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美術報刊

中國現代美術報刊

中國現代美術報刊的發展變化與出版印刷技術的發展變化息息相關,且與新美術運動的宣傳、美術思潮、美術理論的爭鳴以及美術普及的需要密不可分。

中國現代美術報刊

正文

中國現代美術報刊的發展變化與出版印刷技術的發展變化息息相關,且與新美術運動的宣傳、美術思潮、美術理論的爭鳴以及美術普及的需要密不可分。大致可分3個時期:
早期 中國早期的美術報刊以廣東嶺南畫派畫家高奇峰主編的以美術為主的綜合性旬刊《真相畫報》為最早。該刊於1912年創刊,在廣東編輯,上海印刷出版,共發行17期。曾發表馬星馳何劍士的漫畫,廣東、上海等地的中國畫,和漢畫像磚等古代美術作品。還刊出過論述美術的文章,如顧廠的《論上古三代圖畫之本原》、兼葭的《美感史略論》、蕙蓀的《中國美術志》、陳樹人的《英國動物畫家蘭德斯傅》、高劍父的《論古瓷原始於陶器》等。
專業性的美術雜誌出現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在1918年創刊的《美術》雜誌,比較明顯地反映了五·四運動時期提倡新文化、新科學的思潮。其中設有學術、美術思潮、記載、雜俎等欄目,主要登載中外古今美術史、畫家論、美術創作論、美術教育研究等專論和報導國內外重要美術活動的文稿。曾出版過“後期印象派專號”,專門介紹P.塞尚V.梵谷等畫家。尤其側重研究介紹西洋美術的色彩學、透視學、構圖學、藝用人體解剖學、寫生、素描等方面的內容,同時刊載有關美術作品的圖版,對於開展中國新美術運動和美術教育,起了積極的配合作用。

中國現代美術報刊中國現代美術報刊
1920年4月,中華美育會創辦的《美育》是以提倡美育為宗旨的刊物。同年 6月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創辦的《繪學雜誌》,也是很有影響的美術刊物,發表過陳師曾的《文人畫之價值》、徐悲鴻的《中國畫改良論》等重要文章,以及有關美術學校和美術界活動的報導。
五·四運動以後,上海新美術運動極為活躍。由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員建立的天馬會和上海晨光畫會都曾編輯過報紙副刊,其中以《時事新報》的副刊和《藝術》發表的美術文章最多,影響最大。其次是《民國日報》的《覺悟》和晨光畫會創辦的《藝術界周刊》,後者是當時存在時間較長的一個刊物。
1927~1937年 是美術刊物最多的一個時期。1929年中國第 1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舉行期間,曾出版《美展》會刊,自1929年4月10日創刊,每3天出版一期,共出了10期。編者是徐志摩陳小蝶楊清磬李祖韓,撰稿人有葉恭綽吳湖帆豐子愷徐悲鴻、王濟遠、黃賓虹、邵洵美、賀天健林風眠倪貽德、鄭午昌等人。
良友圖書公司出版的大型《良友》畫報,刊登過不少美術作品。另外1934年出版的《美術雜誌》,由出版家趙家璧、馬國亮主持,對美術出版作出了貢獻。
各美術學校大多出版有學報。如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出版《藝術院》、《阿波羅》,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出版了校刊《藝浪》,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由倪貽德主編《藝術旬刊》,武昌藝術專科學校出版有《藝術旬刊》,北平藝術學院出版有《藝術之路》,廣州市立美術學校出版有《美術》。
孫福熙在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任教期間,在滬杭鐵路當局資助下,由他個人創辦的刊物《藝風》達 6年之久。該刊歷時最長,出版期數最多。而由李金髮主編的《美育》雜誌只出版3期。
各美術團體也大多辦有刊物。北京有中國畫研究會的《藝林月刊》和湖社畫會的《湖社月刊》,都在介紹中國古代藝術傳統之外,也介紹當代有成就的畫家及作品。上海有中國畫會出版的《畫學月刊》、由賀天健主編的《國畫月刊》,及由黃賓虹主編、藝觀學會出版的《藝觀》雜誌。國民黨政府在南京組織的中國美術會,出版過《中國美術會季刊》。廣州現代版畫會出版的《木刻界》由唐英偉主編,出版4期即停刊。
漫畫刊物的出版甚為活躍。早在1918年春,由漫畫家沈泊塵與其弟沈學仁創作了《上海潑克》共出版 4期,後因沈泊塵逝世而停刊。中國第 1個漫畫團體漫畫會於1928年4月創辦《上海漫畫》周刊,前後出刊110期,刊有黃文農葉淺予張光宇、魯少飛等人的作品。1934年《時代漫畫》(魯少飛主編)創刊以後,上海漫畫刊物明顯增多。重要的有《旁觀者》(胡考主編)、《獨立漫畫》(張光宇主編)、《漫畫界》(王敦慶主編)、《漫畫之友》(王敦慶主編)、《潑克》(張光宇主編)、《上海漫畫》(張光宇主編)、《漫畫生活》(黃鼎、黃士英主編)、《漫畫和生活》(張諤、黃士英編)、《生活漫畫》(劉永福、黃士英主編)、《漫畫世界》(黃士英編)、《民眾漫畫》(曹聚仁、江毓祺編)、《漫畫漫畫》(蔡若虹、莊啟樂編)、《電影漫畫》(顧逢、朱金樓編)等。有些刊物屬於創辦,停辦,又創辦再停辦,不斷更換名稱,這與當時社會的政治環境有關。如統計名稱有20多種,但實際上多是《上海漫畫》、《生活漫畫》變化而來,其餘刊物出刊時間較短,影響也不如《上海漫畫》大。這樣眾多的刊物說明漫畫藝術的繁榮。正是這些刊物培養了一代漫畫新人,在中國漫畫史上有影響的漫畫家都在上述刊物上發表過作品。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仍以漫畫刊物最為活躍。最先在上海創辦的《救亡漫畫》,後在武漢創辦的《抗戰漫畫》,都在抗日救亡宣傳活動中發揮了作用。1934年 4月在重慶創辦了《戰鬥美術》,由盧鴻基王琦主編,翌年在香港出版《耕耘》雜誌,由郁風主編。魯迅藝術文學院木刻工作團的胡一川羅工柳彥涵、華山等人在晉東南編輯《敵後方木刻》,作為《新華日報》華北版的副刊出版。中華全國木刻界抗敵協會(簡稱中華木協)在桂林時期曾在《救亡日報》上主編《救亡木刻》旬刊,另又與漫協合編《漫木旬刊》。賴少其、劉季平等主編《工作與學習·漫畫與木刻》雜誌。1940年中華木協黃新波、劉建庵主編會刊《木藝》,在桂林創刊,出版兩期。此時報紙副刊比戰前增多。例如《新蜀報》《蜀道》副刊開闢了《木刻專頁》,1941年改為《半月木刻》副刊,由丁正獻主編。《開明日報》請李樺、陸田合編《抗戰木刻》與《詩與木刻》。《新華日報》出版《木刻陣線》副刊,由王琦主編。《福建日報》出版《木刻運動》副刊,由白燕藝術學社主編。1941年,浙江木刻用品合作社在麗水出版《木刻藝術》雙月刊(即《木藝》的續刊)和不定期刊《木合》,都由鄭野夫、楊可揚主編。與此同時,劉鐵華在重慶主編《美術家》雜誌,並負責編緝《國民日報》、《新蜀報》的木刻副刊。
抗戰勝利後,中華木協在編輯出版兩期《木刻藝術》外,便沒有出版美術刊物。但許多報紙設有副刊,由美術家主編的報紙副刊則較多,例如1949年蘇聯塔斯社在上海的《時代日報》設有《藝術》副刊,由艾中信擔任主編;《新木刻》由楊可揚主編;北平《益世報》的《藝術周刊》由徐悲鴻主編;天津《進步日報》的《藝術周刊》,由李樺等任主編;香港《大公報》的《美術周刊》由王琦任主編。在香港出版的《清明》雜誌由丁聰主編。

中國現代美術報刊中國現代美術報刊
戰爭年代出版過許多油印、石印畫報及解放區有影響的《晉察冀畫報》、《東北畫報》都是美術工作者努力工作的園地,發表過許多美術作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 第 1本美術雜誌《人民美術》於1950年2月出版,由王朝聞、李樺任主編。後改名為《美術》作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機關刊物於 1954年1月出版,對全國美術界的影響很大。除“文化大革命”期間中斷10年外,一直延續至今。這在近代美術雜誌編輯出版史上是空前的。1950年《漫畫》月刊在上海創刊,由米谷任主編,1955年遷至北京。翌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創辦《版畫》雙月刊,由楊可揚、力群、鄭野夫、李樺、王琦等任執行主編,共出版23期。中央美術學院浙江美術學院共同編輯有學報《美術研究》(季刊),1957年以後由中央美術學院單獨編輯。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編輯有工藝美術雜誌《裝飾》(季刊)。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連環畫的專業刊物《連環畫報》。以上這些刊物於“文化大革命”期間全部停刊。
文化大革命”以後,除《美術》、《美術研究》、《裝飾》、《連環畫報》和《中國畫》等刊恢復出版以外,又增加了許多美術報刊,如中央美術學院的《世界美術》、浙江美術學院的《新美術》和《美術譯叢》、魯迅美術學院的《美苑》、南京藝術學院的《藝苑》、四川美術學院的《當代美術家》、廣州美術學院的《美術學報》、湖北美術學院的《美術評論》、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的《美術史論》和《中國美術報》中國畫研究院的《中國畫研究》、山西美術院的《美術耕耘》、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的《版畫藝術》和《美術叢刊》、人民美術出版社的《版畫世界》和《中國書畫》、江蘇美術出版社的《江蘇畫刊》、《人民日報》的《諷刺與幽默》(漫畫周刊)、浙江《杭州日報》的《大眾美術報》、中國美術家協會湖北分會的《美術思潮》、嶺南美術出版社的《畫廊》、湖南美術出版社的《畫家》、天津美術出版社的《勁草》、《畫廊》及《迎春花》等。形成了美術報刊空前繁榮的局面。

中國現代美術報刊中國現代美術報刊
另外,在香港有《美術家》,在台灣有《雄獅美術》、《藝術家》等大型美術刊物。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