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香園路街道

露香園路街道

露香園路街道位於上海市南市區,有499個居民小組,常住戶口16894戶,45482人。轄區歷史悠久,治安良好,公共服務設施完善。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露香園路街道位於上海市南市區,解放前夕地域屬邑廟區。解放初由邑廟區接管委員會接管。1950年12月

成立露香園路冬防辦事處。1951年為邑廟區第三、第四、第五派出人員辦事處部分地區。1956年分為福佑路、紫華路、露香園路、方浜中路、廣福寺5個辦事處。1958年,方浜中路辦事處部分併入露香園路辦事處。1960年10月,露香園路辦事處部分地區劃歸小北門和廣福寺街道辦事處、部分地區劃歸城隍廟街道辦事處後,其餘部分合併成露香園路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地址在河南南路301號,轄長生、露香、墩基、東馬、阜春、侯家、福佑、紫華、廣福、果育、馬街、三牌樓12個居委會,499個居民小組,有常住戶口16894戶,45482人。其中回、滿、苗等少數民族1271人。轄區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122924人,為全市7個高密度區域之一。回族1254人,為區內各街道之“最”。有120多年歷史的福佑路清真寺以及專營清真特色小吃筵席的迴風樓設在轄區內。

人文歷史

轄區原為老城廂居民住宅區,因毗鄰老城隍廟,建有珠寶、典質、錢業、梨園等行業公所12所。原有廣福寺、長生

庵、積善寺等15座寺廟,至今尚存慈修庵、雲居庵及福佑路清真寺。歷史名園露香園占地數十畝,部分在轄區內。該園荒廢后,此處稱“九畝地”。日軍侵占上海後,“九畝地”一帶賭窟,押店、煙館林立,地痞流氓橫行。解放後,經過一系列社會改造,蕩滌了污泥濁水。街道於1985年建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並逐步形成街道、地區、居委會三級工作網路。1992年底有地區工人糾察隊、治安聯防隊、在職職工夜間巡邏隊等組織,700餘人參加群防群治。轄區市政建設逐步展開,交通市容得到了較大改善。1956~1958年,市、區政府動遷居民300餘戶,將晏海路等石子小路闢築成柏油瀝青路面的河南南路,轄區內其他46條石子街路也相繼翻建成瀝青、水泥路。三牌樓棚戶區於1987年完成改造工程,新建工房4幢,193家棚戶遷入新居。由於歷史原因,轄區人口密集、道路狹窄、交通擁擠,市政設施陳舊不全,舊城廂格局尚未根本改變。1991年,老城隍廟、豫園商業旅遊區的改建工程列為市政重點工程後,其範圍將拓展至轄區內河南南路、人民路、福佑路。河南南路已規劃商業街市。

社會經濟

為整治環境衛生,街道廣泛開展創建衛生合格單位和衛生之家活動,組建環衛執法、清掃隊伍,專人專項治理煙塵、噪音超標單位和髒、亂、差重點場所。1992年6月起,實行生活垃圾定

時、定點收集。自1958年以來,連年獲得市“衛生街道”稱號,1988年以來,多次獲市“消煙除塵達標街道”、“基本無鼠害”稱號。河南南路幹道自1990年以來多次獲區交通、市容、衛生文明街稱號。1990年街道建立社會福利保障委員會,1992年建立社區服務中心,各居委會均建立分中心,並組建各種服務隊、組,形成服務網路。每月中間的星期四及重大節日舉行大型服務,設有20多個服務項目。東馬衛生站以救死扶傷、服務民眾為宗旨,長期堅持為重病人上門服務,對突發性病人有求必應。受針灸治療的病人數每月達200多人次,外地區的病人也慕名前來求診。1989年被評為全國紅十字會先進集體。街道自50年代起發展集體經濟。至1992年形成合作聯社、社會勞動服務公司、民政福利公司三大系統,共有大小廠店40家,從業人員675人,全年營業收入2900萬元,利潤131萬元,上交各類稅收89.4萬元。轄區內有市屬和外省市企業26家,區屬企業217家,其中有專業生產黃金飾品、珠寶玉器的上海珠寶玉器廠,以生產潮式糕點聞名的源誠食品廠,以及百年老店葛德和陶器商店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