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塘村[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張坂鎮下轄村]

上塘村[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張坂鎮下轄村]
上塘村[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張坂鎮下轄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地名含義】 據傳,主村上塘古代有一個自然的泉水大池塘,那時沿海直至山麓都有茂密森林,有象群出沒,經常有象到池塘洗澡喝水,故先民稱此塘為象塘,後來黃氏先民先後遷此,建居在此塘南旁和北旁繁衍生息,遂以象塘為地各,後因“象”與“上”方言諧音,解放後通稱上塘至今。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明、清屬惠安縣25都鎮安鋪,民國期間屬惠安縣青山鄉錦溪保。共和國初屬惠安縣第四區、第五區,1952年為第六區錦溪鄉、東園區錦鍾鄉。1958年先後屬上遊人民公社、張坂人民公社,置上塘生產大隊,各自然村設生產小隊。1985年改設張坂鄉上塘村委會,1989年隨鄉改鎮屬之。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上塘位於泉州灣北岸內灣淺海灣畔,村域東隔塔溪流域鄰門頭、蘇坑、七一圍墾;西隔西溪鄰張坂,南西溪尾塔腳下鄰下宮村;北隔錦溪、後溪鄰西埔街、蒼霞村。一面臨海,三面陸地丘倉、台地,北枕錦田山與惠安紫雲派黃姓的發源地祖地後邊村毗鄰,南障獺窟島(今浮山村)。距泉州市區、惠安縣城分別約12.5公里,離張坂鎮人民政府機關所在地0.5公里。北有支流的錦溪、後溪、拓溪等合流於雙溪口入塔溪出海;西有西溪橫貫與流入海,其溪水流域夾象塘境內大地,狀似漏斗。

境內交通便捷,由村政府、港胞、廈門綜合村民捐資選路,腳踏車道的環村大道四通八達,縱橫交錯,出村分別與泉港至後渚公路、泉州至崇武公路、張坂至惠安等國道連通。

人口、土地面積

上塘行政村區域面積12.2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084戶,人口4391人,全村現有耕地面積1420畝。

村容村貌

得益國家改革開放30年來,村民普遍蓋起新樓房,放棄舊村住宅,向舊村周邊發展新居,木雕工藝品廠房櫛比鱗次,與居民連片將四個自然村與主村上塘村合為一體,形成一個新型的村莊。舊村里祖上遺留的十餘座古大厝(祖厝)及其七八座佛宮祖廟,自九十年代起先後依舊復新,讓村上再現新的亮點。2008年兩委又調動社會賢達集資修建名剎象塘宮,對宮前的天然象塘挖淤泥排污砌石海岸,同時重建老協會樓,設老人文化活動場所和健身器具。

在張坂鎮至上塘村開發區公路兩側逐步形成上塘工業小區,有數十家金木雕工藝廠,有木雕工藝品展館,商店,農家超市等。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有力推動社會經濟和各項工作的進展。1993年被評為泉州市、縣精神文明村,2003年被評為精神文明村。

氣候與物產經濟

上塘村地處沿海氣候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長不酷熱,冬短無嚴寒,秋溫高於春暖。按季節而論春夏多雨,秋冬少雨,十年九旱。年平均溫度20.5℃,日最高溫度37℃,最低溫度3℃,年平均降雨量1020毫米。村民從事農業生產,主糧地瓜,雜糧大豆、花生、大、小麥,副業種養蚣蚮(鴨嘴貝)和討小海。1970年圍海造田,海路輸送隨著改革開放實施,金木雕工藝品行業的興起形成工業村,放棄農業,家鄉戶戶所有勞力就業於工藝廠坊。全村總產值3000多萬元,村民年人均收入7200元。

域內設施

域內有村兩委辦公樓,幼稚園、村衛生所、老年人協會樓、會議室、閱覽室、老人健身燈光球場、老人休閒議事的延年亭和福壽亭,各自然村也有老人活動場所,戲台等文化生活設施。還有十餘座新修建的明清時古祖厝,以及六七座廟宇是村民習俗文化場所。各條環村大道路設燈光設備。

原有上塘診所,上塘國小,後來合併為張坂醫院、錦溪國小。

下級組織

下轄:上塘、前福、前埔、下埔4個自然村,共11個村民小組。歷史還有新街現融合於前福村。

【郵政編碼】362123

湛江行政區劃百科(三)

湛江(Zhànjìāng),簡稱“湛”,舊稱“廣州灣(Kwangchouwan)”、別稱“港城”,是廣東省省轄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國家一類大市,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