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功能滋陰清熱,益氣利咽。主治鼻咽癌。藥物組成
元參30克、北沙參30克、麥冬15克、知母12克、石斛25克、黃芪25克、白朮25克、女貞子15克、紫草25克、卷柏15克、蒼耳子15克、山豆根10克、辛荑15克、白芷10克、淮山藥10克、石菖蒲10克、菟絲子15克。辨證加減
火毒凝集,頭痛,耳聾,鼻衄加防風,半枝蓮、生地、龍膽草;虛火上炎咽痛,口乾,頭暈,乏力加蘆根、天花粉、爪蔞仁;氣滯血瘀,劇烈頭痛,復視,耳嗚加夏枯草、川芎、蔓荊子、枸杞子、菊花、薄荷;頸部腫塊增大兼痰濕重者加海藻、昆布、山慈菇、川貝;苔黃膩納少者加藿香、佩蘭、米仁、焦三仙;白血球下降加補骨脂、紅參、雞血藤;腫塊放療後局部紅腫熱痛者加銀花、石膏、連翹。臨床療效
本方治療經放療後鼻咽癌50例,治後痊癒12例,5年以上生存率為24%,特效12例,顯效16例,有效4例,無效6例。處方來源
張民慶等:《腫瘤良方大全》。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按語
方中元參、麥冬、北沙參、知母、石斛、女貞子養陰清熱生律;黨參、白朮、黃芪益氣扶正;紫草、蒼耳子、辛荑、卷柏、山豆根清熱解毒。諸藥共奏養陰清熱,解毒消腫,通利鼻竅之功,適用於放療後陰津虧損、邪毒未盡之鼻咽癌患者。中藥方劑之二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