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四百論

中觀四百論

聖天菩薩(亦稱提婆菩薩),以修行竅訣方式粹攝《中論》密義而著《中觀四百論》。

本師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為利益不同根基而三轉法輪,其中第二轉法輪,著重宣演般若空性。世尊示現涅盤後,弘教者分兩大派開闡般若深義:其一,無著菩薩以《現觀莊嚴論》為宗綱,開創了廣大行派,以隱義方式宣示般若;其二,龍樹菩薩以《中論》為根本論,開創了甚深見派,直顯般若空性深義。於此根本論,又有兩大論師闡其密義:一者即聖天菩薩(亦稱提婆菩薩),以修行竅訣方式粹攝《中論》密義而著《四百論》;另者月稱菩薩,著《顯句論》釋《中論》字句,造

《入中論》顯明其深義。因而若欲修持了悟般若空性,於《四百論》尤應深加研習。

於漢傳佛教中,此論原有二譯本,一為姚秦鳩摩羅什大師簡譯的《百論》,二為唐玄奘大師所譯之《廣百論》。《百論》實際上是印度婆藪開士論師所作的《四百論》注釋中的部分;而《廣百論》僅為《四百論》後八品之頌文,因當年那爛陀寺護法論師以唯識觀點注釋此論時,將此論一分為二,前八品為《說法百論》,後八品為《辯議百論》。玄奘大師於護法論師之親傳弟子戒賢論師前,得此二論及義疏,回國後便將《辯議百論》譯為《廣百論》。故《四百論》在漢傳佛教中,一直未有完整譯本。到近代法尊法師入藏求法,親睹藏地中觀學者對此論的重視及此論對學者的裨益,於是不辭辛勞從藏文譯出此論前八品,並對後八品的譯文依藏譯本作了一些補充,目前該譯本是《四百論》在漢地最為完善的譯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