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的前身系1940年8月在重慶北碚成立的中國地理研究所,是全國唯一以湖泊-流域系統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綜合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秉維、任美鍔、周立三曾先後擔任過所長。現有在職職工171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1人、研究員29人、副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72人。在站博士後近20人,在學研究生規模超過150人。

基本信息

所況簡介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研究所的戰略定位是:以探索自然和人文要素驅動下湖泊(含人工湖泊水庫)-流域系統過程、格局及其相互作用規律為基礎,開展湖泊資源、環境及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努力將研究所建成學科綜合優勢顯著、地域特色鮮明、國家知識創新體系中不可替代的國際著名湖泊科學綜合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國家湖泊資源利用與環境治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經濟發達地區可持續發展科學研究與決策諮詢中心。

研究所主要面向湖泊水環境與污染治理、湖泊-流域系統演變與調控、流域重大開發工程的生態環境效應以及經濟發達地區環境與發展研究領域,重點發展湖泊水文與水資源、湖泊環境與生態、湖泊沉積與環境演化、湖泊-流域相互作用、流域資源環境與區域發展等學科方向。現設有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湖泊生態與環境工程研究中心、區域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湖泊野外觀測與數據中心(含太湖湖泊生態系統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鄱陽湖湖泊濕地綜合研究站、撫仙湖高原深水湖泊研究站和中國湖泊-流域數據中心)

現任領導

楊桂山

個人概況:1965年8月生,江蘇興化人,博士,研究員。現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所長。

簡歷: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1987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地理系(現城市與資源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工作,於1993年和1997年在職獲得理學碩士和理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資源利用與環境效應、海岸環境變化與區域回響以及流域綜合管理等研究。現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資源持續利用與減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理學會自然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地理學會副理事長。為《自然災害學報》、《湖泊科學》、《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等學術期刊編委。曾先後榮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三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首屆優秀博士論文獎、第四屆全國青年地理科技獎等,2002年被確定為江蘇省“333新世紀科學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以第一作者公開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專著3部。

瀋吉

個人概況:男,1963年6月生,江蘇常州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副所長。

簡歷: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198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1988年在該系獲碩士學位,1991年獲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同位素地球化學專業博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湖泊沉積與環境開放實驗室工作,1992年晉升副研究員,93年任所長助理,95年作為科學院公派訪問學者赴日本東京大學進修,1996年晉升研究員,2000年任博士生導師並擔任中國科學院湖泊沉積與環境開放實驗室主任。現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湖泊沉積與環境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全新世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等職。

一直從事湖泊沉積與全球變化研究。先後承擔國家“97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面上基金、科學院方向性項目等10多項課題,發表論文80多篇,其中SCI論文30多篇,合作編寫專著2本,申請並獲準專利2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95中國高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金獎1項,以及個人獎多項。目前是國家“973”項目課題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負責人,以及科學院創新工程項目首席科學家。曾獲得日本學術振興會、英國皇家學會、德國馬普學會等基金資助,赴日本、英國、德國、美國等講學或開展合作研究。是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和江蘇省青年科技標兵,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掌握英、日二門外語。

五大學科方向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湖泊水文與水資源

研究湖泊水文物理要素(水量、水熱、水動力等)的自然和人為影響變化規律,湖泊萎縮/鹹化過程,湖泊水量平衡及其對全球變化回響,湖泊地下水分運移和水汽相互作用,湖泊生態水位與水量確定,湖泊水資源利用等。

湖泊環境與生態

研究營養元素與污染物質在湖泊系統中不同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湖泊富營養化水華暴發與複合污染形成機制,湖泊污染的生態與健康風險及消減,湖泊環境毒理與水環境工程,湖泊生物演替與生物多樣性,湖泊生態修復技術與維持生態系統穩定的原理,湖泊環境遙感監測原理與方法,湖泊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對複合污染及其全球變化的回響等。

湖泊沉積與環境演化

研究不同類型湖泊演變過程與機制,人與自然相互作用的湖泊沉積回響,湖泊環境代用指標的定量重建,湖泊環境演化的地域分異規律與驅動機制,湖泊環境變化趨勢預測等。

湖泊-流域過程與調控

研究湖泊-流域系統物質輸移過程、通量與環境效應,流域城市化、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對水環境和水災害的影響與調控,湖泊、流域生態系統健康評估與綜合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等。

流域資源環境與區域發展

研究城市與城鄉統籌發展,區域發展與空間協調,資源承載能力和生態與環境容量,可持續發展監測與評估,土地利用/覆被變化、景觀生態格局變化遙感監測,數字流域與區域綜合集成模擬等。

四大研究領域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湖泊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

針對我國亟待解決的湖泊污染水體修復問題,特別是東部大型淺水湖泊的複合污染和生態與環境災害問題,瞄準湖泊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和供水安全以及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長期目標,以野外觀測、可控實驗與數值模擬為主要手段,從不同時空尺度研究湖泊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和演化規律,研究污染物在不同條件下的污染特徵、環境行為、效應,建立受損湖泊環境修復理論與技術導則,開發湖泊污染治理的關鍵成套技術,科學把握生態系統結構重建並逐步實行其功能轉化的生態修復規律,建立湖泊生態系統的健康標準與調控技術,為評價湖泊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及價值化提供依據。開發削減湖泊污染和生態風險的技術,提出湖泊水污染控制策略。

湖泊-流域系統演變與調控

針對湖泊資源不合理利用導致湖泊功能喪失和引發區域性生態危機問題,瞄準湖泊-流域系統演變規律和綜合管理理論的科學目標,重點研究不同氣候區湖泊形成演化過程與地域分異規律及未來趨勢、全球變化與人類活動影響下流域下墊面變化的湖泊水文回響與反饋機理,揭示我國東部地區湖泊演變、湖泊濕地生態結構與功能演替、流域洪澇災害加劇過程與機理,西部地區湖泊退縮、鹹化機理及其對區域生態與環境影響,提出湖泊-流域資源合理利用、生態環境建設與綜合管理對策,為國家相關需求提供決策依據。

流域重大開發工程的生態環境效應

針對長江三峽和南水北調等重大開發工程建設的環境後效問題,瞄準確保生態安全目標,以現場原位觀測試驗、動態監測和綜合模擬為手段,研究重大開發工程建設背景下,江湖、河湖相互作用關係的演變規律、趨勢及其對湖泊水環境與湖泊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變化、江湖洪水災害、湖泊濕地演變、河湖枯水徑流調節等的影響,發展複雜邊界條件和複雜水系格局的綜合模擬模型,定量評估重大開發工程建設的生態與環境效應,提出減輕重大開發工程建設負面效應的對策和措施。

經濟發達地區環境與發展

針對經濟發達地區經濟、資源與環境協調發展中的問題,瞄準區域可持續發展目標,建立經濟發達地區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需求關係模型,提出維持高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區域開發模式、空間組織架構以及資源環境保障體系;豐富富有中國特色和地區特點的區域規劃編制體系,完善區域空間功能分區技術和方法;建立區域可持續發展動態評估模型,對區域可持續發展態勢實施監測與預警;形成經濟發達地區的綜合開發模式和調控方案,為區域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決策諮詢服務。豐富區域地理學和可持續發展理論。

學術帶頭人

施雅風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機構設定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研究機構:湖泊水文與環境化學研究室、湖泊沉積與環境演化研究室湖泊生物與生態研究室、湖泊-流域過程與調控研究室、流域資源環境與區域發展研究室地理信息科學研究室

科研平台設定: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湖泊生態與環境工程中心、區域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湖泊野外觀測與數據中心(含太湖湖泊生態系統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鄱陽湖湖泊濕地綜合研究站、撫仙湖高原深水湖泊研究站、中國湖泊-流域數據中心)

管理機構:黨政辦公室、科研處、人事教育處(含研究生部)

支撐機構:圖書情報室(含編輯部)

重大項目與成果

研究所現有在研各類重大重點項目10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重大基金課題1項,傑出青年基金項目1項、面上項目41項,國家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863課題等4項,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項目與百人計畫擇優支持項目等5項。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所史

機構沿革及學科發展情況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1937年國民黨國立中央研究院開始籌建地理研究所,並聘請李四光先生為國立中央研究院地理研究所籌備處主任,後因戰亂及經費問題未果。

1940年8月由中英庚款董事會會長朱家驊提議創建中國地理所,所址設在四川重慶北碚,黃國璋任所長,所內設:自然地理組、人生地理組、大地測量組、海學組,全所職工40餘人。1947年中國地理研究所改隸屬國民黨教育部,所長由林超接任,同時研究所由四川重慶北碚遷至南京。

1949年南京解放由南京市軍管會文教部接管,當時所內職工僅剩9人。1950年移交中國科學院並成立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籌備處,由竺可楨黃秉維任籌備處正副主任。

1953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正式成立,由黃秉維任所長。所內設地理組、大地測量組、地圖組。1957年大地測量組獨立成立測量製圖研究室,1958年遷往武漢組建中國科學院武漢測量製圖研究所。1958年國務院決定地理所遷往北京,南京留下部分同志組建南京地理所,當時留下的同志主要搞湖泊學,因此成立了湖泊研究室和地理室,由施成熙教授兼湖泊室主任,由任美鍔任所長,周立三任副所長。1970年7月中科院研究所體制調整時將本所下放江蘇省、歸原省科技局領導,改名為“江蘇省地理研究所”。1979年6月經科學院研究擬同意中科院與省雙重領導,以中科院為主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研究所”。1980年元月1日本所正式重歸院建制。1987年10月改名為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至今。

1998年1月20日本所進入中科院第二批科研基地型研究所試點單位。2000年本所進入中科院A類研究所行列。2001年8月15日我所正式進入了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單位的行列。2006年進入中國科學院創新三期行列。全所現有在職職工171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研究員35人,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62人。設有地理學博士後流動站,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環境科學3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和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環境科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4個碩士學位授予點。自1982年以來共培養近320名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140多名),目前在學研究生規模超過150人。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歷經6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全國唯一以湖泊-流域系統為研究對象的綜合研究機構,主導著中國湖泊科學的發展方向,並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在湖泊物理湖泊化學湖泊生物湖泊沉積與全球變化、以及經濟快速發展地區可持續發展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的學科特色和不可替代的研究優勢,為我國湖泊資源開發、環境治理以及長江中下游與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出了歷史性的重要貢獻。
自2001年8月進入知識創新工程試點二期以來,我所科研和社會事業發展均取得了顯著進步,人才隊伍得到了整體最佳化,科技創新能力得到了明顯增強,湖泊科學和區域地理學兩大傳統優勢學科得到長足發展,研究所總體發展態勢良好。在新的形勢下,研究所將面向國家在湖泊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湖泊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以及經濟發達地區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緊迫要求,結合國際湖泊-流域科學發展態勢和科學前沿,進一步制定和落實研究所的總體與階段發展目標,建立起以我所創新研究平台為核心的中國湖泊-流域科學聯合研究創新體系,大幅提升相關決策科學支撐能力和學科國際地位,培養和造就一支適應國家戰略需求、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湖泊-流域科學研究一流創新人才隊伍。

研究生教育概況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的前身為中國地理研究所,於1940年8月在重慶北碚建立,是中國地理學的搖籃。1988年1月改名為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研究所是全國唯一以湖泊—流域系統為研究對象的國立綜合研究機構,主導著中國湖泊科學的發展方向,並在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資源環境與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研究方面擁有無可比擬的綜合優勢和特色,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

研究所主要業務是瞄準國家在湖泊—流域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的強大需求,以湖泊—流域系統為研究核心,在湖泊資源與環境、湖泊—流域相互作用以及流域發展與管理三大領域開展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研究。經過六十餘年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和經驗,形成了一個既有堅實理論基礎、又能攻克學術難關的人才群體。迄今已獲得科研成果470多項,有180餘項成果獲國家、部、省級獎勵,其中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

研究所現有職工171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研究員31名,副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72名,博士生導師20多名,碩士生導師30多名。擁有地理學博士後流動站,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和環境科學博士學位授予點,以及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和環境科學碩士學位授予點,是培養湖泊學、區域地理學和環境科學高層次人才的重點單位之一。

作為一個有著60多年發展歷史的國家級研究所,本所在辦學條件,科研儀器設備,野外觀測手段,圖書情報資料,生活後勤等方面均形成了較強的保障體系,在科研經費上也具備了強大的實力,在生活上享有高額助學金、創新研究津貼。

學術組織與出版物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研究所是江蘇省地理學會江蘇省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學會、江蘇省海洋湖沼學會與中國地理學會長江分會的掛靠單位。2005年各學會進行了正常的換屆工作。江蘇省海洋湖沼學會、江蘇省地理學會、江蘇省遙感學會近年來分別在蘇州、南京、淮陰等地召開了學術年會。2006年江蘇省海洋湖沼學會、江蘇省地理學會被江蘇省科協評為2006年度先進學會。

《湖泊科學》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和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報導反映湖泊(含水庫)及其流域在人與自然相互作用下資源、生態、環境變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刊載與湖泊科學有關的各學科(如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地質學、地理學等)以及湖泊工程、流域綜合管理的理論性或套用性研究論文、簡報和綜述.《湖泊科學》目前為雙月刊,每1、3、5、7、9、11月6日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創新文化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創新文化是先進文化的重要內涵,也是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工作的目標之一。創新文化是有利於開展創新活動的一種氛圍,是科技活動中產生的與整體價值準則相關的民眾創新精神及其表現形式的總和。園區環境、整體形象和規章制度是創新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創新精神、科學思想、價值導向、倫理道德、愛國主義精神是創新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