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組成
大天南星1個(炮裂,出火毒),大半夏4個(湯洗7次,去滑,並銼作塊子)。處方來源
《衛生總微》卷十。方劑主治
小兒膈上痰壅,吐逆不食,漸生驚候,胸中滿塞,咽嗌不利。用法用量
以水1大盞半,加生薑7片,慢火煎至1呷服之。入冬瓜子同煎更妙。中藥方劑之二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二白銼散主要治於小兒膈上痰壅,吐逆不食。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防風散用於破傷瘡瘍風邪,或身體疼痛,風邪攻注攣急,及皮膚瘙癢,麻木不仁,頭昏悶,牙關緊,欲成破傷風者。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訶黎勒散有澀腸止瀉的功效。
方劑1 方劑2 方劑3 方劑4 方劑5(《雞峰》卷十七。 (《局方》卷二(紹興續添方)。 《局方》卷二(紹興續添方)。
同名方劑匯總 參考資料草豆蔻散對於治療脾胃氣虛,臟腑積冷,嘔吐宿食,四肢少力,面色無華具有很好的效果。
方劑1 方劑2 方劑3 方劑4 方劑5白蘿蔔500克,鮮百部50克,飴糖少許。
配方 製法 功效 用法 蘿蔔來源於(《外科發揮》卷四)。
簡介 開宣肺氣 祛痰止咳 藥方來源 相關詞條甘草散共有多個出處,其功能主治也各不相同,本詞條將為一一介紹。
《千金》卷二:甘草散 《外台》卷三十六引《古今錄驗》:甘草散方劑別名:消枳丸、連羅丸藥物組成:白芥子1兩半,蘿蔔子1兩半,山梔1兩,川芎1兩,三棱1兩,莪術1兩,桃仁1兩,香附1兩,山楂1兩,神曲1兩,青皮5錢,...
主要成分 清熱瀉火 行氣開郁 停痰宿飲 處方來源本品為紫褐色的粉末;氣特異,味辛、苦。處方是山慈菇200g 紅大戟150g 千金子霜100g五倍子100g 麝香30g 硃砂40g雄黃20g。
成藥注釋 中醫古方註解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