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世界市場是世界各國之間進行商品和勞務交換的領域。它包括由國際分工聯繫起來的各個國家商品和勞務交換的總和。 可見,世界市場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內涵兩方面構成的。世界市場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範圍。世界市場的內涵指的是與交換過程有關的全部條件和交換的結果,包括商品、技術轉讓、貨幣、運輸、保險等業務,其中商品是主體,其他業務是為商品和勞務交換服務的。
形成原因
⑴第二次工業革命本身促進了通訊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條件;同時,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鞏固和擴大了機器大工廠,提高了工作效率,推進了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擴張,最終形成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⑵資本主義經濟的本質特性是世界市場形成的根源。市場是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主要載體,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就是資本主義市場的擴大,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實質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物。
⑶交通運輸業的空前發展,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主要依託。
⑷以機器大工業為中心的世界城市與世界農村對立的國際分工體系趨於成熟,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客觀條件。
形成途徑
世界市場是指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以商品流通為主要內容的經濟活動的總和。它是伴隨著資本主義發展與國際分工的拓展而形成的;是建立在西方列強野蠻擴張與殖民掠奪基礎之上的。殖民擴張和掠奪是其形成的主要途徑。
具體表現為:
第一階段 新航路開闢到十八世紀中期以積累原始資本為主要目標,掠奪金銀等貴重金屬和財富為主要手段的階段。
最早開闢新航路的西班牙、葡萄牙揭開了殖民擴張和掠奪的序幕,通過暴力掠奪和敲詐勒索,葡萄牙壟斷亞歐貿易達百年之久。西班牙屠殺印第安人,建立莊園等在美洲建立了龐大的殖民帝國。17世紀的荷蘭組建大型商業公司,並在政府支持下成為世界頭號貿易強國。憑藉政治上的優勢,通過一系列商業戰爭,英國打敗了西班牙,荷蘭,法國等,到18世紀中期確立海上霸主地位,成為最大殖民帝國。
這一時期的殖民活動,依賴海盜式掠奪,欺詐性貿易和販賣黑人奴隸等方式,伴隨著種族奴役政策,是種公開的,野蠻的強盜行為,為歐洲資本主義發展積累了大量資本。
第二階段 十八世紀中期到十九世紀晚期以爭奪商品銷售市場與原料產地為主要目標的階段。
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大機器生產和蒸汽時代,極大提高了生產力水平,為世界市場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商品;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需求日益多樣化;列強實行自由貿易政策;輪船火車等交通工具先後發明,密切了人際關係和國際交往。這些因素推動了國際貿易的大發展,包括歐洲內部,歐洲與海外殖民地及其他地區間的貿易。歐洲的工業品大量銷往美洲和亞洲,而亞洲和美洲向歐洲工業國提供工業原料和農副產品,從非洲海岸、北美大西洋沿岸、印度海岸、中國東南沿海逐漸深入到這些地區的內地,世界商品行銷的空間範圍在不斷擴大。
為了滿足急劇擴大的生產和商品銷售的需要,列強在世界範圍內加緊殖民擴張,使世界上許多落後國家和地區連為一體,成為列強的國際市場,原料產地和勞動力供應地,導致東方從屬於西方,形成了西方主宰世界貿易的格局。
這一時期,大約有數千萬人口從歐洲移居到世界各地,這些移民提供了必要勞動力和先進制造業技術。大規模的人口流動與融合,也帶來了世界動植物物種的廣泛交流,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
第三階段 十九世紀晚期到二十世紀初以尋求投資場所為目的,積極開展對外資本輸出為目標的階段。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交通工具的變革,使遠程運輸廣泛安全便捷;電信工具加速了商業信息的交流和傳播,便利了人們的聯繫;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為最大限度的攫取利潤,列強開始了大規模的資本輸出,即對外投資,採取開設工廠,修築鐵路和其他基礎設施等手段,把世界各地生產,流通和消費緊緊結合在一起。世界市場流通內涵構成日益豐富,大規模流通以特產、財富、黑奴、工業製成品和原料為主,發展到資本流通、金融服務和技術交流等為主。
在殖民擴張和掠奪過程中,武力威逼成為列強的慣用手段。憑藉船堅炮利打敗對方,簽定不平等條約,列強獲取了大量特權。為了搶占更多的原料產地、銷售市場和投資場所,主要帝國主義國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20世紀初,世界被瓜分完畢。歐美工業國從世界範圍內獲得原材料和初級產品,並進行傾銷和投資;歐美的經濟命運休戚相關,以歐美工業國為主導的統一的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了。
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對外殖民擴張,促進了世界市場形成;世界市場的形成,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原料、資本和廣闊的市場條件,極大地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世界市場的形成,一方面便利了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傳播了先進技術和生產方式,衝擊和瓦解著傳統社會結構,推動了人類現代化的進程;加強了各國社會經濟的相互聯繫,使世界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另一方面,充滿著殘酷的殖民掠奪和對落後國家的奴役,給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形成特點
18世紀60年代在英國開始的產業革命,標誌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勝利。產業資本取代了商業資本的地位,開始在世界市場上占據統治地位。世界市場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1、大機器工業只有在經常擴大生產,奪取新市場的條件下才能生存,因此,這種擴大再生產的壓力驅使資產階級超越已有的市場範圍去尋找新市場。生產技術和工藝的發展與進步就意味著需要更大的市場來容納這個新的生產力。事實表明,19世紀資本主義國家每一次新的工業快速增長,都是與國外新市場的開闢,即世界市場的擴大同時發生的。
2、大機器工業既需要不斷擴大的世界銷售市場,同時也需要不斷擴大其原材料的供應來源。大機器工業成為吸納各種農產品和礦產品原料的巨大市場。英國等國產業革命以後工業迅速增長,使它們越來越多地到世界市場,特別是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地購買大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這樣,資本主義大機器工業把越來越多的原料來源捲入到世界市場上來了。
3、產業革命以後,工廠規模和數量的擴大使人口不斷向城市集中,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形成了許多大工業中心城市。這些工業中心城市所需的大量食品及其他消費品,已不可能單靠國內生產來供應,因而需要不斷從世界市場去採購輸入。
4、社會生產力的快速增長,加快了人們對荒蕪原野的開發。19世紀國際間的移民運動有了極大的發展,數以百萬計的歐洲移民到了北美、大洋洲及其他地方。中國、印度等國的大批勞動力也以各種形式移往世界各地。這種國際勞動力市場的發展,無疑也促進了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規模不斷擴大。
5、大機器工業為加強國內之間以及國際間的經常性經濟聯繫所需的交通運輸工具,提供了物質技術基礎。大工業需要把大量原材料及產品作遠距離的運輸。蒸汽機的發明和套用,推動了鐵路的大發展;輪船取代了帆船;電報的發明極大地便利了世界市場各部分之間的聯繫。商品生產和交換越來越具有世界的規模,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繫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依賴程度都加強了。
交易方式
(一)單純的進出口貿易方式
買賣雙方自由選擇交易對象,通過函電往來或當面談判,達成協定簽訂契約,進行交易活動,這是國際貿易最普遍的一種交易方式。
(二)展覽交易方式
舉辦定期或不定期的、長期或短期的、有固定地點或無固定地點的各種類型的展覽會、博覽會、貿易中心、為本國和其他國家的商品展出和交易提供場所。
(三)商品交易所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場上進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種特殊交易方式,是一種有組織的商品市場。其經營活動是根據交易所法和交易所規定的條例進行的。
(四)國際拍賣
國際拍賣是經過專門組織,在一定地點定期舉行的一種公開競爭的交易方式。
(五)補償貿易
補償貿易是與信貸相結合的一種商品購銷方式。買方用進口設備開發和生產的產品或用其他產品或勞務去償還進口設備的貸款。
(六)加工貿易
加工貿易是把加工與擴大出口或收取勞務報酬相結合的一種購銷方式。
(七)租賃貿易
租賃貿易是把商品購銷與一定時間出讓使用權相聯繫的一種購銷方式。出租人把商品租給承租人在一定時期內專用。承租人根據租賃時間長短付出一定的資金。
特點
(一)世界市場上國際類型的多樣化
戰後,在世界市場上,出現了三種類型的國家,即發達市場經濟國家、開發中國家或地區和社會主義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約占70%左右,開發中國家或地區約占20%,而社會主義國家和原蘇聯、東歐國家約占10%左右。
(二)國際貿易方式多樣化
出現了一些新貿易形式,主要有:補償貿易、對外加工裝配貿易、租賃貿易等。
三)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
(四)世界市場上的壟斷與競爭更為劇烈
戰後,世界市場由賣方轉向買方市場,壟斷進一步加強,使得市場上的競爭更為激烈。為了爭奪市場,採取了各種各樣的方式:
2、通過跨國公司打進他國市場。
3、國家積極參與世界市場的爭奪。
4、從價格競爭轉向非價格競爭。非價格競爭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產品質量、性能、改進產品設計、做好售前售後服務等。
5、開拓新市場,使市場多元化。
歷史作用
它的形成對各國、各地區的經濟成長和國際關係的加強產生了推動作用。首先,促進了世界各國社會生產力的蓬勃發展。其次,進一步推動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客觀上促使東方國家新的社會經濟結構發展壯大。再次,加強了世界各國社會經濟的相互聯繫,導致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趨勢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命運取決於市場。企業要真正走向市場,就必須面向市場,了解市場,適應市場。市場是供求關係的總和,市場的發展變化既具有十分廣泛而又深遠的聯動效應,又要受到一系列相關市場因素的制約。只有充分認識和掌握市場發展的基本規律,企業才能有效地運用這些規律來分析和預測市場的發展趨勢,從而制訂相應的市場發展對策,積極主動地適應市場的發展變化,促進企業的發展。本文就從當代世界市場發展的大視野出發,論述當代世界市場跨世紀發展的若干大趨勢,從而進一步探索當代市場發展的一般規律及其基本趨勢,為中國企業家制訂市場發展大戰略提供一些具有指導意義的大思路。
一、市場的科技化
市場的科技化,是當代世界市場發展的一個大趨勢。每一次重大的科學技術革命,必將造成相應的產業革命,從而造成相應的市場革命和消費革命。在二十世紀,尤其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並且迅速套用於生產實踐,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產業革命浪潮,市場面貌日新月異,各種新產品、新材料、新能源、新服務、新觀念、新技術、新工具、新組織等新的市場要素層出不窮,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社會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思維方式。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產力要素,科學技術的市場流通與市場配置,造成了科技的市場化,包括科技發展目標的市場化、科技人員的市場化、科技經費投入的市場化、科技成果的市場化,如此等等。而科技的市場化,必將造成市場的科技化,包括市場主體的科技化、市場客體的科技化、市場關係的科技化,如此等等。
二、市場的國際化
世界市場自古有之,例如古代東西方各國之間就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市場交易,中國的“絲綢之路”、“絲瓷之路”便是明證。然而,那只是一種不發達的國際市場交易行為,僅僅只是少數幾種商品的跨國流通。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市場的國際化進程,包括市場主體的國際化、市場客體的國際化、市場關係的國際化等。當代市場的國際化,不僅表現為商品流通與商品交換的國際化,而且表現為商品生產的國際化、商品消費的國際化。
市場化的本質便是社會化,而社會化的生產方式又促進了市場化,使商品生產分工日益精細,商品交換範圍日益擴大,國際化生產與行銷方式日益發達。作為國際化的市場主體,世界上最大的跨國公司的資產和年銷售額已遠遠地超過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據世界銀行1993年的統計資料,大約只有60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在1991年超過了100億美元;而美國《幸運》雜誌1993年7月26日列出的“全球500家工業公司”中,就有139個跨國公司在1992年的銷售額超過了100億美元;此外,《幸運》雜誌在1993年5月31日還公布,有7家服務公司、56家銀行、30家金融公司、5家儲蓄機構、32家人壽保險公司、13家零售商、4家運輸公司和27家公用事業公司僅在美國的資產就都超過了100億美元。這些規模龐大、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積極開展跨國生產和跨國行銷,大大地推動了市場的國際化進程。
三、市場的軟化
市場的軟化,是當代世界市場發展的又一大趨勢。這是我個人的一種認識和看法。所謂市場的軟化,是指市場的知識化、市場的信息化、市場的無形化等,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市場的軟化,既導致了生產的軟化,也造成了行銷的軟化。
在現代商品價值中,商品的知識價值、商品的美學價值、商品的信息價值、商品的商標價值、商品的形象價值、商品的服務價值、商品的心理功能價值等商品無形價值所占的比重不斷提高。商品價值的軟化,就要求企業也採取相應的市場發展戰略。舉例來說,在我國比較“疲軟”的手錶市場上,一些價值幾十元一隻的國產手錶大量積壓,而一些價值幾千上萬元的進口手錶卻很有市場;有些國產手錶機芯被外商買去稍加重新設計之後又高價返銷國內市場,可見,不是手錶的“硬體”不可靠,而是手錶的“軟體”不適應市場需要。另外,在“國水”與“洋水”之間展開的一場飲品大戰之中,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雪碧、七喜等洋可樂、飲料大舉進攻中國市場,而國產飲料則節節敗退,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國產飲品中軟價值含量太低。
四、市場的綠化
市場的綠化,是當代世界市場發展的又一個大趨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的發展,既是經濟的發展、科技的發展、文化的發展,又是整個社會生活方式的發展。市場環境的變化,也改變了人們對於市場與環境的看法。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就必須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因此,市場的發展同樣也面臨著環境保護的新問題,市場的綠化也就成為當代市場發展的一個基本趨勢。
所謂市場綠化,也就是要實現商品生產及其市場行銷的無污染化、無害化、清潔化等,包括清潔生產、清潔包裝、清潔銷售、清潔運輸、清潔消費等。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企業都十分重視市場綠化問題,大力開展綠色生產和綠色行銷,消費者也非常重視綠色消費,從而大大地推動了市場的綠化。
五、市場的標準化
市場是買賣關係的總和,要正確處理買賣雙方及第三方的利益關係,就必須共同遵守一些必要的市場行為規範和標準。隨著當代世界市場科技化和國際化的發展,市場主體日益增多,市場交易範圍日益擴大,市場客體日益豐富,市場關係日益複雜,市場環境更加變動不居,市場聯繫更加緊密,市場規範越來越多,市場競爭和市場衝突也更加激烈。為了維護世界市場交易活動的正常進行,就必須建立起新的世界市場秩序,規範和約束各類市場主體的市場行為,制訂必要的市場標準。要適應市場的發展變化,就必須了解並適應各種市場標準,例如,產品設計標準,環境保護標準,產品責任標準,安全衛生標準,稅收標準,計量標準,包裝標準,標識標準,產品質量標準,服務標準,契約標準,交易方式標準,如此等等。這也是當代世界市場發展的一個基本趨勢。
六、市場的差別化
市場發展的不平衡性和市場環境的複雜多變性,造成了市場需求的多樣性。一方面,市場的科技化、市場的國際化、市場的標準化與規範化等造成了市場的統一性;另一方面,市場的文化、市場的區域化、市場的個性化等又造成了市場的差異性。這是當代世界市場發展的又一大趨勢。要適應多樣化的市場需求,企業就必須採取相應的市場差別化戰略,包括產品差別化、價格差別化、顧客差別化、服務差別化、行銷差別化,如此等等。例如,在日本家電行業中,東芝公司主要強調產品差別化,松下公司以價格差別化為主,而三洋公司則主要實行服務的差別化戰略。
七、市場的替代化
任何一種產品的市場都會逐漸變得飽和與成熟,並且逐漸會變得衰老或死亡,被一種新的產品及其市場所替代。有些傳統產品的市場壽命周期比較長,而現代產品的市場壽命周期則日益縮短。一種新產品上市後,迅速進入成長成熟期,然後進入市場飽和期,最後變得衰老,逐步退出市場。因此,產品的市場壽命周期日益縮短,使市場的替代化速度日益加快,這也是當代世界市場發展的一個主要特徵。例如,二戰後美國市場上天然氣和石油代替煤,國外石油代替國內石油,卡車貨運代替鐵路和輪船,地下輸油管代替油罐和駁船運輸石油及石油產品,私人汽車代替公共運輸,噴氣式飛機代替活塞式飛機,露天採礦代替地下採礦,連續澆鑄代替不連續澆鑄,焊接代替鉚接,以及機械化、自動化、農業化學化等等。
八、市場的高級化
市場的高級化,是當代世界市場發展的又一個基本趨勢。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產業發展和更新換代。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帶動了消費革命和市場革命。生產的高級化,必將造成消費的高級化和市場的高級化。市場既是一種尺度,又是一面鏡子;它標誌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又反映了人們的實際生活狀況和條件。當代西方已開發國家紛紛轉移落後產業,限制低級市場發展。在中國市場上,六十年代國家曾經用以農產品為原料、每斤幾元錢的“高級糖果”、“高級點心”等來回籠貨幣;七十年代單一機械、中低技術為主要特徵、單價百元左右的手錶、縫紉機、腳踏車成為供不應求的“三大件”;八十年代以機電一體化為其主要特徵、價格千元以上的電冰櫃、彩電、洗衣機、收錄機等產品又盛行一時;九十年代國家又推出了新的汽車產業政策,並加速住房制度改革,萬元級、幾十萬元級的汽車、住宅等市場正迅速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