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中論》,為龍樹菩薩的著作。
尊者憑藉超凡入聖的俱生智慧,集《般若經》之所有精華於一體,撰著了詮說般若空性的中觀論典之根本源泉——中觀理集;其中的《中觀根本慧論》,在中觀論典之繁茂大樹中,有如樹根般不可撼動之重要地位。在藏地的各大寺院中,《中觀根本慧論》、《入中論》以及《中觀四百論》,是修學中觀的必修課程。(索達吉堪布)
麥彭仁波切著有《中論釋——善解龍樹密意莊嚴論》。
《中觀根本慧論》,簡稱《中論》,為龍樹菩薩造論,宗喀巴大師做疏,釋迦比丘傳授,顛津顙摩中譯。
簡稱《中論》,為龍樹菩薩的著作。
尊者憑藉超凡入聖的俱生智慧,集《般若經》之所有精華於一體,撰著了詮說般若空性的中觀論典之根本源泉——中觀理集;其中的《中觀根本慧論》,在中觀論典之繁茂大樹中,有如樹根般不可撼動之重要地位。在藏地的各大寺院中,《中觀根本慧論》、《入中論》以及《中觀四百論》,是修學中觀的必修課程。(索達吉堪布)
麥彭仁波切著有《中論釋——善解龍樹密意莊嚴論》。
印度大乘佛教主要派別之一。中國傳統稱為空宗。因宣揚龍樹的中道而得名。 中觀理論最早的闡述者和奠基人是2~3世紀的龍樹和他的弟子提婆。但作為一個學派,則出...
理論基礎 理論發展 傳播 相關解釋概述 中觀應成派(梵文音譯:Madhyamika-Prasangika ),又名應成派中觀,前者為此派的自稱,是中晚期佛教內出現的分支,由印度佛護論師借...
思想起源 時代背景和佛教的分裂演化 中觀真實義 佛理剖析 藏傳佛教他派對應成派中觀的看法中觀學派是印度大乘佛教主要派別之一。中國傳統稱為空宗。因宣揚龍樹的中道而得名。中觀理論最早的闡述者和奠基人是2~3世紀的龍樹和他的弟子提婆。但作為一個學...
理論基礎 派別分立 發展傳播 重要書籍 相關理論五部大論,為五部在印度所造的大乘佛教的論典,所指的有二者,一為註解唯識經典的彌勒五論,另一是藏傳佛教佛學院僧人必讀的的五部大論《現觀莊嚴論》、《入中論》...
戒律 俱舍 因明 中觀 般若三論宗是中國隋唐時代佛教宗派。因據印度龍樹《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百論》三部論典創宗而得名。又因其闡揚“一切皆空”、“諸法性空”而名空宗或法性宗。...
簡介 源起 由來 理論概述 宗義》,系統地闡述對中觀論思想的根本見解。相傳在鳩摩羅什譯此論時,印度即有70多家...概述又稱《中觀論》或《正觀論》,與《百論》、《十二門論》合稱三論宗據以...,形成與瑜伽行派相對立的一大學派——中觀派。首先弘傳此論的,有以佛護、清辨為...
概述 內容簡介彌勒五論,即彌勒菩薩(一雲,彌勒為與無著、世親同時代或稍早的一位論師)所說的五部論典。但漢傳與藏傳有所不同。漢傳彌勒五論:《瑜伽師地論》、《大乘莊嚴經論...
簡介 《辨法法性論》 《辨中邊論》 《寶性論》 《大乘莊嚴經論》《正觀論》,印度佛教論書 ,又稱《中觀論》或《中論》,與《十二門論》、《百論》合稱三論宗據以立宗的“三論”。古印度龍樹著,青目注釋,後秦鳩摩羅什譯,4卷...
簡介 影響 傳說 講解中國佛教論書。僧肇著。1卷。南朝梁陳間匯集的僧肇論文。篇名分別為《宗本義》、《物不遷論》、《不真空論》、《般若無知論》、《涅盤無名論》。首篇就本無、實相...
簡述 《物不遷論》 《不真空論》 《般若無知論》 《涅盤無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