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詞目:緩和
詞義:平和舒緩;不緊張激烈。作用或感官上溫和減輕
基本解釋
1. [relax;ease up;mitigate]∶使不再緊張;變和緩
緩和緊張局勢
2. [mild;demulcent;mitigated;alleviate]∶作用或感官上溫和;減輕
詳細解釋
1. 猶和緩。與“緊張”相對。多用以形容氣氛、局勢等。
冰心 《南歸》:“他擬這電稿的時候,雖然有萬千的斟酌使詞氣緩和,而背後隱隱的著急與悲哀是掩不住的。”峻青 《黎明的河邊·老交通》:“緊張的空氣緩和下來了。”
2. 使之和緩。
孫中山 《建國方略·第二計畫》:“由 江陰 窄路之水深以判斷之,必須有一英里半闊之河身,以緩和此地方湍流之速力。”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六章:“他總是用溫柔的聲音去緩和她那火暴暴的性子。”
引申意義
泛指緊張的國際關係和國際局勢的和緩與鬆弛。特指20世紀念70年代前期(尼克森任期內)、80年代中期(里根第二任期內)以後東西方關係和美蘇關係的和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西方關係處於冷戰狀態。60年代末~70年代初,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在西方,美國經濟地位不斷下降,西歐、日本則相對上升;在東方,以蘇聯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瓦解;第三世界迅速崛起,整個國際局勢向多極化轉變。東西方國家間的緊張對峙局面有所緩解。1969年以後,聯邦德國實行與蘇聯、東歐緩和的“新東方政策”,與華沙條約組織的東歐成員國建交,與民主德國互相承認是主權國家,互設常駐代表機構,歐洲局勢有所緩和;1971年蘇、美、英、法四國簽訂關於柏林的協定。1973年,兩個德國同時加入聯合國,東西方在德國問題上的爭端基本解決;1972年美國總統R.M.尼克森訪問中國後,中美關係開始解凍;1972、1973、1974年美、蘇首腦就限制戰略核武器問題舉行會談並達成若干協定,美、蘇首腦會晤成為緩和美、蘇關係的重要形式。
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蘇關係曾一度轉冷,被稱為新的冷戰時期。80年代中M.C.戈巴契夫全面調整蘇聯對外政策,美國也作出相應調整,雙方通過對話、首腦會晤協調相互關係。1987年簽訂了削減核武器的中程飛彈條約;1989年11月美、蘇首次在聯合國共同提出,根據《聯合國憲章》在各方面加強國際和平、安全與合作;1990年10月兩個德國宣布統一;同年11月歐安會巴黎首腦會議宣布歐洲衝突、分裂的舊秩序最終結束;美、蘇原則達成削減50%戰略核武器的協定。美、蘇的經貿關係也得到發展。
美、蘇關係的緩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局勢的重大變化。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對峙結束,世界格局發生了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