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彙解釋
中國伊斯蘭教清真寺。清代同治九年(1870)創建,稱穿心街禮拜寺、清真北寺,20世紀30年代又稱穿心街回教堂。
地理位置
坐落在上海南市區老北門福佑路。臨街坐南朝北,占地面積1.76畝。
歷史情況
清光緒二十五年(1900)和三十一年(1905)復由上海穆斯林哈少夫、金子云、蔣星階等兩次集資購地,進行擴建整飾。1936年前臨街平房改建為三層鋼骨水泥結構樓房1幢,樓頂平台建有望月樓亭。樓內設教長室、圖書室、會議廳、沐浴水房等。寺大門北向,為拱形花格鐵門,門額嵌“清真寺”3個金字,內照壁書有阿拉伯文“色蘭”字樣。穿過內門為東西長方形庭院,庭院北側為水房,南側是3進禮拜大殿,為中國宮殿式木構廳堂建築,面積約450平方米。殿頂明三暗五,梁椽交錯,繪有各種花紋圖案和鏤空花雕,殿周圍為花格欄柵玻璃格子窗,雕花落地格子門。正面是綠色瓷磚窯門,上有經文和木雕“清真言”直匾兩塊。二殿、三殿樑柱懸有經文橫幅,兩邊掛紅木宮燈,殿內置有中堂經文條幅,以及經文香爐、香案、花瓶等陳設。該寺曾為上海穆斯林政治、宗教和文化活動中心。1932年秋,上海穆斯林開展的一次聲勢浩大的反對侮辱伊斯蘭教案的鬥爭,其指揮中心即在該寺。中國伊斯蘭教著名學者、教育家、大阿訇達浦生曾任該寺教長。1905年上海穿—心街清真務本堂和1909年上海清真董事會均成立於此。1911年4月成立的上海清真商團營部亦設在該寺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