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戰爭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世界人民反對戰爭保衛和平的鬥爭不斷興起。從古代到近代都有不少宗教家、思想家、政治家提出反對戰爭、主張和平的思想。有組織的和平運動是在19世紀初拿破崙戰爭後才出現的。1815年在美國成立了第一個和平主義組織──紐約和平協會,接著在倫敦、巴黎、日內瓦等地也建立了類似的和平組織。19世紀40年代,法國作家V.雨果在巴黎舉行的“和平之友”大會上發出了反對戰爭,爭取世界和平的號召。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在歐洲曾出現過民眾性的和平運動,但大都受基督教與和平主義的思想影響,規模與作用不大。20世紀30年代,法西斯勢力在一些國家執政,推行侵略擴張與戰爭政策。歐洲一些進步的科學文化界知名人士如H.巴比塞、羅曼·羅蘭等發起組織國際反戰委員會,展開反對法西斯主義和保衛世界和平的鬥爭,但受到資產階級政府的阻撓。
真正世界性的保衛和平運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得到廣泛發展。戰後由於核武器的發展,世界人民不願再遭受新的大戰的浩劫與毀滅性的核災難,在許多國家中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反對核軍備競賽和保衛和平的運動。1948年在法國、德國、義大利、波蘭建立了保衛和平的組織。1949年 4月在巴黎和布拉格召開了第一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有72國的代表參加,選出了常設委員會,大大推動了世界和平運動的發展。1950年 3月世界保衛和平大會常設委員會發表了《斯德哥爾摩宣言》,要求無條件禁止原子武器,並開展了簽名運動。半年中簽名的達5億人,中國人民簽名的達2.2億人。許多國家建立了全國性的保衛和平委員會。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於1949年10月成立,主席郭沫若。1950年11月在華沙召開第二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有81個國家的代表參加,大會通過宣言,號召各國人民不要等待和平,必須去爭取和平,希望聯合國成為保衛和平與安全的機構。大會決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會,主席是F.約里奧 -居里(法),副主席是P.南尼(意)、A .法捷耶夫(蘇)、J.b.貝爾納(英)、郭沫若(中)等。
1952年12月在維也納召開有85國代表參加的世界人民和平大會。通過了大會宣言,要求五大國締結和平公約,停止韓戰。世界各國6億多人在關於締結和平公約的宣言上籤名。中國簽名的達 3.4億人。這些活動對促使國際局勢的緩和有了一定的影響。
1955年,由A.愛因斯坦和B.A.W.羅素等一批科學家和學者發起,於1957年在加拿大帕格沃什召開科學和世界事務會議,討論削減軍備與和平問題,被稱為帕格沃什運動。它表明科學家參加和平運動的積極作用。60年代世界各國人民掀起了以反對美國侵略越南為中心的和平運動,它開始於美國,後擴及到西歐、北歐和大洋洲一些國家和地區。
70年代末,超級大國爭奪加劇,軍備競賽升級,國際局勢又趨緊張。80年代初,在西歐、北美以及世界各地又掀起反對核軍備競賽、維護和平的民眾性運動的新高潮(見西歐和平運動)。其特點是:①聲勢浩大,具有廣泛的民眾性;②方式多種多樣,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但以和平手段為主;③運動以西歐為重點,遍及全歐,並向北美、日本、大洋洲及世界各地擴展;④運動的矛頭主要是反對超級大國的核軍備競賽,主張核裁軍,要求銷毀核武器。
戰後世界人民保衛和平運動還十分重視對和平理論的研究。50年代以來各種和平組織、學術團體就維持世界和平、反對核武器等問題舉行各種討論會,交流和平運動的經驗,研究和平理論。60年代前後成立了許多和平研究機構,著名的有挪威奧斯陸的國際和平研究所、美國費城的和平學協會、荷蘭格羅寧根的國際和平研究學會等。1984年全世界從事和平研究的機構和學會已達300多個,其中第三世界有50多個,還創立了一門新學科──和平學。
1982年聯合國大會確定1986年為國際和平年,得到許多國家和組織的積極支持,並開展了各種活動。中國於1986年 3月在北京舉行了中國人民維護世界和平大會等一系列活動。這些對促進世界和平運動的深入發展有重要影響。
戰後世界人民保衛和平運動的發展在廣度和深度上都大大超過以往,它標誌著世界和平運動進入了新的階段,對各國政府的防務政策與國際政治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