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鬆餅

高橋鬆餅

高橋鬆餅是上海高橋鎮四大漢族傳統名點(鬆餅,松糕、薄脆、一捏酥)之一。用精白粉、熟豬油、綿白糖、赤豆、桂花為原料,經配料、調製發麵、擦酥、包酥、開酥、插皮子、包餡成型、烘烤、冷卻、檢驗、裝盒等工序,精細加工而成,油而不膩,甜而爽口,香氣濃郁,皮酥餡糯,細軟可口,餘味無窮。高橋鬆餅起源於1900年光緒年間,歷史悠久,加工工藝考究,深受各地消費者的喜愛。

基本信息

獨特風味

高橋鬆餅 高橋鬆餅

高橋鬆餅又名細沙千層餅,是上海高橋鎮的著名特色產品之一,至今已有100餘年歷史。因其入口酥鬆而得名。又因酥皮層次分明,每層薄如紙,別稱千層餅。

經配料、調製發麵、擦酥、包酥、開酥、插皮子、包餡成型、烘烤、冷卻、檢驗、裝盒等工序。成品形如月餅,餅面呈金黃色,油潤光潔,四周乳白色,底部不焦結髮硬,酥皮層次分明,餡心無雜質,皮薄餡足,酥鬆香甜。具有蔥香、麻香、脂香風味。油而不膩,甜而爽口,香氣濃郁,皮酥餡糯,細軟可口,餘味無窮。

色澤:表面呈乳黃色,戳記清楚,四周呈乳白色。

組織:切開層次分明,皮薄餡多(皮有36層),不偏皮,無雜質,底部無僵硬感。

口味:無異味。入口松酥,甜糯。

原料配方

水油皮面:特製粉8.5千克、熟豬油2.5千克、溫開水適量

油酥:特製粉5.5千克、熟豬油2.5千克

餡料:赤豆5千克、白砂糖5千克、桂花250克

製作方法

高橋鬆餅 高橋鬆餅

工藝:烤

1、和皮面:先把豬油和溫開水倒入和面機內(油和水的溫度以60℃為宜),攪拌均勻,加入麵粉再攪拌,同時適量加些精鹽,以增加麵筋強度。

2、和油酥:把麵粉與熟豬油一起倒入和面機內拌勻擦透即成。油酥的軟硬和皮面要一致。

3、制餡:將赤豆水洗,去除雜質後,入鍋煮爛,先旺火,後文火。然後將煮爛的赤豆舀入取洗機,製取細沙,再經過鋼篩,流入布袋,擠乾水分成乾沙塊。再把乾沙與白砂糖一起放入鍋內用文火炒,待白糖全部溶解及豆沙內水分大部分蒸發,且豆沙自然變黑(用手拍打豆沙不粘手時)即為已炒好。待豆沙有一定稠度,有可塑性時,再加入桂花擦透,備用。

4、包酥:包酥有大包酥和小包酥兩種。

高橋鬆餅 高橋鬆餅

5、民餡:取細沙包入皮酥內即成。封口不要太緊,留出一點小孔隙,以便烤制時吸入空氣,使酥皮起酥。用手將包手的生坯壓在2~3厘米厚的圓形餅坯。將包好的餅坯放在乾淨的鐵盤內,行間保持一定距離,然後印上“細沙”、“玫瑰”等字樣的紅戳,以區別品種。

6、烤制:進爐時爐溫應為160~200℃,餅坯進爐烤制2~3分鐘取出,把餅坯翻過來,然後再進爐烤制10分鐘左右(等餅坯的四周邊起白色的氣泡時)即將鐵盤取出,再一次把餅坯翻身後送進爐烤制即可出爐。烤制進要多察看,防止烤焦。鬆餅出爐後經冷卻就可裝箱或裝盒。

注意事項:

1、餡收口時,不可捏緊,因為鬆餅經烘烤後,必須開口;

2、包好後,面上打紅印,擺盤時,面朝下,開口向上。

質量標準

優質高橋鬆餅的質量標準為:

形態:扁圓形,外觀鼓燈形,每千克24隻,塊形整齊均勻,大小一致,不破皮,收口居中呈菊花形。

色澤:表面呈乳黃色,戳記清楚,四周呈乳白色。

組織:切開層次分明,皮薄餡多(皮有36層),不偏皮,無雜質,底部無僵硬感。

口味:無異味。入口松酥,甜糯。

工藝考究

高橋鬆餅 高橋鬆餅

鬆餅的陷是甜味的,自古都要選取上等的原料,比如赤豆沙就一定得選崇明的赤豆,若是棗泥餡,這大棗非得是山東產的。另外包括起酥用到的豬油,和面用到的井水,無一不是精挑細選。歷經了百年的發展,依然還有一些工序保留了全手工的製作要求。

高橋現存鬆餅廠為數不多,高橋鬆餅麵皮里的秘密在於一隻餅用兩種麵團,一種是精白豬油麵團,另外一種是和了水的麵粉。而要把鬆餅做出那最為著名的8到12個層次,其中最為關鍵的步驟就是這個反覆趕皮的手工工序,至今這道工序是絕對沒有辦法用機器代替的,也是鬆餅最好吃的秘方所在。雖然知道陷料分為豆沙、白果和棗泥這幾種,但其中的配方和各原料與糖份的比例,就不得而知了。

正宗的高橋鬆餅技藝傳到今天其實只傳了三代人,現住高橋的張玲鳳老太太已經80高齡,是鬆餅技藝的第三代傳人,但很可惜的是由於年事已高,只能從鬆餅百年不變的美味里去感受這一民間手藝的傳承了。

高橋簡介

高橋鎮,是個有著幾百年歷史的一個上海古鎮。高橋,又名翁家橋,跨黃潼港(始建年不詳,同治年間重建),橋不高而名頗著,鎮以橋得名。鎮東北一公里處有清浦鎮,清初清浦港淤積,集市南移,遂興高橋鎮。鎮處黃浦江下游,位於縣境的西北隅,距縣城西北20.5公里,為縣直屬鎮之一。鎮呈“凸”字形。東西長1.1公里,南北縱深1.4公里。南與高南鄉的鎮南村毗連,東、北、西三面均和高橋鄉接壤;鎮西所屬中興鎮距鎮3公里,全鎮面積1.198平方公里。中共高橋鎮黨委、鎮人民政府設在小浜路。轄東街、南街、西街、北街、石油新村、中興鎮、高橋一村高橋二村上煉一村、上煉二村、白洋灘等11個居民委員會,159個居民小組,5403戶,18408人。

悠久歷史

高橋鬆餅 高橋鬆餅

傳說明末清初,浦東清溪鎮上家家都會做各類塌餅招待親友,後清溪鎮毀於倭寇焚掠,此種點心及習俗便傳至浦東高橋鎮,約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前後,鎮上一大戶趙小其之妻為做塌餅高手,所做之餅,小巧可口,又松又脆,入口即化;後趙家敗落,為謀生計,趙妻將自製鬆餅,提籃小賣於茶坊煙鋪,深受食客歡迎,被美稱為“鬆餅”。

1925年,高橋鎮張家弄婦女黃金娣,精心學習鬆餅製作技藝,並改進配料,以家庭小作坊方式生產,銷售給鎮上店鋪,因其所制鬆餅皮薄、層多、餡足、酥鬆、香糯而聲名鵲起。1931年,黃夫周百川在北街開店,招牌為“周正記”,並以“起首老店、鬆餅專家”自詡,一炮打響。從此群起仿效,全鎮產銷鬆餅店鋪最盛時期達18家之多。

1930年前後,高橋商人張錦章在西街開設高橋食品公司,聘請茶食名師改進鬆餅技藝,使其越做越完美,並創製薄脆、一捏酥、麻酥、五香片等其它食品系列。同時不僅在高橋海濱浴場、天燈口輪船碼頭開設分店,還在上海福州路會樂里口、老西門、霞飛路(今淮海路)等處開設四家門市部。另有鎮上“朱長豐”女店主黃靜義與該店師傅陸采慶合股在高廟慶寧寺分設作坊,後發展為滬東食品廠。還有該店學徒馬和尚於1942年前後,在上海永嘉路開設高橋食品廠(後改稱上海高橋食品廠)。高橋鬆餅由此走出高橋,名揚上海市區。

解放後,地方上仍十分重視扶植鬆餅生產。1952年組織9家聯營店,為打開銷路,在市聯社的協助下,由市食品一店、市中百一店、友誼商店和上海農場等廣為經銷此項特產。1955年10月,由周正記、王泰和新號、楊祥興、口福、施祥興、劉永興、聯社、一品8家糕餅工場和一些夫妻老婆店,合併為上海市高橋鬆餅生產小組。1958年10月又和王泰和、瞿永泰、生大、德和、林源茂等公私合營戶合併,成立地方國營浦東食品廠。1960年該廠歸川沙縣商業局領導,改名上海市川沙縣高橋食品廠,1993年更名為浦東新區高橋食品廠。

譽滿中華

高橋鬆餅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已成為上海名牌產品,其製作經驗被著入《全國食品科技製作方案》一書。1983年被評為上海市優質產品。1985年被國家商業部評為全國食品優質產品,並被列入 《中國傳統食品大全》 分冊 《上海傳統食品》 。也被稱為“滬郊百寶”之一,曾在《解放日報》《新民晚報》《食品周報》、科技雜誌等報刊和上海電視台多次作過介紹和報導。

中國各地特產之直轄市篇

堂堂我中華大地,幅員遼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滔滔五千年歷史,文化積澱,子民勤奮,創造頗多。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幾乎處處有特產,人人有絕活。不同地區的栽培,不同工藝的加工,不同文化的滋養,孕育出許許多多充滿濃重地域特色的物產。聰明的你,還等什麼呢?讓我們一起領略中華大地的特產之豐吧!北京、上海、天津、重慶作為中國的直轄市,歷來文化特色鮮明、特產豐富,本期我們就感受直轄市特產的韻味與輝煌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