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1899年生,安徽省建德縣(今東至縣)人。原名明夔,字志和,筆名雲音、演濟、水月光,杌人、滄衍等。室名最上雲音。祖父是清代兩廣總督周馥,父親是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周學熙。
1918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後轉向佛學。1930年後曾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等學府講授中國佛學。1936年,任華北居士林理事長,在此辦佛教圖書館,還開辦了一個佛畫研究班。並設立佛學研究會,編輯佛教史志六種,部分已經完成,惜未付梓。1940年創辦中國佛教學院(院址在瑞應寺),1941年創辦佛教刊物——《佛學月刊》(1941-1944),還出版了《中國佛教學院年刊》。解放後發起並參加了1953年成立的中國佛教協會,任副會長,在此期間他領導並完成了《佛教百科全書》的編輯,房山石經的拓印,全國石窟的調查等工作。1956年後主持中國佛學院的工作,任中國佛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並親自授課,帶研究生,一心致力於中國佛教教育事業。他還先後任中國尼泊爾友好協會副會長、中國民主同盟北京市委第五支部負責人,當選為第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重要著作有《中國佛教史》、《法華經安樂品義記》、《唯識研究》、《因明學》等,有《周叔迦佛學論文集》二冊傳世。
筆名
周叔迦先生學識淵博,從三十年代就開始了他的佛學研究生涯。至1970年逝世,四十年中,佛學研究涉及面廣泛,如佛教史、因明、唯識、佛教學術研究考證、佛經研究法、佛典注釋、敦煌學、房山石經、佛教目錄學、修行講語、佛學答問、佛教常識等。他對《隋書·經籍志》的考證、勘誤等,是當時不可多得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訂正兩京新記》,成為研究唐代史料學中的重要參考資料。
周叔迦先生的筆名甚多。民國期間,無論是學術界或文學界,一人同時用多個筆名成為一種風氣,佛教界也是如此。這一風氣一直延續到解放後,直到八十年代。這一現象給對他著作的整理和研究帶來不少困難,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周叔迦集》就將二埋的文章錯誤收入(據說二埋法師是上世紀早期北京的僧人,八十年代去了美國)。這次編輯的《周叔迦佛學論著全集》,不少著作得到周紹良先生的認可,以確保無誤或儘量少誤。為此,筆者在參與編輯過程中,對周叔迦先生的筆名的使用,作了一番簡要的考察。
明蘷,是叔迦先生的原名,為其父親周學熙所起(見《周止庵先生自敘年譜》)。志和,是他的字,後改為叔迦。演濟應該是先生皈依於法源寺道階法師座下時的法號(道階法師於1911年至1928年期間任北京法源寺住持,名望極高,其皈依弟子排輩“演”字)。周叔迦先生的著作署名非常講究,學術性較強的論著用周叔迦之名,與佛教信仰密切相關的論著用周演濟或演濟之名,如對佛教經典的注釋。雲音是其最常用的筆名,主要用在弘揚教義和較為短小的文章之上。最上雲音室,既是其書齋之名,又是筆名,《最上雲音室法匯》乃一套叢書,用作室名;《佛學答問》在刊物中連載多次,用作筆名,可能這些著述都是在“最上雲音室”寫出的。隨筆之類以滄衍署名。最值得研究的是“水月光”和“杌人”兩個筆名。“水月光”主要用在抗戰時期,先生可能以此表示自己的清白,沒有與為日本人做事的人同流合污。蘇晉仁先生也認為抗戰時期,周叔迦先生與周肇祥、江朝宗等死心塌地為日本人賣力的人,是不一樣的,周先生“無非要借這種佛教方面的工作做一個藏身之地”。(見《清代佛教史料輯稿》中《紀念一代佛教文史大家周叔迦先生誕辰一百周年——蘇晉仁先生訪談錄》一文,台灣新文豐出版公司,2000年)這一筆名使用得很少,表明了周叔迦先生當時的一種無奈和苦衷。“杌人”是解放後用過的一個筆名,只用過二次,並將他的一個論文集,名為《杌人集》。解放後,周先生“在五十年代的肅反運動中蒙受了許多屈辱和不白之冤”(《清代佛教史料輯稿》),周先生以杌人作為筆名,也是一種表白,表明他自己是個杌人。杌者,小凳子,杌人即坐小凳子的人。面對當時的處境,周先生要以坐冷板凳的精神,把佛學研究繼續下去。這兩個筆名用得恰如其分,也是對當時他的心境的一種解釋。筆者認為,通過對他筆名的清厘,對他的生平事跡和學術思想的研究,也會帶來一定的幫助。
佛學研究
周叔迦先生是佛教界學術研究的典範,他把佛教信仰、教義弘揚與學術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研究不廢信仰,信仰有利研究。(如《牟子叢殘》一書即可證明)周叔迦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深奧的佛教理論,深入淺出地變為大家應知的常識,如《法苑談叢》。修行證悟方面,周叔迦先生更是居士中的楷模,《修行講話》、《佛學問答》都是他的學佛體會,值得居士一讀。近現代學者中,弘揚佛教者不在少數,有周叔迦先生如此的成就者卻不多見。他的著作,已成為中國學術界、佛教界共同的寶貴財產。
八十年代以來,周叔迦先生的許多論著得到重印。1991年中華書局出版了八十一萬字的《周叔迦佛學論著集》,僅僅是他佛學論著的一部分。雖然後來又連續出版了他的《最上雲音法匯》、《牟子叢殘新編》、《釋家藝文提要》、《清代佛教史料輯稿》、《法苑珠林校注》等著作,但其大部分著作,仍未能整理出版。這主要有發表在解放前《微妙聲》、《北平佛教會月刊》、《佛學月刊》、《同願》等刊物上的文章,解放後發表在《現代佛學》上的一些文章,以及一些未發表的論著。
2004年,中華書局準備在《周叔迦佛學論著集》的基礎上,增補成《周叔迦佛學論著全集》。其間,我有幸協助周紹良先生查找資料和編輯《全集》。而《全集》只有把上述部分論著全部收集起來,才能編出。如能將周叔迦先生的論著全部集中出版,不僅對佛教與佛學的研究和近現代佛教史的研究意義重大,而且對研究周叔迦佛學思想還會帶來許多資料上的方便。為了便於《全集》的編輯,我編制了《周叔迦先生著作年表》。周紹良先生生前對此非常重視,多次給予指導和幫助。今將此《年表》刊出,以略略表達後學對這對為中國佛教做出過巨大貢獻的父子倆的懷念。《年表》編制過程中,中華書局的馮寶志主任和李森同志也給予了很多幫助,也在此深表謝意!
家世
周家祖籍在安徽,宗譜記載家族始祖為“東周君鳩牧”,世代為官,周家第34世祖周訪任唐高宗時“中丞”,是為了逃避女皇帝武而遷到安徽婺源(今已劃歸江西),後遷安徽建德(即秋浦縣)。
周家世代“福澤延綿”,現在理一下最近代的家譜:
周繇(鹹通十哲,鹹通進士)-----周文元----周禮傛(田產、茶廠、山林)----周樂鳴---周光德----以上這幾代都是農商,不再當官了。
周光德----周玉山(即周馥,周蘭溪)於清中末,入李鴻章幕僚,人山東巡撫,兩江(江蘇、江西)、兩廣總督,後遷居至天津楊橋。八十五歲高齡(1921年)壽終正寢。浦儀賜謚“愨慎”,被視作晚清重臣。
周馥生六子-----周學海(光緒十八年1892年)進士及第(三甲十九名),內閣中書,同知。周學銘、周學涵、周學熙、周學淵(早夭)、周學輝,五兄弟均入仕。
周馥長子周學海(以“江蘇候補道員)遷居揚州,周家在江蘇泰興經理鹽業,周學海生五子五女。
五子為:周明達(數學、集郵家)、周明逵(曾任協和醫院外科主任)、周明暹(即周叔弢)、周明進(好金石簿錄學,捐贈故宮漢魏晉珍藏金石)、周明遠(銀錢商)。
周馥四子周學熙,周學熙長子周明泰。周明泰,字志輔。他年齡稍小於兩位堂兄,所以他的收藏愛好受他們影響較大。他的一些品位極高的封泥珍藏,就是周季木讓給他的,依據這些藏品,他編成《續封泥考略》六卷、《再續封泥考略》四卷。但他在收藏上最大的成就,還是戲劇文獻的收藏。周明泰對中國戲劇有一種特別情結,與名角楊小樓、梅蘭芳、余叔岩、尚小雲等的交往,使他在戲曲理論研究方面更上一個層次。他為收集戲曲圖書資料,常常置千金而不顧。所藏許之衡欽流齋原抄本《五福記》、《金丸記》,乾隆內廷精抄本弋腔《江流記》、崑腔《進瓜記》等,都是難得一見的曲目珍品。而乾隆至德書屋抄本《幽閏記》中“拜月”、“回軍”,曹文瀾抄本《連環記》中的“議劍”等崑劇身段譜,更是研究戲劇形體動作發展的第一手資料。這些以“幾禮居藏書”、“至德書屋世故本”冠名的珍貴戲劇圖書資料,解放前後分期分批均捐獻給了國家,現分別藏於上海圖書館、中國京劇院等地。
次子周志俊長期在山東工作,生前曾擔任山東省八大常委會副主任,山東省工商業聯合會主任委員。
周學熙三子周叔迦,曾就讀上海同濟大學。先後從事過工業與商業,但最終一事無成。經營失敗,心灰意冷,便隱居青島佛學,並取得極大成績,多次在高等學校講授中國佛教史、佛教文學、因明學、三識論等課程,並撰有大量研究佛教文化的理論專著,是中國佛教研究三大家之一。閒遐之餘,周叔迦對敦煌壁畫收藏有特別喜好,常不惜重金以收之。他與畫家黃賓虹有私交深厚,所藏敦煌壁畫,都有畫家的鑑定和題記。1930年起先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學校講授中國佛教史。1940年在北京創建中國佛學院,解放後任中國佛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有《中國學史》《印度佛學史》等著作多部。 1940年,他建立居士林圖書館,所藏經書萬餘卷,全部公開借閱。之後他還將他收藏的一些佛畫精品如金代《五大明王像》、明代《水陸畫》、西藏《二十五佛》等,公開進行過展出。可惜他的這些藏品,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盡一空。周叔迦逝世於1970年,經周恩來總理明示,新華社與《人民日報》都播發了訊息。
他們兄弟是周家第三代比較有影響的代表人物。
周家的第三代傑出代表是周學海的三子周叔弢。少年時在揚州讀書,父母相繼去世後,他到了青島,又去了天津,跟隨四叔周學熙學辦實業。1918年,周叔弢主持籌建青島華新紗廠時,青島還沒有一家紗廠。日本人得知將有華新紗廠創建時,就加緊興建日商棉紗廠,並在華新廠投產之前出紗。後來日本人又增建新廠,企圖以此壓垮華新紗廠。周叔弢苦心經營,在與日本人的競爭中慢慢占得先機,使青島華新站穩腳跟,迅速發展。日本軍隊侵占青島以後,周叔弢不與日人合作,憤怒地丟棄“華新”而去。解放後,周叔弢曾擔任天津市副市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周家的第四代、第五代則大都轉向教育界,其中大學教授之數足能辦一所大學。著名的就有周一良、周紹良,北京大學教授;周以良,東北林業大學教授。周珏良,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周杲良,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周與良,南開大學生物系教授。
可以這樣為周家總結:第一代人做官,第二代人經商,第三代人因時代之局限,多以收藏度日,第四代幾乎全是大學問家,真正實現了中國人的“家學淵源”,“代有人出”的傳統理想。
著作年表
1、周叔迦先生的著作大致分為三類:論文、專著、編纂(包括校勘、筆受等),年表中的每一年著作依此順序排列,如無論文,專著即排在前面。
2、周叔迦先生筆名甚多,凡用筆名者照錄。
3、周叔迦先生的有些著作很難確定年代,這些著作歸入年代不祥項內。
4、1980年後出版的書籍單列一項。
5、周叔迦先生有不少著作散佚,凡能查到的書名,皆放在待查項內,但仍有遺漏。
民國十九年(1930年)
北平圖書館藏西夏文佛經小記《輔仁學訁志 》第2卷第2期
館藏西夏文經典目錄
附館藏舊刻經典雜卷目錄《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第4卷3號
牟子叢殘 光明書局
中國佛學史 第一編
中國佛教史 第二編 輔仁大學
中國大學中國佛教史讀本講義
民國二十年(1931年)
唯識哲學 未署名 北京大學出版組印
因明學 北京大學
因明入正理論講義 民國大學講義本校印刷部印
佛說灌佛形象經疏 最上雲音室法匯之一 周演濟述 ①師古堂鉛印 ②木刻本一冊
法華經安樂行義記 最上雲音室法匯之二 周演濟述 ①師古堂鉛印 ②木刻本一冊
釋家藝文提要 七冊 稿本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
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疏 最上雲音室法匯之三 周演濟述 ①北平佛經流通刊印 ②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義述 木刻本一冊 1942年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
觀所緣緣論序 《北平佛教會月刊》第1期
廣第八識頌 《北平佛教會月刊》第1期
唯識研究 商務印書館
宏明文選 四卷 二冊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
現代佛教中評論的總評 《北平佛教會月刊》第4-7期
貢獻給哲學年會諸作家的一片鵝毛 《北平佛教會月刊》第8-9期
四智贊集釋 演濟 《北平佛教會月刊》第10期
白話佛法大綱 ①(未完)《北平佛教會月刊》第11期②群強報社印
惡趣空與一闡提 雲音 《北平佛教會月刊》第11期
佛遺教經序釋 《北平佛教會月刊》第2卷第1期
文學家如何能得應有之佛教常識 《北平佛教會月刊》第2卷第2期
菩薩戒儀匯集 周叔迦集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
談十二因緣 《北平佛教會月刊》第2卷第3期
佛教唯識主義 《北平佛教會月刊》第2卷第7期
刊正清龍藏芻言 雲音 《北平佛教會月刊》第2卷第8期
敦煌石窟寫經題記彙編引 《微妙聲》第1期
佛教兩大定律 《微妙聲》第1期
意志非自由非不自由 《微妙聲》第2期
訂正兩京新記《服部先生古稀祝賀紀念論文集》日本出版
佛學答問
答洪居士問四則 《微妙聲》第1期
答鍾一峰居士問 《微妙聲》第2期
因明新例 ①上海商務印書館 ②北京大學
佛說阿彌陀經義疏 最上雲音室法匯之四 周演濟述①《北平佛教月刊》1935-1936年第2卷第1-4期②北平佛經流通處刊印
禪藻集萃 周叔迦輯 《北平佛教會月刊》第2卷第5-11期
淨業正因初集 北平佛經流通處
民國三十六年(1937年)
佛教的辯證法 《微妙聲》第4期
宋元明清譯經圖記《微妙聲》第7-8期連載
佛學答問
答洪居士問三則 《微妙聲》第5期
華嚴四十二字觀門義證序 《微妙聲》第8期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觀門義證 最上雲音室法匯之五 演濟 木刻本一冊
名僧傳鈔 周叔迦校
淨業正因二、三集 北平佛經流通處
民國三十七年(1938年)
菩薩戒本疏 慈舟法師注 周演濟記 華北居士林叢書之二
民國三十八年(1939年)
佛學答問
答張澄江問(一) 最上雲音室 《佛學月刊》第1期
答張澄江問(二) 最上雲音室 《佛學月刊》第2期
答肖玉山居士問三則 最上雲音室 《佛學月刊》第3期
佛說灌洗佛形象經跋 周紹良施資敬刻 北京刻經處
菩薩受齋經跋 周紹良施資敬刻 北京刻經處
佛海觀自在儀軌宣演疏 安欽說 觀空度語 周叔迦筆受北京菩提學會
菩提道次第攝頌略解 觀空度語周叔迦筆受①《佛學月刊》第1-3期②北京菩提學會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
天台宗思想 《微妙聲》卷二之一
隋書經籍志佛經序論勘誤 《微妙聲》卷二之一
隋書經籍志考證補正 《微妙聲》卷二之一
歸依說 水月光 《佛學月刊》第4期
修禪說 雲音①《佛學月刊》第4期
②說禪《佛學月刊》1941年第1卷第2期兩文內容相同
苦 水月光《同願半月刊》第1期
佛說灌佛經教起十義 雲音 《同願半月刊》第3期
名僧傳鈔校記 《佛學月刊》第1卷第4期
真諦三藏年譜序 《同願月刊》第6期
四諦義 《同願學報》第1輯
佛學答問
答王居士問五則 最上雲音室 《佛學月刊》第4期
答李障居士問六則 最上雲音室 《同願半月刊》第1期
答李障居士 最上雲音室 《同願半月刊》第4期
民國三十年(1941年)
佛學月刊·創刊詞 《佛學月刊》第1卷第1期
從佛教徒的人格說起 《佛學月刊》第1卷第4、5、6、7期
三藏十二分教 《同願月刊》第2卷第10期
佛學答問:答李障居士問 最上雲音室 《佛學月刊》第1卷第1期
答楊季平君問 最上雲音室 《佛學月刊》第1卷第3期
答張棟銓君問·答王曼卿居士問 最上雲音室 《佛學月刊》第1卷第4期
答昨愚君問 最上雲音室 《佛學月刊》第1卷第5期
答楊庭五居士問 最上雲音室 《佛學月刊》第1卷第6期
答尚乃調居士問 最上雲音室 《佛學月刊》第1卷第7期
修行講話:無常想 李意如、趙寶階記錄 《佛學月刊》第1卷第1期
持戒 應脫、澄慧記錄 《佛學月刊》第1卷第1期
博學多聞 槐殊記錄 《佛學月刊》第1卷第2期
信心 寶月記錄 《佛學月刊》第1卷第2期
思惟 無生、澄慧記錄 《佛學月刊》第1卷第3期
慎口業 徐瑞庭記錄 《佛學月刊》第1卷第3期
心經真妄合解 寂山記錄 《佛學月刊》第1卷第3期
大悲 普智記錄 《佛學月刊》第1卷第4期
修行的比量 明義記錄 《佛學月刊》第1卷第5期
慎意業 遠化記錄 《佛學月刊》第1卷第6期
戒懈怠 普智記錄 《佛學月刊》第1卷第6期
辯智愚 定修記錄 《佛學月刊》第1卷第7期
博學 明義記錄 《佛學月刊》第1卷第7期
歷代佛教史料彙編 稿本 32冊(《清代佛教史料輯稿》蘇晉仁序中說存中國佛教協會)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
三界 《同願》第3卷第2期
說戒 《同願》第3卷第3-4合刊
初唐佛道之爭 水月光 《佛學月刊》第1卷第12期
告中國佛教學院同人書 《佛學月刊》第2卷第4期
法華經之研究法 《佛學月刊》第2卷第6期
大乘律之研究法 《佛學月刊》第2卷第7期
空與有 《佛學月刊》第2卷第7期
三論宗之源流與立教 《中國佛教學院年刊》
大乘法苑義林章輯補 演濟 《中國佛教學院年刊》
窺基大師著述引經目 雲音 《中國佛教學院年刊》
高僧傳序錄注 《同願》第3卷第10、11、12期 1943年第4卷第1、2、3-4期
佛學答問:答楊庭五居士問·答壽保居士問·答張夢青居士問 最上雲音室《佛學月刊》第1卷第8期
答李紳居士問·答喬能相居士問 最上雲音室 《佛學月刊》第1卷第9期
答張鳳鳴居士問 最上雲音室 《佛學月刊》第1卷第10期
答王智同居士問 最上雲音室 《佛學月刊》第1卷第11期
答尚乃調居士問·答楊鳳宇居士問 最上雲音室 《佛學月刊》第1卷第12期
答趙壽增問·答陳士楷問 最上雲音室 《佛學月刊》第2卷第1期
修行講話:生死問題 修明記錄 《佛學月刊》第1卷第8期
誡勸 廣月記錄 《佛學月刊》第1卷第9期
不害 寶月記錄 《佛學月刊》第1卷第10期
惜時 能闡記錄 《佛學月刊》第1卷第11期
自利與自私 遠化 大力記錄 《佛學月刊》第1卷第12期
厭離心 大力 性海記錄 《佛學月刊》第2卷第1期
觀佛 性海 大力記錄 《佛學月刊》第2卷第2期
求知與力行 大力記錄 《佛學月刊》第2卷第7期
佛說決定毗尼經略疏 雲音法匯之六 周演濟述 木刻本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
般若經之研究法 《佛學月刊》第2卷第8期,第9.10期合刊
法相五經之研究法 《佛學月刊》第2卷第11.12期合刊
人生的兩大定律 《佛學月刊》第3卷第1期
輪迴與因果 《佛學月刊》第3卷第2期
華嚴經研究法 《佛學月刊》第3卷第3.4期合刊
方等五經之研究法 《佛學月刊》第3卷第5-6期合刊,1944年第3卷第7-8期合刊
民國三十二年·訪日觀察報告 周叔迦等《同願》第10.11.12期
修行講話:戒目真 清峰記錄 《佛學月刊》第2卷第8期
道場觀 德清記錄 《佛學月刊》第2卷第9-10期合刊
出世間心與世間心 滿謙記錄 《佛學月刊》第2卷第11-12期合刊
善惡的始源 觀慧記錄 《佛學月刊》第3卷第1期
不淨觀 慧光記錄 《佛學月刊》第3卷第2期
息心 靜西記錄 《佛學月刊》第3卷第3-4期合刊
護口業 雪峰記錄 《佛學月刊》第3卷第5-6期合刊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
書信·答滕任湛居士書 《佛學月刊》第3卷第7-8期合刊
涅盤三經之研究法 《佛學月刊》地3卷第9-10期合刊
淨土經典研究法 《佛學月刊》第3卷第11-12期合刊,第4卷第1-2期合刊
蟲葉集·百雜碎之一(共收已發表論文十八篇)
藥師如來與念佛法門的關係
現代佛教中評論的總評
貢獻給哲學年會諸作家的一片鵝毛
文學家如何能得應有之佛教常識
談十二因緣
佛教唯識主義
佛教兩大定律
意志非自由非不自由
佛教的辯證法
說禪
從佛教徒的人格說起
三藏十二分教
三界
說戒
告中國佛教學院同人書
空與有
人生的兩大定律
輪迴與因果
1950年
元魏太安四年寫本戒緣跋 杌人《現代佛學》第1卷第3期
房山石刻大藏經記略①《現代佛學》第1卷第2期
②《周叔迦佛學論著集》易名為《房山石刻大藏經叢考》
1951年
敦煌寫本菩薩律儀二十頌跋 《現代佛學》第1卷第5期
論佛教徒的修養 雲音 《現代佛學》第2卷第2期
1953年
如何開展佛教中新的教學方法與文化工作 雲音 《現代佛學》5月號
論佛教徒的基本條件 演濟 《現代佛學》7月號
西藏譯經紀序 杌人 《現代佛學》8月號
在偉大的愛國主義運動中佛教寺院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的責任 《現代佛學》8月號
再論佛教徒的基本條件 演濟 《現代佛學》12月號
1954年
談談變文的起源①《現代佛學》2月號②與《法苑談叢·漫談變文的起源》同
大藏經雕印源流紀略①《現代佛學》5月號②與《法苑談叢·漫談大藏經》略有不同
大藏經雕印源流紀略訂補 《現代佛學》8月號
1955年
苦諦 雲音 《現代佛學》6月號
竺佛圖澄 《中國佛教》第二輯 東方出版中心1996年
盂蘭盆會 《中國佛教》第二輯 東方出版中心1996年
焰口 《中國佛教》第二輯 東方出版中心1996年
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 《中國佛教》第三輯 東方出版中心1996年
八吉祥經 《中國佛教》第三輯 東方出版中心1996年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中國佛教》第三輯 東方出版中心1996年
楞嚴經 《中國佛教》第三輯 東方出版中心1996年
甘露陀羅尼 《中國佛教》第三輯 東方出版中心1996年
中陰經 《中國佛教》第三輯 東方出版中心1996年
菩提道次第論 《中國佛教》第三輯 東方出版中心1996年
羅漢·十八羅漢·五百羅漢①《中國佛教》第五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②與《法苑談叢·漫談羅漢》同
1956年
水月光閣隨筆(一) 滄潦 滄衍《現代佛學》1955年5.6.7.8.10.11月號,1956年1月號
漢族僧服考略 ①《現代佛學》4月號②與《法苑談叢·漫談漢族僧服》同
水月光閣隨筆(二)滄衍 《現代佛學》7月號
1957年
校訂“顯識論”序 《現代佛學》1月號
行深般若的第一步 《現代佛學》7月號
1959年
大乘五門十地實相論跋 《現代佛學》4月號
1960年
敦煌寫本“大方等大集賢護經卷第一疏”跋 《現代佛學》3月號
周叔迦著作
敦煌寫本“華嚴略疏卷第一”跋 《現代佛學》第8期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義疏 周演濟述 雲音法匯之七 金陵刻經處 木刻本一冊
普賢行願品頌疏 周演濟述 最上雲音室法匯之八 金陵刻經處 木刻本一冊
1961年
學佛的基礎·入道的法門──談修“四念處”法門 雲音《現代佛學》第2期
悠久深厚的中錫兩國佛教徒的歷史友誼 《現代佛學》第3期
1962年
北京香山碧雲寺的雕塑 《現代佛學》第1期
漫談佛畫①《現代佛學》第3期②與《法苑談叢·漫談佛畫》同
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疏 雲音法匯之九 周演濟述 金陵刻經處
大方廣佛華嚴經慈分略說 雲音法匯之十 演濟述 金陵刻經處刻
1963年
出生無邊陀羅尼經略疏 雲音法匯之十一 周演濟述 金陵刻經處
1964年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五周年讚頌 《現代佛學》第5期
漢文《大藏經》中大乘經分類法的商榷 《法音》1982年第4期
1965年
法苑珠林校注 稿本
年代不詳
普賢行願品頌疏序(出處不詳,見(《周叔迦佛學論著集》)
二十四諸天考(出處不詳,見《周叔迦佛學論著集》)
印度佛教史(出處不詳,見《周叔迦佛學論著集》)
八宗概要 (又名八宗概要講義) 中國佛學院 1990年油印
新唯識三論判
佛學程式集
高僧傳論注 稿本
杌人集 列印(收已發表和未發表論文六篇)
卷一 隋書經籍志佛經序論勘誤 《微妙聲》1940年卷二之一
隋書經籍志考證補正 《微妙聲》1940年卷二之一
卷二 宋元明清譯經圖記 《微妙聲》1937年第7-8期連載
卷三 三論師遺說考緒言
卷四 訂正兩京新記《服部先生古稀祝賀紀念論文集》1936年日本出版
卷五 釋字通
卷六 水月光閣漫筆
十二游經略注 周演濟述 ①與《八大靈塔經略注》合冊油印②與《大阿
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略注》合冊油印
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略注 周演濟述 (與《十二游經略注》合冊油印)
周叔迦著作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詳註 朱宏補註 演濟重治上篇為最上雲音室法匯之七 下篇為最上
雲音室法匯之八
八大靈塔名號經集注 周演濟述①手抄本②與《十二游經略注》合冊油印成唯識寶生論略注卷第一~第五 周演濟略述(用建德周氏藏書紙抄寫)
佛經十善業道經注 手抄本
金剛頂經曼殊師利菩薩五字心陀羅尼品記 演濟述 稿本
舍利弗問經略注(出處不詳,見《最上雲音法匯》)
密宗日誦 一冊 手寫刻本混合
性相津要續集 北京刻經處
佛教文學第三編 百雜碎之一
淨業正因四集
1980年後出版書目
法苑談叢(原書年代不詳,書名後改,末五章為《現代佛學》已發表的論文)①《法音》
1983年第2-6期連載②中國佛教協會1985年印)
因明入正理論釋(原書名《因明入正理論講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9年
周叔迦佛學論著集二冊 中華書局1991年
周叔迦集(本書誤收二埋的文章10多篇,應引起讀者注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5年
最上雲音法匯 三冊 金陵刻經處2000年
清代佛教史料輯稿(本書為32冊《歷代佛教史料彙編》之中的27-32冊)蘇晉仁、程恭讓整理新文豐出版公司2000年
牟子叢殘新編 周叔迦輯撰 周紹良新編 中國書店2001年
法苑珠林校注六冊 唐道世撰 周叔迦 蘇晉仁校注中華書局2003年
釋家藝文提要①《法音》刊出部分提要,名為《最上雲音室讀書記》1985年2-6期,1986 年第1-6期②《周叔迦
周叔迦
佛學論著集·釋典叢錄》刊出部分提要③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
待查
佛學概論 1936年
佛學概論 佛教文學 (年代不詳)
大乘起信論要釋 周演濟 油印(年代不詳)
總持七要 密教講義之一 周演濟 油印(年代不詳)
攝大乘論釋抄疏科匯 天親釋 周演濟科(年代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