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分析
百部世紀小說分別來自中國大陸、台灣地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其中台灣小說占 1/4多,香港作家的作品占10部。
中國現代文學經典列前十名上榜的前10部小說,大多數屬於三四十年代的作品,也都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順序為魯迅的《吶喊》、沈從文的《邊城》、老舍的《駱駝祥子》、張愛玲的《傳奇》、錢鍾書的《圍城》、茅盾的《子夜》、白先勇的《台北人》、巴金的《家》、蕭紅的《呼蘭河傳》、劉鶚的《老殘遊記》。
10本小說中,歷史最久遠的,為清末作家劉鶚發表於1903年,反映晚清腐敗社會的《老殘遊記》,較後期的則為旅美台灣作家白先勇的代表作《台北人》。這本出版於60年代的短篇小說集,同時也是10本小說中,唯一以台灣作為創作背景的小說結集。
這10本小說不僅在特定時代發揮過一定的影響力,反映了某個時代的人文與精神面貌,也寫出了人性的深層面與共同的價值觀,即使在現在,這些作品仍感召著許許多多讀者,未曾在浩浩書海中埋沒。
“百強”之中,也有少部分作家有超過一部以上的作品入選,這幾位作家都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品曾發揮重要影響力或普及率、包括魯迅(《吶喊》、《彷徨》)、張愛玲(《傳奇》、《半生緣》)、巴金(《家》、《寒夜》)、老舍(《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和金庸(《射鵰英雄傳》、《鹿鼎記》)。
五十至七十年代台灣小說居多
若以小說發表的年份來看,“百強”基本上以三四十年代的小說名著占數最多,1949年至1976年入選的中國大陸小說,僅得浩然的《艷陽天》及王蒙的《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五十年代七十年代中期的入選作品以台灣及台灣旅美作家占大多數,包括吳濁流的《亞細亞的孤兒》、高陽的《胡雪岩》、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鍾理和的《原鄉人》、姜貴的《鏇風》、司馬中原的《狂風沙》、臺靜農的《地之子》、鄧克保(柏楊)的《異域》、鍾肇政的《台灣人三部曲》、朱西寧的《鐵漿》、陳映真的《將軍族》、王文興的《家變》、黃春明的《兒子的大玩偶》、王禎和的《嫁妝——牛車》、於梨華的《又見棕擱,又見棕擱》、聶華苓的《桑青與桃紅》、陳若曦的《尹縣長》、張系國的《棋王》等。
兩岸不少中生代作家上榜在內容方面,取材及反省文革的傷痕小說也有數部入選,其中包括許多人耳熟能詳的戴厚英的《人啊,人!》、古華的《芙蓉鎮》、張煒的《古船》、張賢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賈平凹的《浮躁》、楊絳的《洗澡》等。入選的百部小說之中,除純文學創作外,並不排斥武俠小說、科幻小說與言情小說,如張恨水的《啼笑姻緣》、瓊瑤的《窗外》、亦舒的《喜寶》、李碧華的《霸王別姬》、倪匡的《藍血人》等都榜上有名。
值得一提的是,入選小說也有不少為兩岸目前當紅的中生代作家作品,這些出生於五六十年代,目前年齡在50歲左右的中生代作家,由於生活背景與人生歷練的不同,在小說中各自反映了中國、台灣的時空特點、生活風貌與文學創作的取向,入選小說包括莫言的《紅高梁》(18)、阿城的《棋王》(20)、韓少功的《馬橋詞典》(22)、王安憶的《長恨歌》(39)、朱天文的《世紀末的華麗》(54)、王小波的《黃金時代》(77)、黃凡的《賴索》(80)、蘇童的《妻妾成群》(81)、李昂的《殺夫》(83)、蘇偉貞的《沉默之島》(86)、朱天心的《古都》(88)、張大春的《四喜憂國》(90)、余華的《活著》(96)等。這十餘部中生代作家的小說,有些出版時還引起不同程度的關注或爭議,如韓少功的《馬橋詞典》、李昂的《殺夫》都曾是備受注目的作品。
歷經大半年時間完成評審工作的“二十世紀華文小說一百強”,首先由《亞洲周刊》編輯部列出500餘本小說作為參考名單,再由14位評選委員根據書單選出百強。14位評審由來自兩岸三地、新加坡、馬來西亞及美國的作家學者共同組成,分別為中國大陸的余秋雨、王蒙、王曉明、劉再復、謝冕,台灣的王杏慶(南方朔)、施叔青,美國的鄭樹森、王德威,香港的劉以鬯、黃繼持、黃子平,馬來西亞的潘雨桐,新加坡的黃孟文。 所選出的本世紀的百部華文小說,評選範圍極廣,從純文學類到通俗文學類都有,個人認為有一點參考價值。
武俠小說
5部:
[前面數字為排名]
29 | 射鵰英雄傳 | 金庸 |
31 | 鹿鼎記 | 金庸 |
55 | 蜀山劍俠傳 | 還珠樓主 |
84 | 楚留香 | 古龍 |
87 | 白髮魔女傳 | 梁羽生 |
入選名單
兩部作品入選者
“百強”之中,有少部分作家有兩部作品入選:
魯迅 | 《 吶喊 》、《 彷徨 》 |
張愛玲 | 《 傳奇 》、《 半生緣 》 |
巴金 | 《 家 》、《 寒夜 》 |
老舍 | 《 駱駝祥子 》、《 四世同堂 》 |
金庸 | 《 射鵰英雄傳 》《 鹿鼎記 》 |
全體入選作家及作品
1 | 吶喊 | 魯迅 | 35 | 異域 | 鄧克保 | 69 | 地之子 | 臺靜農 |
2 | 邊城 | 沈從文 | 36 | 曾國藩 | 唐浩明 | 70 | 城南舊事 | 林海音 |
3 | 駱駝祥子 | 老舍 | 37 | 原鄉人 | 鍾理和 | 71 | 古船 | 張煒 |
4 | 傳奇 | 張愛玲 | 38 | 白鹿原 | 陳忠實 | 72 | 酒徒 | 劉以鬯 |
5 | 圍城 | 錢鍾書 | 39 | 長恨歌 | 王安憶 | 73 | 未央歌 | 鹿橋 |
6 | 子夜 | 茅盾 | 40 | 吉陵春秋 | 李永平 | 74 | 沉重的翅膀 | 張潔 |
7 | 台北人 | 白先勇 | 41 | 黃禍 | 王力雄 | 75 | 果園城記 | 師陀 |
8 | 家 | 巴金 | 42 | 狂風沙 | 司馬中原 | 76 | 人啊,人! | 戴厚英 |
9 | 呼蘭河傳 | 蕭紅 | 43 | 艷陽天 | 浩然 | 77 | 黃金時代 | 王小波 |
10 | 老殘遊記 | 劉鶚 | 44 | 公墓 | 穆時英 | 78 | 狗日的糧食 | 劉恆 |
11 | 寒夜 | 巴金 | 45 | 舊址 | 李銳 | 79 | 棋王 | 張系國 |
12 | 彷徨 | 魯迅 | 46 | 星星.月亮.太陽 | 徐速 | 80 | 賴索 | 黃凡 |
13 | 官場現形記 | 李伯元 | 47 | 台灣人三部曲 | 鍾肇政 | 81 | 妻妾成群 | 蘇童 |
14 | 財主的兒女們 | 路翎 | 48 | 洗澡 | 楊絳 | 82 | 霸王別姬 | 李碧華 |
15 | 將軍族 | 陳映真 | 49 | 鏇風 | 姜貴 | 83 | 殺夫 | 李昂 |
16 | 沉淪 | 郁達夫 | 50 | 荷花澱 | 孫犁 | 84 | 楚留香 | 古龍 |
17 | 死水微瀾 | 李劼人 | 51 | 我城 | 西西 | 85 | 窗外 | 瓊瑤 |
18 | 紅高粱 | 莫言 | 52 | 受戒 | 汪曾祺 | 86 | 沉默之島 | 蘇偉貞 |
19 | 小二黑結婚 | 趙樹理 | 53 | 鐵漿 | 朱西寧 | 87 | 白髮魔女傳 | 梁羽生 |
20 | 棋王 | 阿城 | 54 | 世紀末華麗 | 朱天文 | 88 | 古都 | 朱天心 |
21 | 家變 | 王文興 | 55 | 蜀山劍俠傳 | 還珠樓主 | 89 | 尹縣長 | 陳若曦 |
22 | 馬橋詞典 | 韓少功 | 56 | 又見棕櫚,又見棕櫚 | 於梨華 | 90 | 四喜憂國 | 張大春 |
23 | 亞細亞的孤兒 | 吳濁流 | 57 | 浮躁 | 賈平凹 | 91 | 喜寶 | 亦舒 |
24 | 半生緣 | 張愛玲 | 58 | 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 | 王蒙 | 92 | 男人一半是女人 | 張賢亮 |
25 | 四世同堂 | 老舍 | 59 | 玉梨魂 | 徐枕亞 | 93 | 將軍底頭 | 施蟄存 |
26 | 胡雪岩 | 高陽 | 60 | 香港三部曲 | 施叔青 | 94 | 藍血人 | 倪匡 |
27 | 啼笑姻緣 | 張恨水 | 61 | 京華煙雲 | 林語堂 | 95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 吳趼人 |
28 | 兒子的大玩偶 | 黃春明 | 62 | 倪煥之 | 葉聖陶 | 96 | 活著 | 余華 |
29 | 射鵰英雄傳 | 金庸 | 63 | 春桃 | 許地山 | 97 | 岡底斯的誘惑 | 馬原 |
30 | 莎菲女士的日記 | 丁玲 | 64 | 桑青與桃紅 | 聶華苓 | 98 | 十年十癔 | 林斤瀾 |
31 | 鹿鼎記 | 金庸 | 65 | 藍與黑 | 王藍 | 99 | 北極風情畫 | 無名氏 |
32 | 孽海花 | 曾樸 | 66 | 二月 | 柔石 | 100 | 雍正皇帝 | 二月河 |
33 | 惹事 | 賴和 | 67 | 風蕭蕭 | 徐訏 | |||
34 | 嫁妝一牛車 | 王禎和 | 68 | 芙蓉鎮 | 古華 |
參評評審
中國大陸 | 余秋雨、王蒙、王曉明、劉再復、謝冕 |
中國台灣 | 王杏慶(南方朔)、施叔青 |
中國香港 | 劉以鬯、黃繼持、黃子平 |
美國 | 鄭樹森、王德威 |
馬來西亞 | 潘雨桐 |
新加坡 | 黃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