300萬用戶共同打造的擁有500萬詞條、52.2億文字、550萬張圖片的百科網站。下面有請著名文化學者于丹女士上台講話!
主持人男:不斷的改善這個信息的創作獲取,和共享方式,互動百科已經發展成了擁有500萬詞條,
于丹:這是一個盤點的時候,這更是一個啟程的時候,知識中國,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剛才主辦方的兩位老總都是從巨觀角度談到了中國給命運,我想從微觀角度說說一些故事,一些感受,在中國,都有每一個力量,這裡面有一個核心價值,另外一個是,和知識的那種進步,一直是中國文明裡面的兩個知識。我們說一個西方的角度,這是我從一本書隱藏的,他們在19世紀初,要飄洋過海要到美國淘第一桶金,他們到了那兒以後舉目無親,所以他我要辛辛苦苦的開創一個家業,弟弟說我要讀書,但是當時他選擇了一個很難的,很生僻的專業做地質勘探,哥哥開始不怎么同意,哥哥原來在家鄉的時候,開始種一些青菜,去賣,不僅維持了弟弟的學業,自己還娶親生了孩子。哥哥開始教育他,你看看我有了家,我的勤勞,儘管我不是大富,但是我起碼有一個溫飽的生活。弟弟就聽他說,哥哥就到菜地里說要不你跟我種菜吧,從哥哥的房子裡面跑出去,把泥土點一點,搖,看,逐漸水底下,露出了閃爍的
我們都知道技術的平台是無垠的,我們如果想了解這種信息,今天隨時可以得到,不見得是網際網路給我們的,不是書本給我們的,也不是導師能給我們的。但是是讓我們每個人在,破了萬卷書之後,行萬里路,有自己的判斷,所謂識別是去偽存真的見識,再加說知識。讓知識佇立,祝福所有的同志們,新年快樂。
尼格買提:但是我覺得很遺憾的只看到了背景,下一次好好坐到台下好好看。有請張抗抗女士,陳曉卿先生,
我覺得非常榮幸,當然我們非常關注,我要介紹一下我們中央電視台的,我覺得我們今天一起來頒發一個圖書獎,是為了襯托獲獎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