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成立於1957年,隸屬於農業部,是全國綜合性畜牧科學研究機構,是國家昌平綜合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畜牧分中心和動物營養學國家重點開放實驗室的依託單位。現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研究員29人,副研究員38人,博士生導師25人,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專家9名,國家級“百千萬人才”6名,中國農科院特聘一級和二級學科傑出人才14人。現有畜牧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和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飼料科學3個博士生培養點。

研究所簡介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2002年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後研究所定位為國家級社會公益性畜牧獸醫綜合科技創新研究機構,以畜禽牧草為主要研究對象,以資源研究和品種培育為基礎,以生物技術為手段,以營養與飼養技術研究為保障,以生產優質安全畜禽產品為目標,開展動物遺傳資源與育種動物生物技術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草業科學動物醫學五大學科的套用基礎、套用和開發研究,著重解決國家全局性、關鍵性、方向性、基礎性的重大科技問題。擁有動物營養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研與檢測平台。1996年被農業評為全國農業科研機構科研開發綜合實力“百強研究所”和“基礎研究十強所”,2006年被中國畜牧獸醫學會評為“感動中國畜牧獸醫科技創新領軍院所”,2007年在全國農業科研機構綜合科研能力評估中獲行業排名第一。建所以來,研究所先後共取得科技成果160餘項,獲得國家級獎勵20餘項,取得了一系列國家發明專利、動植物新品種及新產品,發表學術論文1800餘篇,出版著作近300部。

主要研究成果

1、全國微量元素硒含量分布的調查研究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本研究由畜牧所組織全國28個單位協作完成,證實了我國是缺硒較嚴重的國家,並繪成我國飼料牧草中含硒量分布圖,表明了中國的分布規律,明確了中國過去畜禽發病地區飼料牧草缺硒的程度,使過去未認識的缺硒的地區得到重視。通過各種補硒途徑進行推廣套用試驗,獲得很好社會經濟效益。本成果於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家畜家禽品種資源調查及《中國畜禽品種志》的編寫

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家畜家禽品種資源調查,組織編寫《中國家畜家禽品種志》 。全書列入了地方品種、培育品種和已在我國經長期風土馴化的引入品種共260個,附品種彩色照片464張。這項工作為國家制訂畜禽品種區劃、保存和利用畜禽資源培育高產優質的新品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本成果198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3、中國飼料成分及營養價值表

本項目通過研究、收集和整理完成了包括奶牛、肉的飼料成分及營養價值表,畜禽飼料胺基酸含量、微量元素含量、維生素含量、植酸磷含量,並給出了豬、雞和牛對各類飼料消化率或代謝率的參考值。本成果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4、雞的飼養標準和飼料配方的研究

本項目通過進行飼養試驗、代謝試驗、比較屠宰試驗和生理生化試驗,制訂了我國第一個正式的《雞的飼養標準》,並於1986年發布成為國家專業標準,並結合我國國情對雞的飼料配方技術進行了研究。本成果198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5、豬雞營養參數及配方新技術研究

本項目研究了飼料可消化胺基酸測定方法,建立了以可消化胺基酸為基礎的中國豬雞常用飼料營養價值表,為以可消化胺基酸為指標,科學利用低品質蛋白質飼料資源配製豬雞日糧奠定了基礎。並套用現代動物營養學和生理生化方法較系統研究並提出了豬雞營養需要量。本成果199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6、南方六省草山草坡改良及利用技術

本項目根據生物學生態學原理,採用系統研究方法和多學科協作,在亞熱帶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及雲貴高原等生態條件下,進行了草地畜牧業生態系統的綜合性試驗,建立了包括優良牧草混播組合選擇、人工草地建植,以及高溫多雨條件下草食家畜繁殖和飼養管理的綜合配套技術。本成果於199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7、中國瘦肉型豬新品系選育及配套研究

本項目利用中國優良豬種繁殖力高、肉質好的資源優勢和引進豬種生長快、瘦肉率高的特點,通過育成雜交,選育出9個繁殖力、肉質、窩產瘦肉量達國際領先水平的瘦肉豬專門化品系。本成果199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8、瘤胃微生物脲酶抑制劑合成與套用研究

該成果是針對我國蛋白質飼料資源嚴重匱乏的狀況,在國際上首次用人工瘤胃技術獲得了高純度的瘤胃微生物脲酶,建立了脲酶抑制劑合成的創新工藝,研究解決肉牛、奶牛、羊和鹿等反芻動物對尿素利用效率低的難題。本成果199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9、0~2周齡肉仔雞營養參數及飼料配製技術研究

該成果採用真可利用胺基酸測定技術、放射性同位素標記和示蹤技術和雛雞卵黃囊動態營養研究技術,全面、系統地研究了肉仔雞生命早期階段(卵黃囊階段)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和轉移利用規律,為修訂我國肉仔雞飼養標準提供了科學依據。本成果於199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其它研究成果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Ø豬、雞飼料中有效磷的評定及營養性缺磷症的研究

Ø木本蛋白質飼料資源銀合歡毒性及脫毒利用技術

Ø中國飼料資料庫和三新飼料配方系統

Ø集約化飼養畜禽應激反應及抗應激添加劑研究與套用

Ø早熟豌豆系列新品種---中豌1號、2號、3號、4號、5號和6號

Ø牧草飼料作物品種資源引種、鑑定、保存和利用

Ø紫花苜蓿耐鹽新品種中苜一號中國黃牛品種聚類

Ø黃羽肉雞新品系選育與配套研究

Ø北京鴨Z1系選育

Ø西門塔爾牛選育方法和高產西門塔爾牛在我國的培育及利用

Ø套用Y-DNA特異片段的PCR技術鑑定牛和綿羊胚胎性別和套用

Ø綿羊冷凍胚胎移植成功

Ø綿羊、豬和雞精液冷凍保存技術

Ø乳過氧化物酶體系(LPS)牛奶保鮮劑的研究和套用

Ø實驗用五指山小型豬種質特性與開發利用研究

Ø最佳化多產肉羊雜交組合及肥育高效飼養技術

Ø黃牛和豬染色體多胎性及其遺傳規律的研究

國際交流與合作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研究所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派出訪問學者,進行合作研究,同時也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舉辦多次國際會議、先後承擔35個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先後與美國澳大利亞義大利韓國、歐盟、聯合國糧農組織和國際原子能組織等建立了合作關係。

科技開發和成果推廣

研究所積極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圍繞畜牧產業所涉及的優良品種、生物技術、飼草飼料開發利用以及畜產品深加工等諸多方面提供技術服務和支持。推廣京星黃羽肉雞、石歧黃雞、瘦肉型北京鴨、大白、長白豬新品系、皮埃蒙特牛、薩福克羊無角多賽特羊、中豌系列豌豆、“中苜一號”苜蓿、冷地型草坪草等畜禽牧草品種和飼料配方軟體等。

現任領導

所長:時建忠

主要簡歷: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時建忠,男,山東青州人,1963年生,中共黨員,1982年7月萊陽農學院畜牧專業畢業,1990年7月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動物營養專業畢業。1982年7月在山東省東平縣畜牧獸醫站任技術員,1983年7月在山東省昌樂縣家畜繁殖場(種雞場)任技術員,1984年7月在山東省昌樂縣農工商總公司工作,1985年7月在山東省昌樂縣委農村工作部工作,1990年7月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山區室工作,1992年7月在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任科研處副處長(主持工作)、處長,1997任新疆畜牧科學院副院長(援疆),2000年4月任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長,2002年12月起任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所長、黨委副書記。1996年破格晉升副研究員,1999年破格晉升研究員。

長期從事畜牧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主持國家“948”計畫“微生物青貯劑的研究與推廣”、“優質肉牛胚胎的引進及種畜基地的建設”;“動物種質資源描述標準、技術規範及共享試點建設”、豐收計畫“蛋、肉雞規模化生產綜合配套技術研究與推廣”;“阿魯科爾沁旗草原恢復與重建技術示範”;國際合作研究課題“ECO-MIN在肉雞中的套用”、“俄羅斯牧草種質資源的引進和鑑定”、等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組織起草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十五”科技興農規劃”、“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科技體制改革方案”等40多個檔案。發表“中國飼料工業的現狀、問題及發展趨勢”、“日糧代謝能、粗蛋白水平對活體拔毛鵝生產性能的影響”、“豁鵝活體拔毛的研究”、“青貯飼料生產技術及青貯飼料添加劑的套用”、“美國微生物青貯劑的研究”、“反芻動物飼料添加劑研究進展”等論文20多篇。

組織機構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學科建設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院士風采

張子儀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畜牧學專家。男,1925年3月出生。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45年畢業日本北海道帝國大學農類預科,1948年畢業於日本京都大學農學部,獲農學士學位。1948-1952年在該大學研究生院畜產學科攻讀研究生,1952年回國。前後任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畜牧系一級技術員、飼料組組長,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副研、研究員。

1980-2001先後兼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常務理事、動物營養學分會秘書長常務副會長、會長、名譽會長;現兼任中國農學會計算機農業套用分會顧問、中國自動化學會農業專家系統專業委員會顧問、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副會長等職。歷任第七屆、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農業部第一、二、三、五、六、七屆畜牧組專家顧問及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第一屆飼料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農業輕紡環保學部院士。翌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委員。

“六五”以來,主持多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參與或主持國家畜牧、飼料科技規劃的制定和論證,是動物營養學會的創立者之一。"六五"至"九五"期間主持或參加完成的研究成果,4項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15項獲得省級科學進步獎,出版專著28部,發表論文260餘篇。他本人先後十多次獲得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飼料工業協會、中國農學會等表彰和獎勵。1998年獲中華農業科教基金傑出貢獻獎。

先後培養碩士生8名,博士生15名。歷時七年於2001年主編完成的《中國飼料學》 ,獲國家新聞出版署第十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研究生院簡介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成立於1979年,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我國第一批博士學位與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作為全國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研究實力最強的國家級農業科研機構,以其實驗設備精良、國家級重點研究課題多、基礎設施完善、課題經費充足、高水平的導師隊伍及廣泛的國際合作等優勢,為研究生培養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力量和良好的學術氛圍。

1999年,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研究院“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先進集體”稱號;在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評選中,我院連續三年榜上有名;在廣東省管理科學院《2002中國研究生院評價》中,研究院以農學第一名躋身12所“中國一流研究生院”。

研究院研究生教育有鮮明特色,依託於39個研究所(中心),22個國家和部門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農作物改良中心;3個國家級、24個部級質量監督檢驗檢測中心;1個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1個國家農業圖書館(藏書世界排名第三),擁有全國最多的農業科技文獻信息資源和先進的信息處理設備及網路系統。“十五”期間,我院承擔國家及部委重點等各類總經費是"九五"的5倍以上,僅頭三年,研究經費已超過12億元。

目前研究院在校研究生1000多人。有兩院院士11人,研究員344人,副研究員118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48人,碩士生導師1000餘人。現有碩士學位授權專業37個,博士學位授權專業26個,涉及農學、工學、理學和管理學4個門類,16個一級學科。

研究院已與世界上60多個國家的農業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等地區(組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包括共同培養博士研究生。

圍繞院黨組提出的“三個中心、一個基地”的戰略部署要求,要對全院的教學資源、科技資源和智力智源重新進行整合,最佳化配置,將所有的教育資源統一起來,建立研究生教學和科研平台,實現研究院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發展:2005年,博士授權專業要達到30個,研究生培養規模要實現在校生1500-2000人,到2010年在校研究生總數達到3000-4000人,努力把研究院建設成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培養和造就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的基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