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實現
遍歷方案
從二叉樹的遞歸定義可知,一棵非空的二叉樹由根結點及左、右子樹這三個基本部分組成。因此,在任一給定結點上,可以按某種次序執行三個操作:
⑴訪問結點本身(N),
⑵遍歷該結點的左子樹(L),
⑶遍歷該結點的右子樹(R)。
以上三種操作有六種執行次序:
NLR、LNR、LRN、NRL、RNL、RLN。
注意:
前三種次序與後三種次序對稱,故只討論先左後右的前三種次序。
遍曆命名
根據訪問結點操作發生位置命名:
① NLR:前序遍歷(PreorderTraversal亦稱(先序遍歷))
——訪問根結點的操作發生在遍歷其左右子樹之前。
② LNR:中序遍歷(InorderTraversal)
——訪問根結點的操作發生在遍歷其左右子樹之中(間)。
③ LRN:後序遍歷(PostorderTraversal)
——訪問根結點的操作發生在遍歷其左右子樹之後。
注意:
由於被訪問的結點必是某子樹的根,所以N(Node)、L(Left subtree)和R(Right subtree)又可解釋為根、根的左子樹和根的右子樹。NLR、LNR和LRN分別又稱為先根遍歷、中根遍歷和後根遍歷。
遍歷算法
.中序遍歷的遞歸算法定義:
若二叉樹非空,則依次執行如下操作:
⑴遍歷左子樹;
⑵訪問根結點;
⑶遍歷右子樹。
2.先序遍歷的遞歸算法定義:
若二叉樹非空,則依次執行如下操作:
⑴ 訪問根結點;
⑵ 遍歷左子樹;
⑶ 遍歷右子樹。
3.後序遍歷得遞歸算法定義:
若二叉樹非空,則依次執行如下操作:
⑴遍歷左子樹;
⑵遍歷右子樹;
⑶訪問根結點。
中序算法實現
用二叉鍊表做為存儲結構,中序遍歷算法可描述為:
void InOrder(BinTree T)
{ //算法里①~⑥是為了說明執行過程加入的標號
① if(T) { // 如果二叉樹非空
② InOrder(T->lchild);
③ printf("%c",T->data); // 訪問結點
④ InOrder(T->rchild);
⑤ }
⑥ } // InOrder
中序投影法
計算中序遍歷擁有比較簡單直觀的投影法,如圖
遍歷序列
1.遍歷二叉樹的執行蹤跡
三種遞歸遍歷算法的搜尋路線相同。
具體線路為:
從根結點出發,逆時針沿著二叉樹外緣移動,對每個結點均途徑三次,最後回到根結點。
2.遍歷序列
⑴ 中序序列(inorder traversal)
中序遍歷二叉樹時,對結點的訪問次序為中序序列
【例】中序遍歷的二叉樹時,得到的中序序列為:
D B A E C F
⑵ 先序序列(preorder traversal)
先序遍歷二叉樹時,對結點的訪問次序為先序序列
【例】先序遍歷的二叉樹時,得到的先序序列為:
A B D C E F
⑶ 後序序列(postorder traversal)
後序遍歷二叉樹時,對結點的訪問次序為後序序列
【例】後序遍歷的二叉樹時,得到的後序序列為:
D B E F C A
⑷層序遍歷(level traversal)二叉樹的操作定義為:若二叉樹為空,則退出,否則,按照樹的結構,從根開始自上而下,自左而右訪問每一個結點,從而實現對每一個結點的遍歷
【例】層序遍歷的二叉樹時,得到的層序序列為:
A B C D E F
層序遍歷
除了先序遍歷、中序遍歷、後序遍歷外,還可以對二叉樹進行層序遍歷。設二叉樹的根節點所在層數為1,層序遍歷就是從所在二叉樹的根節點出發,首先訪問第一層的樹根節點,然後從左到右訪問第2層上的節點,接著是第三層的節點,以此類推,自上而下,自左至右逐層訪問樹的結點的過程就是層序遍歷。
遞歸實現
在這裡,所有的二叉樹都以數組的形式儲存。
前序遍歷
1、procedure first(i:longint);
2、begin
3、write(a[i]);
4、ifa[i*2]<>0 then first(i*2);
5、ifa[i*2+1]<>0 then first(i*2+1);
6、end;
中序遍歷
procedure mid(i:longint);beginif a[i*2]<>0 then mid(i*2);write(a[i]);if a[i*2+1]<>0 then mid(i*2+1);end;後序遍歷
procedure last(i:longint);beginif a[i*2]<>0 then last(i*2);if a[i*2+1]<>0 then last(i*2+1);write(a[i]);end;注意事項
⑴在搜尋路線中,若訪問結點均是第一次經過結點時進行的,則是前序遍歷;若訪問結點均是在第二次(或第三次)經過結點時進行的,則是中序遍歷(或後序遍歷)。只要將搜尋路線上所有在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經過的結點分別列表,即可分別得到該二叉樹的前序序列、中序序列和後序序列。
⑵上述三種序列都是線性序列,有且僅有一個開始結點和一個終端結點,其餘結點都有且僅有一個前驅結點和一個後繼結點。為了區別於樹形結構中前驅(即雙親)結點和後繼(即孩子)結點的概念,對上述三種線性序列,要在某結點的前驅和後繼之前冠以其遍歷次序名稱。
【例】二叉樹中結點C,其前序前驅結點是D,前序後繼結點是E;中序前驅結點是E,中序後繼結點是F;後序前驅結點是F,後序後繼結點是A。但是就該樹的邏輯結構而言,C的前驅結點是A,後繼結點是E和F。
二叉鍊表基本思想
基於先序遍歷的構造,即以二叉樹的先序序列為輸入構造。
注意:
先序序列中必須加入虛結點以示空指針的位置。
【例】
建立二叉樹,其輸入的先序序列是:ABD∮∮∮CE∮∮F∮∮。
構造算法
假設虛結點輸入時以空格字元表示,相應的構造算法為:
void CreateBinTree (BinTree **T){ //構造二叉鍊表。T是指向根指針的指針,故修改*T就修改了實參(根指針)本身 char ch; if((ch=getchar())=="") *T=NULL; //讀入空格,將相應指針置空 else{ //讀人非空格 *T=(BinTNode *)malloc(sizeof(BinTNode)); //生成結點 (*T)->data=ch; CreateBinTree(&(*T)->lchild); //構造左子樹 CreateBinTree(&(*T)->rchild); //構造右子樹 }}
注意:
調用該算法時,應將待建立的二叉鍊表的根指針的地址作為實參。
示例
設root是一根指針(即它的類型是BinTree),則調用CreateBinTree(&root)後root就指向了已構造好的二叉鍊表的根結點。
二叉樹建立過程見
下面是關於二叉樹的遍歷、查找、刪除、更新數據的代碼(遞歸算法):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typedef int T;class bst{ struct Node{ T data; Node* L; Node* R; Node(const T& d,Node* lp=NULL,Node* rp=NULL):data(d),L(lp),R(rp){} }; Node* root; int num;public: bst():root(NULL),num(0){} void clear(Node* t){ if(t==NULL) return; clear(t->L); clear(t->R); delete t; } ~bst(){clear(root);} void clear(){ clear(root); num = 0; root = NULL; } bool empty(){return root==NULL;} int size(){return num;} T getRoot(){ if(empty()) throw "empty tree"; return root->data; } void travel(Node* tree){ if(tree==NULL) return; travel(tree->L); cout << tree->data << ' '; travel(tree->R); } void travel(){ travel(root); cout << endl; } int height(Node* tree){ if(tree==NULL) return 0; int lh = height(tree->L); int rh = height(tree->R); return 1+(lh>rh?lh:rh); } int height(){ return height(root); } void insert(Node*& tree,const T& d){ if(tree==NULL) tree = new Node(d); else if(ddata) insert(tree->L,d); else insert(tree->R,d); } void insert(const T& d){ insert(root,d); num++; } Node*& find(Node*& tree,const T& d){ if(tree==NULL) return tree; if(tree->data==d) return tree; if(ddata) return find(tree->L,d); else return find(tree->R,d); } bool find(const T& d){ return find(root,d)!=NULL; } bool erase(const T& d){ Node*& pt = find(root,d); if(pt==NULL) return false; combine(pt->L,pt->R); Node* p = pt; pt = pt->R; delete p; num--; return true; } void combine(Node* lc,Node*& rc){ if(lc==NULL) return; if(rc==NULL) rc = lc; else combine(lc,rc->L); } bool update(const T& od,const T& nd){ Node* p = find(root,od); if(p==NULL) return false; erase(od); insert(nd); return true; }};int main(){ bst b; cout << "input some integers:"; for(;;){ int n; cin >> n; b.insert(n); if(cin.peek()=="\n") break; } (); for(;;){ cout << "input data pair:"; int od,nd; cin >> od >> nd; if(od==-1&&nd==-1) break; b.update(od,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