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文化常識

中國佛教文化常識

本書主要介紹中國佛教的起源,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佛教諸神的由來,佛教的教義和經典,佛教寺院格局和僧眾的生活;書中還介紹了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如語言、書畫、文學、戲劇、音樂等),佛教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和軼聞傳說,中國佛教的著名的人文景觀。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商景桂,號南溪山人,畢業於中山大學哲學系;曾先後在院校中為人說教,在軍隊中摸爬滾打,在商海中追逐財富,現任職於某經濟研究院。著有《學成語,講故事》、《中國佛教文化傳說》等作品。

目錄

中國佛教來源
認識釋迦牟尼
佛教部派與教派
佛教傳入中國
中國佛教宗派
漢地佛教八大宗派
藏傳佛教宗派
雲南上座部佛教宗派
中國佛教諸神

菩薩
羅漢
護法神
中國佛教常用詞語與經典
常用詞典
常用經典
中國佛教寺院布局
佛寺
寺院布局
殿堂格局
佛塔
中國佛教寺院管理和組織
國家對寺院的管理制度
寺院內部組織
僧眾日常功課
僧眾的行住坐臥
中國佛教諸神形象
神佛造型
座台
背光
手印
佛教與中國民俗節日
濕盤節
佛誕節
佛成道日
盂蘭盆節
薩噶達節
娘乃節
燃燈節
沐浴節
潑水節
關六節
大理三月街會
數羅漢
佛教與中國語言
佛教與中國書畫
佛教與中國文學
佛教與中國戲劇音樂
中國佛教歷史事件與軼聞典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中國佛教名寺
中國佛教名窟
中國佛教名塔

文摘

密宗相對於大乘顯宗而言。其形成於唐代,創始人為唐代開元初(716-720)年間由印度先後來華翻譯傳播佛教的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三人,史書稱為開元三大士。密宗以《大日經》、《金剛頂經》為宗經。
善無畏(637-735),本是中天竺(中印度)人,甘露飯王的後裔。13歲繼烏茶國王位.後讓位於其兄而出家到那爛陀寺。師從達摩拘多。得授以密教灌頂後.受命到中國宣揚佛法。唐代開元四年(716)到達長安,深受唐玄宗器重。他先後譯出《大日經》、《蘇婆呼童子請問經》等,並講述了《大日經》要義,由弟子一行錄成註疏20卷。
金剛智(669-741),南天竺(南印度)人,10歲時曾到那爛陀寺出家遍學大小乘。31歲時師從高僧龍智,受《金剛頂瑜珈經》等真言諸典。當他知道中國崇敬佛法、佛教盛行時,便搭乘波斯國商船於唐代開元七年(719)到達廣州。開元八年到洛陽,後人長安。開元十一年至十九年翻譯出《佛說七俱胝佛母準提大明陀羅尼經》、《金剛頂瑜珈中略出念誦經》等。金剛智圓寂後,唐玄宗敕賜“國師”稱號。
不空(705-774),原籍北天竺(北印度),一說為師子國(今斯里蘭卡),15歲時師從金剛智,20歲時於洛陽廣福寺受具足戒。並參與翻譯佛經,傳五部密法。唐代天寶二年(743,一說開元二十九年即741年),奉金剛智遺命往天竺及師子國廣求密教經典,天寶五年(746)返唐。後譯出大乘經典共77部,120餘卷。

前言

中國傳統文化是世界上最具有開放性的文化之一,其中對佛教文化的吸納,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在中國歷史上,從兩漢之際到宋明的一千多年間,佛教從傳入到傳播並融入中國傳統文化而成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現象,就充分說明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與包容性。佛教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就是佛教中國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既向世人展示了開放的胸懷,又表現了自身高度的創造性。例如,最富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流派——詳宗,就表明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包容性和創造性,從而使中國禪與印度禪有著巨大的差別。此外,宋明理學的產生和發展,既顯示了儒家文化對佛教文化挑戰的回應,也顯示了佛教文化對儒家文化產生的影響。儒、釋、道的相互影響,從而導致了晚明三教合一思潮的出現。
簡單地說,中國傳統文化吸納佛教文化一般有兩種基本的方法,即拿來的方法和融合的方法。前者以唐玄奘為代表,後者以慧能為代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